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废弃地农业园区生态景观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1:47
经济的发展使城镇化速度不断膨胀,各类建筑、道路又加大了对建材的需求,采石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随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不同规模的采石场在完成其使命或终止开采后的废弃地出现了诸多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采石废弃地在剧烈人为干扰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在其治理方面,虽然国内有一些相应的成果,但基本都是对于采石废弃地生态方面的单一性整治;而在其研究方面,采石废弃地的研究与工业废弃地和矿业废弃地往往一概而论,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与资料整合,明确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重构的概念与意义,并通过关于采石废弃地的国内外案例的对比分析,提炼出可借鉴的手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针对采石废弃地生态修复及空间的再利用模式,以山东省济南市双泉采石场为例,从采石废弃地空间分析到生态重构,从生态治理方案的规划到农业相关产业的植入设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对采石废弃地的区位特点及空间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理清了采石空间的不同类型及特征,对采石废弃地的生态结构、采石坎壁及植被状况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归...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
图 2 种植穴复绿法Fig.2 Planting Acupoint Green Method(2)板槽快速复绿法先预制宽为 40~50cm 的混凝土插板,板板槽间壁面高差为 3m。预制混凝土版插入后加注混凝土,将植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基质注入板槽内,再将可以快速遮掩岩体的藤蔓植物栽植在基质内,通过上垂、下攀、中挂等方式形成立体化的石壁复绿。该种方法资金投人相对较少,速度快。此绿化方法竣工验收时,其植株的成活率应达到 95%以上。对于坡度较大的裸岩,可采用以上两种复绿方法,亦可穿插使用。3.1.3.2 坡度在 40°至 70°之间的裸岩坡度在 40°至 70°之间的裸岩相对较陡,岩体条件相较于陡坡可以适当种植乔灌木,但是由于坡度原因,极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安全系数小,不利于景观恢复,是植
图 3 混喷复绿法(来自网络) 图 4 防护钢网复绿法(来自网络)Fig.3 Mixed Spray Green Method Fig.4 Protective Steel Net Green Method(2)防护钢网复绿法在破损山体断面可安装 SNS 柔性主动防护网(单层高强度钢丝格栅网),一方面限制岩石风化剥落及崩塌,另一方面利用防护钢网固定植物及其所需的生长基质,时可以配合环保草毯技术进行复绿,如图 4 所示。(3)基材分层复绿法以上两种植生法是基材分层喷射法的基础,在防护钢网固定的基础上,将基材分射到岩体上,从而形成较厚的种植层,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也就是最底端是种植土间层是用以固定的多空混凝土,满足植物扎根及透水透气的需求,第三层即表层是及植物种子。这种方法在造价上相对较高,但也较牢靠,使用寿命相对较长。.3.3 坡度在 10°至 40°之间的裸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水桂林,诗画古城”——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桂林园”规划设计[J]. 王敏. 现代园艺. 2014(17)
[2]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及实证研究[J]. 王会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3]我国湿地的退化原因及生态恢复措施研究[J]. 赵峰,张小甫,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7)
[4]矿业遗迹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 李福全,杨主泉. 园林科技. 2010(04)
[5]徐州地区石质边坡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设计研究[J]. 王振营,朱敏,王朋. 山东林业科技. 2010(03)
[6]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研究[J]. 李富平,夏冬.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0(05)
[7]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景观生态学原理[J]. 赵敬东,何东进,洪伟,罗素梅,林巧香,游惠明,罗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01)
[8]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J]. 王雅云,马锦义,薛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9]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再生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采石场为例[J]. 郑涛,车伟光. 草原与草坪. 2009(03)
[10]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敏感度评价[J]. 覃婕,周志翔,滕明君,王燕燕,史梅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5)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造景元素在主题园区中的应用研究[D]. 邢树堂.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 韩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3]城市矿山区景观化再生方法[D]. 王希智.同济大学 2008
[4]北京城市优良抗旱节水植物材料的筛选与评价研究[D]. 王玉涛.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漓江河岸带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D]. 夏艺.广西师范大学 2015
[2]济南市采石场的景观更新设计研究[D]. 彭文欣.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东莞水濂山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研究[D]. 许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设计标准与景观研究[D]. 王琳琳.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采石场的景观修复和再造研究[D]. 曹琦.天津大学 2012
[6]采石废弃地的景观恢复规划研究[D]. 彭娟.山东农业大学 2010
[7]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D]. 盛卉.南京林业大学 2009
[8]义马市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探究[D]. 吴琳琳.河南农业大学 2009
[9]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与改造利用研究[D]. 王存存.山东农业大学 2008
[10]乌鲁木齐市西山水源地植被保护、恢复与利用规划研究[D]. 钱媛园.新疆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0924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
图 2 种植穴复绿法Fig.2 Planting Acupoint Green Method(2)板槽快速复绿法先预制宽为 40~50cm 的混凝土插板,板板槽间壁面高差为 3m。预制混凝土版插入后加注混凝土,将植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基质注入板槽内,再将可以快速遮掩岩体的藤蔓植物栽植在基质内,通过上垂、下攀、中挂等方式形成立体化的石壁复绿。该种方法资金投人相对较少,速度快。此绿化方法竣工验收时,其植株的成活率应达到 95%以上。对于坡度较大的裸岩,可采用以上两种复绿方法,亦可穿插使用。3.1.3.2 坡度在 40°至 70°之间的裸岩坡度在 40°至 70°之间的裸岩相对较陡,岩体条件相较于陡坡可以适当种植乔灌木,但是由于坡度原因,极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安全系数小,不利于景观恢复,是植
图 3 混喷复绿法(来自网络) 图 4 防护钢网复绿法(来自网络)Fig.3 Mixed Spray Green Method Fig.4 Protective Steel Net Green Method(2)防护钢网复绿法在破损山体断面可安装 SNS 柔性主动防护网(单层高强度钢丝格栅网),一方面限制岩石风化剥落及崩塌,另一方面利用防护钢网固定植物及其所需的生长基质,时可以配合环保草毯技术进行复绿,如图 4 所示。(3)基材分层复绿法以上两种植生法是基材分层喷射法的基础,在防护钢网固定的基础上,将基材分射到岩体上,从而形成较厚的种植层,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也就是最底端是种植土间层是用以固定的多空混凝土,满足植物扎根及透水透气的需求,第三层即表层是及植物种子。这种方法在造价上相对较高,但也较牢靠,使用寿命相对较长。.3.3 坡度在 10°至 40°之间的裸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水桂林,诗画古城”——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桂林园”规划设计[J]. 王敏. 现代园艺. 2014(17)
[2]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及实证研究[J]. 王会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3]我国湿地的退化原因及生态恢复措施研究[J]. 赵峰,张小甫,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7)
[4]矿业遗迹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 李福全,杨主泉. 园林科技. 2010(04)
[5]徐州地区石质边坡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设计研究[J]. 王振营,朱敏,王朋. 山东林业科技. 2010(03)
[6]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研究[J]. 李富平,夏冬.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0(05)
[7]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景观生态学原理[J]. 赵敬东,何东进,洪伟,罗素梅,林巧香,游惠明,罗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01)
[8]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J]. 王雅云,马锦义,薛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9]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再生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采石场为例[J]. 郑涛,车伟光. 草原与草坪. 2009(03)
[10]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敏感度评价[J]. 覃婕,周志翔,滕明君,王燕燕,史梅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5)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造景元素在主题园区中的应用研究[D]. 邢树堂.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 韩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3]城市矿山区景观化再生方法[D]. 王希智.同济大学 2008
[4]北京城市优良抗旱节水植物材料的筛选与评价研究[D]. 王玉涛.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漓江河岸带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D]. 夏艺.广西师范大学 2015
[2]济南市采石场的景观更新设计研究[D]. 彭文欣.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东莞水濂山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研究[D]. 许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设计标准与景观研究[D]. 王琳琳.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采石场的景观修复和再造研究[D]. 曹琦.天津大学 2012
[6]采石废弃地的景观恢复规划研究[D]. 彭娟.山东农业大学 2010
[7]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D]. 盛卉.南京林业大学 2009
[8]义马市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探究[D]. 吴琳琳.河南农业大学 2009
[9]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与改造利用研究[D]. 王存存.山东农业大学 2008
[10]乌鲁木齐市西山水源地植被保护、恢复与利用规划研究[D]. 钱媛园.新疆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0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8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