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丘城市绿道体系构建——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3 09:38
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随国土开发而来的生态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是城乡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杭州市临安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域城市绿道生态基底、景观资源、基础设施进行综合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研判杭州市临安区的现状绿道问题,结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和浙江省、杭州市上位规划要求,尝试构建杭州市临安区绿道体系。研究表明,杭州市临安区城市绿道建设高适宜区域面积为205.03km2,占比6.56%,中适宜区域面积为524.60km2,占比16.78%,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建成区、中部横贯交通沿线、北部天目山、清凉峰风景旅游区等区域。在杭州市绿道网规划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临安区绿道系统"一横四纵"的规划布局方案,并进行了绿道驿站服务点的分级规划。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2020,(1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临安区绿道构建综合适宜性综合评价(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杭州市绿道网规划在省级绿道系统规划的骨架下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增加了重要的市级绿道线路,将市域内重要的功能片区进行了有机串联。在临安区的绿道规划设计中,应落实杭州市相关规划的要求,同时参考山地丘陵地区绿道规划方案[9],应注重与杭州市绿道网规划协同建设,在保证科学衔接到杭州市绿岛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临安区绿道规划的合理有序推进。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在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的3条省级线路基础上,在临安区东部增加了南北向的市级绿道。线路走向主要沿东苕溪、南苕溪与富阳市的葛溪进行串接。基于临安区“一主二副、一轴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同时综合城市交通条件、城镇布局及文化特色等资源要素,严格按照浙江省、杭州市上位规划要求,依托临安区的丘陵地貌特色及自然山水景观,依据城市绿道构建适宜性分析结果,在省级、市级绿道网规划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临安区绿道系统“一横四纵”的规划布局方案(图2)。图3 临安区绿道网络驿站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临安区绿道体系规划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横四纵”构成了省市级的绿道主干线路,借助市域内主要的省道、水系、风景名胜区等资源要素进行规划建设。“一横”:贯穿临安区的东西方向,从临安区西侧县道301引入市域内,串联颊口溪,衔接到省道102,顺着省道102级及昌西溪由清凉峰镇经过龙岗镇到达昌化镇,在昌化镇南部偏离省道102,沿着昌化溪向南延伸,经过隶属河桥镇的柳溪江风景旅游区,后进入位于潜川镇的青山殿水库。接着,线路沿着天目溪向北转移,经过於潜镇在天目山镇境内再次与省道102连接,沿着省道102继续向东延伸,进入临安区中心城区。经过玲珑街道、锦南街道,到达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最后沿着南苕溪经青山湖街道出市。“四纵”:一条在清凉峰镇内以县道301与省道102的交叉点起始,沿省道102向西南方向延伸,到达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出市;一条在潜川镇内,由青山殿水库起,沿着天目溪及省道208延伸出临安;一条在於潜镇范围内,依托省道208向北延展,后于天目溪衔接,进入天目山镇,经由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继续向北延伸出市;还有一条于玲珑街道内起始,沿着县道319北上进入锦城街道,后连接到青山淹及省道205,进入太湖源镇,后沿着省道205继续向北延伸,依次经过神龙川风景旅游区及太湖源风景旅游区,后出市域。“四纵”是以一横为主干,向南北扩展形成,主要借助省道205、省道208及天目溪等资源要素规划建设。临安区内“一横四纵”的绿道网络体系与临安区的丘陵地貌有良好的适应关系,借助省道、县道及旅游名胜区等资源要素实现了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绿道网规划,满足规划目标及原则的要求,实现了对临安区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 杨保军,陈鹏,董珂,孙娟.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4)
[2]国土空间规划的使命:塑造以人为本高品质的国土空间[J]. 孙雪东. 资源导刊. 2019(03)
[3]湖南丘陵城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J]. 翟端强,叶强,何玮琪. 中国园林. 2019(01)
[4]基于选线潜力定量评价的中心城绿道布局方法[J]. 周聪惠. 中国园林. 2016(10)
[5]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 马向明,程红宁. 城市规划. 2013(02)
[6]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 金云峰,周煦. 现代城市研究. 2011(03)
硕士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绿道系统规划研究[D]. 侯波.北京交通大学 2018
[2]山地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 陈婷.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2789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2020,(1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临安区绿道构建综合适宜性综合评价(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杭州市绿道网规划在省级绿道系统规划的骨架下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增加了重要的市级绿道线路,将市域内重要的功能片区进行了有机串联。在临安区的绿道规划设计中,应落实杭州市相关规划的要求,同时参考山地丘陵地区绿道规划方案[9],应注重与杭州市绿道网规划协同建设,在保证科学衔接到杭州市绿岛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临安区绿道规划的合理有序推进。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在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的3条省级线路基础上,在临安区东部增加了南北向的市级绿道。线路走向主要沿东苕溪、南苕溪与富阳市的葛溪进行串接。基于临安区“一主二副、一轴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同时综合城市交通条件、城镇布局及文化特色等资源要素,严格按照浙江省、杭州市上位规划要求,依托临安区的丘陵地貌特色及自然山水景观,依据城市绿道构建适宜性分析结果,在省级、市级绿道网规划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临安区绿道系统“一横四纵”的规划布局方案(图2)。图3 临安区绿道网络驿站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临安区绿道体系规划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横四纵”构成了省市级的绿道主干线路,借助市域内主要的省道、水系、风景名胜区等资源要素进行规划建设。“一横”:贯穿临安区的东西方向,从临安区西侧县道301引入市域内,串联颊口溪,衔接到省道102,顺着省道102级及昌西溪由清凉峰镇经过龙岗镇到达昌化镇,在昌化镇南部偏离省道102,沿着昌化溪向南延伸,经过隶属河桥镇的柳溪江风景旅游区,后进入位于潜川镇的青山殿水库。接着,线路沿着天目溪向北转移,经过於潜镇在天目山镇境内再次与省道102连接,沿着省道102继续向东延伸,进入临安区中心城区。经过玲珑街道、锦南街道,到达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最后沿着南苕溪经青山湖街道出市。“四纵”:一条在清凉峰镇内以县道301与省道102的交叉点起始,沿省道102向西南方向延伸,到达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出市;一条在潜川镇内,由青山殿水库起,沿着天目溪及省道208延伸出临安;一条在於潜镇范围内,依托省道208向北延展,后于天目溪衔接,进入天目山镇,经由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继续向北延伸出市;还有一条于玲珑街道内起始,沿着县道319北上进入锦城街道,后连接到青山淹及省道205,进入太湖源镇,后沿着省道205继续向北延伸,依次经过神龙川风景旅游区及太湖源风景旅游区,后出市域。“四纵”是以一横为主干,向南北扩展形成,主要借助省道205、省道208及天目溪等资源要素规划建设。临安区内“一横四纵”的绿道网络体系与临安区的丘陵地貌有良好的适应关系,借助省道、县道及旅游名胜区等资源要素实现了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绿道网规划,满足规划目标及原则的要求,实现了对临安区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 杨保军,陈鹏,董珂,孙娟.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4)
[2]国土空间规划的使命:塑造以人为本高品质的国土空间[J]. 孙雪东. 资源导刊. 2019(03)
[3]湖南丘陵城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J]. 翟端强,叶强,何玮琪. 中国园林. 2019(01)
[4]基于选线潜力定量评价的中心城绿道布局方法[J]. 周聪惠. 中国园林. 2016(10)
[5]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 马向明,程红宁. 城市规划. 2013(02)
[6]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 金云峰,周煦. 现代城市研究. 2011(03)
硕士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绿道系统规划研究[D]. 侯波.北京交通大学 2018
[2]山地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 陈婷.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2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9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