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上游地区古民居功能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20 04:37
汉江上游地区古民居具有比较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空间形态。伴随着汉水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古村落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战略,要求在特殊的区域自然生态条件下保留建设古村落环境,在记住"乡愁"的前提下保留历史,提高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区域特色以及能够适应现实生活需求的新型村落环境,探索汉江上游古民居功能特性,为今后乡创、乡建、乡居做一定资料积累。
【文章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37(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蜀河古镇黄州会馆(图片来源 实景自摄)
汉水流域具有非常好的交通便利条件,这是伴随航运而来的商业发展契机;很多移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都到这里寻找新的商机。特别是当时知名的各大商会都将分号开到这里,在本地逐步形成商会。“沿汉江上游的码头都聚集着非常多的商贾,当时最著名的几大商会分别是黄洲馆、武昌馆、万寿宫、清真寺、杨泗庙、五指柏商会;”[1]他们一般是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同乡,或者商行成立的组织。这些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聚会场所,黄州馆就是代表,还有清真寺这类宗教建筑物,说明当时的古镇还有着会馆及庙堂建筑需求。这里是具有相同信仰的人日常朝拜的场所,同时也存在一些商会组织结构;汉水上游地区民居古镇的行政建筑是电报局,是由其他功能建筑改造而成,形成时间较晚,本论文不再过多涉及。黄州会馆是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建筑,有不同需求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实现功能的空间,比如娱乐、聚会、朝拜等;人们会根据其地势地貌现状来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组织。由于当年贸易繁华地皮紧缺,各种会馆建筑比较紧凑;又由于场地多高低错落,必须在建筑中合理安置所需要的功能,因而需要合理的规划布置。会馆建筑多以中轴对称为主。黄州会馆中轴线上从入口依次是前厅、正厅、露台、拜殿、天井,所以,黄州会馆结构是逐渐升高的,不仅是依照地形建设而来,更是表现了一种对正殿的尊重。
漫川关黄家药铺(图片来源 实景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南地区小城镇建筑特色探究[J]. 武小红.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武当山丧歌中的楚文化精神[J]. 徐永安,范晓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炎帝与汉水流域文化[J].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J]. 金涛,张小林,金飚. 人文地理. 2002(05)
[5]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J]. 刘滨谊. 城市规划汇刊. 1996(04)
硕士论文
[1]陕南蜀河古镇环境景观及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D]. 王旭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8184
【文章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37(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蜀河古镇黄州会馆(图片来源 实景自摄)
汉水流域具有非常好的交通便利条件,这是伴随航运而来的商业发展契机;很多移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都到这里寻找新的商机。特别是当时知名的各大商会都将分号开到这里,在本地逐步形成商会。“沿汉江上游的码头都聚集着非常多的商贾,当时最著名的几大商会分别是黄洲馆、武昌馆、万寿宫、清真寺、杨泗庙、五指柏商会;”[1]他们一般是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同乡,或者商行成立的组织。这些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聚会场所,黄州馆就是代表,还有清真寺这类宗教建筑物,说明当时的古镇还有着会馆及庙堂建筑需求。这里是具有相同信仰的人日常朝拜的场所,同时也存在一些商会组织结构;汉水上游地区民居古镇的行政建筑是电报局,是由其他功能建筑改造而成,形成时间较晚,本论文不再过多涉及。黄州会馆是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建筑,有不同需求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实现功能的空间,比如娱乐、聚会、朝拜等;人们会根据其地势地貌现状来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组织。由于当年贸易繁华地皮紧缺,各种会馆建筑比较紧凑;又由于场地多高低错落,必须在建筑中合理安置所需要的功能,因而需要合理的规划布置。会馆建筑多以中轴对称为主。黄州会馆中轴线上从入口依次是前厅、正厅、露台、拜殿、天井,所以,黄州会馆结构是逐渐升高的,不仅是依照地形建设而来,更是表现了一种对正殿的尊重。
漫川关黄家药铺(图片来源 实景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南地区小城镇建筑特色探究[J]. 武小红.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武当山丧歌中的楚文化精神[J]. 徐永安,范晓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炎帝与汉水流域文化[J].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J]. 金涛,张小林,金飚. 人文地理. 2002(05)
[5]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J]. 刘滨谊. 城市规划汇刊. 1996(04)
硕士论文
[1]陕南蜀河古镇环境景观及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D]. 王旭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8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9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