沈阳商业中心区多尺度温度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12:36
为了比较不同尺度城市形态要素对局部温度的影响,以沈阳太原街商业区为例,模拟了其典型夏季条件下的热环境。结果表明,在局部日照、对流与周边环境温度差异的共同影响下,同一时刻研究区域内的最大温差可达2.68℃,建设强度相同的地块单元平均温度依然相差0.56℃。建筑附近因日照产生的温差仅为0.16~0.33℃,因空气对流产生的温差为0.32~0.72℃,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温差可达0.65~0.88℃。局部温度既受周围城市建设强度的影响,又与微观的对流及日照因素有关,且对流因素产生的温差更大。
【文章来源】:建筑节能. 2020,48(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100 m尺度局部气候区分类
研究区域的微气候数据采用ENVI-met的模拟结果,其湍流计算采用标准两方程湍流动量(TKE)模型,辐射模型考虑了复杂城市表面的阴影和反射对长波与短波辐射通量的影响[11]。模拟的时间为2018年7月30日4:00-18:00。边界条件为Simple forcing,温湿度参数来自历史气象资料。最低温度在4:00为25℃,最高温度在15:00为37℃;最高相对湿度在4:00为82%,最低相对湿度在13:00为52%。风向和风速根据沈阳夏季主导风向及平均风速,分别为202.5°(西南偏西)和2.8 m/s。模型核心区水平方向共180×240个5 m分辨率的网格,外围增加10个嵌套网格(nesting grid);垂直方向共31个网格,起始分辨率3 m,30 m后按13%的伸长率增长;建筑核心区与计算域边界间有足够的距离(见图2)。建筑材料统一设为轻质混凝土砌块,地面材料为混凝土铺道,其热工参数为ENVI-met数据库中的默认值。3 研究结果
为了比较局部与周边范围建设强度对地块单元平均温度的影响,表1中用灰色标记了各气候区类型中温度最高的地块,其中,LCZ5B和LCZ4C的周边建筑密度和高层建筑高度均是组内最低的,LCZ2A和LCZ1A虽然周边建筑密度较高,但高层建筑高度在组内最低。可见地块平均温度与其周边范围建设强度的相关性更强。3.2 微观范围温度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J]. 丁沃沃,胡友培,窦平平. 建筑学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基于微气候分析的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形态研究[D]. 邓寄豫.东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00664
【文章来源】:建筑节能. 2020,48(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100 m尺度局部气候区分类
研究区域的微气候数据采用ENVI-met的模拟结果,其湍流计算采用标准两方程湍流动量(TKE)模型,辐射模型考虑了复杂城市表面的阴影和反射对长波与短波辐射通量的影响[11]。模拟的时间为2018年7月30日4:00-18:00。边界条件为Simple forcing,温湿度参数来自历史气象资料。最低温度在4:00为25℃,最高温度在15:00为37℃;最高相对湿度在4:00为82%,最低相对湿度在13:00为52%。风向和风速根据沈阳夏季主导风向及平均风速,分别为202.5°(西南偏西)和2.8 m/s。模型核心区水平方向共180×240个5 m分辨率的网格,外围增加10个嵌套网格(nesting grid);垂直方向共31个网格,起始分辨率3 m,30 m后按13%的伸长率增长;建筑核心区与计算域边界间有足够的距离(见图2)。建筑材料统一设为轻质混凝土砌块,地面材料为混凝土铺道,其热工参数为ENVI-met数据库中的默认值。3 研究结果
为了比较局部与周边范围建设强度对地块单元平均温度的影响,表1中用灰色标记了各气候区类型中温度最高的地块,其中,LCZ5B和LCZ4C的周边建筑密度和高层建筑高度均是组内最低的,LCZ2A和LCZ1A虽然周边建筑密度较高,但高层建筑高度在组内最低。可见地块平均温度与其周边范围建设强度的相关性更强。3.2 微观范围温度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J]. 丁沃沃,胡友培,窦平平. 建筑学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基于微气候分析的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形态研究[D]. 邓寄豫.东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00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30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