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内河典型滨水区形态对微气候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07:49
随着热岛效应的加剧,学界对于微气候的关注愈加密切。城市内河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区域,在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城市内河滨水区微气候受地形、景观绿化以及水体影响显著。本文从自然生态调节性,岸线的共享性,以及空间的延续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区微气候环境特征。并对城市内河滨水区的形态要素进行了提取,重点关注河流宽度,岸堤高度以及有无遮挡物,这三种滨水区形态要素,主要运用了现场实地测试与计算机模拟软件ENVI-met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围绕着城市内河滨水区的这三种典型形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微气候环境—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的变化情况,研究其影响规律。旨在探求哈尔滨城市内河滨水区水体周边微气候与滨水区形态要素的关系。基于实地测试、计算机软件模拟以及两者关系的数据分析,发现了河流宽度,岸堤高度,以及遮挡物情况对城市内河滨水区微气候的影响规律,这三种滨水区形态要素与滨水区微气候有紧密关系。河流宽度的增加有降温增湿,增大风速的效应;岸堤高度的增加有升温减湿,增大风速的作用;遮挡物的存在有降温增湿,增大风速的影响效应。其中,相对于岸堤高度这一影响要...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框架图
测点位置布置示意图
图 3-2 实测调研现场照片3.2 基于影响要素测试结果分析将马家沟河儿童公园段的 6 个测点的实测数据,从河流宽度,岸堤高度,以及有无遮挡这三种角度出发,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比较。其中,测点 A1 和 A2 面朝河岸相对而置,A5 和 A6 也是面朝河岸相对而置,综合比较此四点数据可以分析河流宽度这一滨水区形态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A2 和 A3 位于河岸相近位置的不同高度,综合这两点数据可以分析岸堤高度这一滨水区形态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而测点 A4 和测点 A5 分别位于山体遮挡物最高处与最低处的河岸边,综合这两点数据可以分析有无遮挡物这一滨水区形态对微气候的影响。实测数据统计的时间段为2017年5月16日的上午九点整,至当日下午五点整。3.2.1 内河宽度对微气候的影响3.2.1.1 内河宽度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尔滨市滨江居住小区冬季热环境实测分析[J]. 刘哲铭,赵旭东,金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10)
[2]城市微气候及热舒适性评价研究综述[J]. 金虹,王博. 建筑科学. 2017(08)
[3]基于改善冬季风环境的东北村落形态优化研究[J]. 张欣宇,金虹. 建筑学报. 2016(10)
[4]哈尔滨旧城住区街道冬季热环境实测研究[J]. 金雨蒙,康健,金虹. 建筑科学. 2016(10)
[5]北方地区滨水住宅区设计对夏季热湿环境的影响分析[J]. 宋晓程,刘京,余磊. 建筑科学. 2015(06)
[6]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on Wind Environment of Dwelling Groups in Severe Cold Regions[J]. Hong Jin,Teng Shao.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4(05)
[7]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发展中的战略作用[J]. 刘滨谊. 中国园林. 2012(06)
[8]基于斑块理论的寒地城市滨河绿地景观构成的探讨——以哈尔滨马家沟河为例[J]. 郝健秋,刘美,徐红娇,沙洲,杨滨章. 林业科技情报. 2012(02)
[9]大型城市河流对城市气候影响的实测研究[J]. 齐静静,刘京,宋晓程,郭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
[10]城市水体对局地热湿气候影响的CFD初步模拟研究[J]. 宋晓程,刘京,叶祖达,郭亮. 建筑科学. 2011(08)
博士论文
[1]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 林波荣.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长春城市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及减缓对策研究[D]. 丁淑娟.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5746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框架图
测点位置布置示意图
图 3-2 实测调研现场照片3.2 基于影响要素测试结果分析将马家沟河儿童公园段的 6 个测点的实测数据,从河流宽度,岸堤高度,以及有无遮挡这三种角度出发,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比较。其中,测点 A1 和 A2 面朝河岸相对而置,A5 和 A6 也是面朝河岸相对而置,综合比较此四点数据可以分析河流宽度这一滨水区形态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A2 和 A3 位于河岸相近位置的不同高度,综合这两点数据可以分析岸堤高度这一滨水区形态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而测点 A4 和测点 A5 分别位于山体遮挡物最高处与最低处的河岸边,综合这两点数据可以分析有无遮挡物这一滨水区形态对微气候的影响。实测数据统计的时间段为2017年5月16日的上午九点整,至当日下午五点整。3.2.1 内河宽度对微气候的影响3.2.1.1 内河宽度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尔滨市滨江居住小区冬季热环境实测分析[J]. 刘哲铭,赵旭东,金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10)
[2]城市微气候及热舒适性评价研究综述[J]. 金虹,王博. 建筑科学. 2017(08)
[3]基于改善冬季风环境的东北村落形态优化研究[J]. 张欣宇,金虹. 建筑学报. 2016(10)
[4]哈尔滨旧城住区街道冬季热环境实测研究[J]. 金雨蒙,康健,金虹. 建筑科学. 2016(10)
[5]北方地区滨水住宅区设计对夏季热湿环境的影响分析[J]. 宋晓程,刘京,余磊. 建筑科学. 2015(06)
[6]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Ecological Evaluation on Wind Environment of Dwelling Groups in Severe Cold Regions[J]. Hong Jin,Teng Shao.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4(05)
[7]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发展中的战略作用[J]. 刘滨谊. 中国园林. 2012(06)
[8]基于斑块理论的寒地城市滨河绿地景观构成的探讨——以哈尔滨马家沟河为例[J]. 郝健秋,刘美,徐红娇,沙洲,杨滨章. 林业科技情报. 2012(02)
[9]大型城市河流对城市气候影响的实测研究[J]. 齐静静,刘京,宋晓程,郭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
[10]城市水体对局地热湿气候影响的CFD初步模拟研究[J]. 宋晓程,刘京,叶祖达,郭亮. 建筑科学. 2011(08)
博士论文
[1]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 林波荣.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长春城市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及减缓对策研究[D]. 丁淑娟.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5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3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