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上海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特征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21:37
  城乡交错带作为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过渡地带,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其空间分布与内部景观格局呈现动态变化之势,城乡交错带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规划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热点。对其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城市扩张与生态演变的动态特征,理解经济社会活动作用于地理空间的影响,为把握景观生态安全的规律,进而为城乡建设管理和景观生态的保护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和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城乡交错带在城市整体格局与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城市发展中具有典型性。本研究深入分析上海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特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尝试提出若干对策,以期为揭示我国大城市郊区景观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及对策方面提供思路。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1.运用POI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并经Google Earth影像图和NASA城市夜景图校验,研究上海城乡交错带分布空间格局。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边界研究方法的不足,较准确地反映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细微特征。据此提出城市化扩张的三类典型模式:近郊圈层扩张、中郊轴向延伸与远郊孤立发展模式。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聚集、规划导向、交通特征等角度分析影响城乡交错带分布的因素。2....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海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特征与优化研究


技术路线图

点分布,上海市,设施,核函数


图 2 上海市各类建筑及设施 POI 点分布图ig.2 POI point distribution map of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in ShangKernel)分析法是计算要素在其周边邻域中的密度的非空间中某一特定要素点,将其属性分布定义在半径为分布方式随距离衰减(衰减方式由核函数决定),中心为 0。中心点的属性值等于在该以阈值 h 为半径的圆。独立分布的点的属性值为 1。针对区域内的所有要置处的密度,计算要素在整个范围内的分布密度。令同分布样本,它们都抽取自分布密度函数为 f 的总体在点 x 处的估计值 f(x),有以下公式:h 为带宽且 h > 0;k ()为核函数;x-xi为估计点 x 到样

密度分布,核函数,图形,核密度


图 3 几种核函数图形Fig.3 Shapes of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s2017)[52] Chang,etc..(2017)nikov 核函数计算 POI 的核密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对于核密度分析结果有关键影响。在 POI 领域,地理现象特点。以较小的带宽分析,核密度分布揭示密度分布的局部特征;以较大的带宽分析,。此外,带宽的选择应与兴趣点的离散程度正相大的带宽,密集型分布的兴趣点适用较小的带宽设置带宽为 300、500、800、1000 等多个数据,结果面具有规划学含义,即根据我国城市规划领城市范围内小学、幼托、小游园、公共厕所、停务设施与公用设施的常规服务半径(表 1);另一与现状最为吻合,据此确定 h 取值为 400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郊区人口集聚的空间特征实证检验[J]. 黄珏.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3)
[2]POI辅助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筑物功能分类研究[J]. 曲畅,任玉环,刘亚岚,李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6)
[3]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  地理学报. 2012(04)
[4]城市边缘区内涵与范围界定述评[J]. 于伟,宋金平,毛小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5)
[5]上海“十二五”城市建设方针和重点领域探讨[J]. 陈群民.  科学发展. 2011(02)
[6]广州市城乡交错带土地覆被景观格局时空分异[J]. 郭冠华,陈颖彪,龚建周,李雁.  热带地理. 2010(06)
[7]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研究[J]. 王海鹰,张新长,赵元.  测绘通报. 2010(10)
[8]上海城乡交错带绿地景观格局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 金春早.  上海农业学报. 2010(03)
[9]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市边缘带范围界定方法研究[J]. 王秀兰,李雪瑞,冯仲科.  遥感信息. 2010(04)
[10]我国景观格局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刘颂,郭菲菲,李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万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25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25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2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