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为导向的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设计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1-12-24 12:07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开发已成为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活化途径。然而在以旅游为导向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村落空间遭受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建设性、旅游性”破坏,其空间活化设计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当前以旅游为导向的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设计策略方法,是基于传统村落有效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空间活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以期得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策略方法。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一章的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提出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基础研究,包含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的研究概述主要分析了以旅游为导向的传统村落空间活化的相关理论,空间活化与旅游体验的关系,空间活化的内涵解析及基本方式,并对空间活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三章的空间分析包括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形态、空间形态及其特征、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的类型与特征,并从旅游开发的视角对其空间价值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传...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村落空间的构成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塑造聚落空间独特个性的典型例子,从古代开始就有“八景”的描述。《高隆八景之图》(诸葛村古称高隆)就描绘了理想的聚落环境空间(图 2-1)。在《高隆族居之图》反映了诸葛村的聚落内部空间关系,以宗祠或祖屋为核心在周边形成民居营建地块,各个居住片区围绕核心建筑和风水塘组成整个村落,其空间关系紧密(图 2-2)。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完整性特征显著,传统建筑和村落均与其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塑造聚落空间独特个性的典型例子,从古代开始就有“八景”的描述。《高隆八景之图》(诸葛村古称高隆)就描绘了理想的聚落环境空间(图 2-1)。在《高隆族居之图》反映了诸葛村的聚落内部空间关系,以宗祠或祖屋为核心在周边形成民居营建地块,各个居住片区围绕核心建筑和风水塘组成整个村落,其空间关系紧密(图 2-2)。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完整性特征显著,传统建筑和村落均与其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法云古村改造暨法云安缦酒店规划设计回顾[J]. 郑捷. 浙江园林. 2017(03)
[2]作为人居形式的传统村落及其整体性保护[J]. 张松.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
[3]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J]. 吴必虎,徐小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4]传统村落:理论内涵与发展路径[J]. 孙九霞. 旅游学刊. 2017(01)
[5]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 谢景连,王健,王金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4)
[6]试论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J]. 屠李,赵鹏军,张超荣.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0)
[7]传统村落:需要的是另一种“旅游”[J]. 李华东. 小城镇建设. 2016(07)
[8]记忆传承乡愁文化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以龙潭肖村保护发展方法探索为例[J]. 程堂明,卢凯,陶冠军. 小城镇建设. 2016(07)
[9]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保护研究[J]. 梁步青,肖大威. 南方建筑. 2016(03)
[10]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经验与省思——基于台湾村落空间发展[J]. 江蓉,吴启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12)
博士论文
[1]村落空间肌理的参数化解析与重构及其规划应用研究[D]. 童磊.浙江大学 2016
[2]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孙莹.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D]. 韦松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 杨锋梅.西北大学 2014
[5]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 张大玉.天津大学 2014
[6]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 朱雪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 杨定海.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D]. 白佩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 何峰.湖南大学 2012
[10]云南民族聚落空间解析[D]. 王莉莉.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D]. 靳飞飞.山西师范大学 2017
[2]现代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地方性演变与建构[D]. 沈玉立.云南师范大学 2017
[3]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D]. 郭冬雪.山东建筑大学 2017
[4]朝鲜族传统村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更新[D]. 郝吉.吉林建筑大学 2017
[5]基于文化消费的袁家村旅游商业空间生长模式研究[D]. 戴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6]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D]. 杨悦.河北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传统村落更新研究[D]. 戴聪.湖北美术学院 2017
[8]以体验经济为导向的传统村落空间活化研究[D]. 张海媚.昆明理工大学 2017
[9]旅游影响下宏村、西递村镇空间景观发展研究[D]. 施昳.昆明理工大学 2017
[10]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原乡”特征的保护及利用研究[D]. 李耀.重庆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50458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村落空间的构成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塑造聚落空间独特个性的典型例子,从古代开始就有“八景”的描述。《高隆八景之图》(诸葛村古称高隆)就描绘了理想的聚落环境空间(图 2-1)。在《高隆族居之图》反映了诸葛村的聚落内部空间关系,以宗祠或祖屋为核心在周边形成民居营建地块,各个居住片区围绕核心建筑和风水塘组成整个村落,其空间关系紧密(图 2-2)。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完整性特征显著,传统建筑和村落均与其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塑造聚落空间独特个性的典型例子,从古代开始就有“八景”的描述。《高隆八景之图》(诸葛村古称高隆)就描绘了理想的聚落环境空间(图 2-1)。在《高隆族居之图》反映了诸葛村的聚落内部空间关系,以宗祠或祖屋为核心在周边形成民居营建地块,各个居住片区围绕核心建筑和风水塘组成整个村落,其空间关系紧密(图 2-2)。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完整性特征显著,传统建筑和村落均与其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法云古村改造暨法云安缦酒店规划设计回顾[J]. 郑捷. 浙江园林. 2017(03)
[2]作为人居形式的传统村落及其整体性保护[J]. 张松.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
[3]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J]. 吴必虎,徐小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4]传统村落:理论内涵与发展路径[J]. 孙九霞. 旅游学刊. 2017(01)
[5]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 谢景连,王健,王金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4)
[6]试论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J]. 屠李,赵鹏军,张超荣.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0)
[7]传统村落:需要的是另一种“旅游”[J]. 李华东. 小城镇建设. 2016(07)
[8]记忆传承乡愁文化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以龙潭肖村保护发展方法探索为例[J]. 程堂明,卢凯,陶冠军. 小城镇建设. 2016(07)
[9]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保护研究[J]. 梁步青,肖大威. 南方建筑. 2016(03)
[10]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经验与省思——基于台湾村落空间发展[J]. 江蓉,吴启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12)
博士论文
[1]村落空间肌理的参数化解析与重构及其规划应用研究[D]. 童磊.浙江大学 2016
[2]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孙莹.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D]. 韦松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 杨锋梅.西北大学 2014
[5]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 张大玉.天津大学 2014
[6]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 朱雪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 杨定海.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D]. 白佩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 何峰.湖南大学 2012
[10]云南民族聚落空间解析[D]. 王莉莉.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D]. 靳飞飞.山西师范大学 2017
[2]现代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地方性演变与建构[D]. 沈玉立.云南师范大学 2017
[3]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D]. 郭冬雪.山东建筑大学 2017
[4]朝鲜族传统村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更新[D]. 郝吉.吉林建筑大学 2017
[5]基于文化消费的袁家村旅游商业空间生长模式研究[D]. 戴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6]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D]. 杨悦.河北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传统村落更新研究[D]. 戴聪.湖北美术学院 2017
[8]以体验经济为导向的传统村落空间活化研究[D]. 张海媚.昆明理工大学 2017
[9]旅游影响下宏村、西递村镇空间景观发展研究[D]. 施昳.昆明理工大学 2017
[10]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原乡”特征的保护及利用研究[D]. 李耀.重庆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50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5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