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高铁酸钾消毒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10:24
  消毒作为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对饮用水健康至关重要。氯消毒依然是水厂最常用的消毒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中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增多,单独氯消毒工艺不能满足饮用水健康要求。高铁酸钾作为一种新型药剂,集氧化、絮凝、除臭、杀菌、除藻等于一体,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绿色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用于饮用水处理,对饮用水安全及消毒工艺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济南雪山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铁酸钾对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的灭活效果,并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水中有机物以及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计数法和多管发酵法研究了消毒剂投加量、pH、反应时间对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反应时间一定时,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率随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投加量为1.5 mg/L时,细菌总数已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细菌总数≤100 cfu/mL”的要求,当投加量为3 mg/L时,大肠杆菌灭活率达到100%;当高铁酸钾投加量和pH一定时,两种菌的灭活率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酸...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高铁酸钾消毒试验研究


可以看出,随着pH的升高,HCIO所占比重逐渐下降,CIO-逐渐上升

高铁酸钾,热力学,不稳定性,正向


ΔG 总是小于 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应都是正向有明显热力学不稳定性。 pH 下的存在形式如图 1.2 所示,随着 pH 的减小,水42-—HFeO4-—H2FeO4—H3FeO4+。

光谱图,高铁酸钾,光谱图


通过 UV 光谱图、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高铁酸钾进行定性分析。相关试验表明高铁酸钾最突出的特征衍射峰在 30-30.1 左右,且 2θ 在 20.00,29.00,34.00,45.00,58.073.00 处出现衍射峰时,可判断有高铁酸钾存在[61-62];高铁酸钾的特征红外峰位置在 156cm-1、1425 cm-1、1100 cm-1、800 cm-1、778 cm-1等[63],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峰在 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絮凝法去除水中藻类研究进展[J]. 孙永军,吴卫杰,肖雪峰,吴慧芳,孙文全,任梦娇,朱成雨,徐焱钰.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7(02)
[2]高铁酸盐:一种绿色的多功能水处理剂[J]. 王东升,李文涛,杨晓芳,安广宇.  应用化学. 2016(11)
[3]自来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消毒的可行性研究[J]. 崔红军,吴东升,宋思怡,孙辉,张利梅,胡涛.  中国给水排水. 2016(19)
[4]高铁酸钾氧化去除水中三氯生的研究[J]. 李青松,金伟伟,马晓雁,李国新,陈国元,高乃云,廖文超.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9)
[5]供水管网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J]. 陈梦杰,张凤娥,董良飞,李源,张建兵.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6]天然有机物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 林韵,叶沛茵,涂常青,黄晓霞,林圣闵,赖文亮.  中国给水排水. 2016(05)
[7]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水氯(胺)化消毒副产物产生特性与消毒工艺对比[J]. 张民盛,徐斌,张天阳,程拓,夏圣骥,楚文海.  环境科学. 2015(09)
[8]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刘文芳,赵颖,蔡亚君,李晓光,李曹乐,唐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5(01)
[9]高铁酸钾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效果研究[J]. 冯媛.  轻工科技. 2014(04)
[10]高铁酸钾和次氯酸钠联用处理苯酚废水研究[J]. 周建红,李军,令玉林,李方文.  工业水处理. 2013(10)

博士论文
[1]饮用水组合氯化消毒工艺研究[D]. 刘静.清华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高铁酸钾的制备及预氧化强化混凝效果研究[D]. 程爽.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紫外线/高铁酸钾与氯联合消毒工艺特性研究[D]. 赵敬国.浙江大学 2016
[3]高铁酸盐预氧化处理微污染含藻水试验研究[D]. 张素春.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4]高铁酸钾处理微污染水中苯酚和COD的研究[D]. 谢淳.太原理工大学 2010
[5]高铁酸钾同时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研究[D]. 李娜.太原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1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331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