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局与过程关系的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2 20:22
秦岭北麓是古都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与秦岭山脉交接形成的山麓带,面临着城市增长的威胁,景观破碎化现象严重,表现为村庄斑块无序扩展、开发建设斑块密度增大、园地斑块缓冲区缺失、林地斑块不断减少、河流廊道被阻断、道路廊道数量增加以及农田基质被分割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解决秦岭北麓涝峪段的景观破碎化问题为目标,通过对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建立格局-过程耦合体系,提出基于关键过程连通性分析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建立空间格局优化导则并提出相关策略。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进行梳理整合;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梳理,首先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格局-过程耦合体系,从理论和机制两个方面对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终提出基于格局-过程耦合理论的规划设计应用途径;第三章是从涝河流域的现状描述和问题指认着手,通过对秦岭北麓涝峪段的空间格局现状的诊断,将问题聚焦在区域景观的破碎化上;第四章是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的耦合机制研究,首先对区域内...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区域背景
1.1.3 现实问题
1.1.4 科学问题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概况
1.2.2 研究对象范围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研究综述
1.5.1 秦岭北麓空间格局研究综述
1.5.2 景观破碎化研究综述
1.5.3 格局与过程关系研究综述
1.5.4 结论与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景观破碎化
2.1.2 生态过程
2.1.3 空间格局
2.2 格局-过程耦合理论
2.2.1 格局-过程耦合理论
2.2.2 格局-过程-功能矩阵
2.2.3 “驱动-状态-响应-反馈”模型
2.3 格局与过程耦合的内在机制
2.3.1 耦合关系三层次
2.3.2 景观连通性
2.3.3 人类需求
2.4 基于格局-过程耦合理论的规划设计应用途径
2.5 本章小结
3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诊断
3.1 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1.1 历史时期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1.2 近五年来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2 空间格局现状描述
3.2.1 气候现状
3.2.2 地质地貌现状
3.2.3 土壤现状
3.2.4 水文现状
3.2.5 动物现状
3.2.6 植被现状
3.2.7 文化景观现状
3.2.8 游憩景观现状
3.3 空间格局问题识别
3.3.1 涝河流域空间格局问题指认
3.3.2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问题聚焦
3.3.3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指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研究
4.1 秦岭北麓涝峪段现状生态过程分析
4.1.1 水文过程
4.1.2 生物运动过程
4.1.3 物理化学过程分析
4.1.4 人类活动过程
4.2 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关系分析
4.2.1 过程塑造格局
4.2.2 格局控制过程
4.2.3 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
4.2.4 关键过程选择
4.3 秦岭北麓涝峪段景观连通性研究
4.3.1 关键过程与景观连通性
4.3.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应用
4.3.3 秦岭北麓涝峪段水文过程最小阻力面
4.3.4 秦岭北麓涝峪段生物运动过程最小阻力面
4.4 本章小结
5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
5.1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方案
5.1.1 优化目标与原则
5.1.2 廊道和节点的构建
5.1.3 优化方案总体布局
5.2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导则与策略
5.2.1 空间格局优化导则
5.2.2 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录
附录-Ⅲ 表录
附录-Ⅳ 生态系统功能专家评分表
附录-Ⅴ 调研照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J]. 张云路,李雄,田野. 生态学报. 2018(01)
[2]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的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方法研究[J]. 康世磊,岳邦瑞. 中国园林. 2017(03)
[3]“大山大水·小街小巷·古镇古韵”五台古镇空间格局解读与再生策略[J]. 高雅. 建筑与文化. 2016(08)
[4]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西南城市景观连通性研究[J]. 张青萍,杨柳.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5]疏勒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构建[J]. 潘竟虎,刘晓. 生态学杂志. 2016(03)
[6]晋中盆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物多样性[J]. 王应刚,梁炜,张婷,苏尚军,祝振华,刘斌. 生态学杂志. 2015(11)
[7]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8]自然环境影响下秦岭北麓乡村空间布局特征初探——以西安长安区留村为例[J]. 谢晖,钱芝弘,桂露,曹艺砾,马艺培. 建筑与文化. 2015(02)
[9]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城市水空间体系生态规划方法——以州河小流域内的达州市经开区为例[J]. 赵珂,夏清清. 中国园林. 2015(01)
[10]秦岭北麓(西安段)旅游开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 肖哲涛,郝丽君,和红星. 安徽建筑. 2014(03)
博士论文
[1]关中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研究:1644-1949[D]. 刘立荣.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城镇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人地关系研究[D]. 洪舒蔓.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山水城市视野下秦岭北麓(西安段)适应性保护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 肖哲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水文过程对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D]. 张爱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5]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 尚正永.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伊洛河流域景观动态及其径流效应研究[D]. 梁国付.河南大学 2010
[7]延庆风沙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D]. 贾丹.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D]. 张国坤.东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空间策略[D]. 钱芝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自然过程连续性导向的秦岭北麓太平河生态修复规划策略[D]. 冯若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基于管理目标的秦岭北麓峪道类型化研究[D]. 曹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4]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保护利用格局研究[D]. 滕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5]秦岭太平河平原区段河流健康评价及格局化研究[D]. 康世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疏勒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D]. 刘晓.西北师范大学 2015
[7]哈尔滨市阿城区水安全格局研究[D]. 武彤.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8]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游憩带太平峪段景观生态问题研究[D]. 丁禹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秦岭北麓峪道型风景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薛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山水城市视角下秦岭北麓区景观角色历史演进研究[D]. 高沁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49893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区域背景
1.1.3 现实问题
1.1.4 科学问题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概况
1.2.2 研究对象范围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研究综述
1.5.1 秦岭北麓空间格局研究综述
1.5.2 景观破碎化研究综述
1.5.3 格局与过程关系研究综述
1.5.4 结论与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景观破碎化
2.1.2 生态过程
2.1.3 空间格局
2.2 格局-过程耦合理论
2.2.1 格局-过程耦合理论
2.2.2 格局-过程-功能矩阵
2.2.3 “驱动-状态-响应-反馈”模型
2.3 格局与过程耦合的内在机制
2.3.1 耦合关系三层次
2.3.2 景观连通性
2.3.3 人类需求
2.4 基于格局-过程耦合理论的规划设计应用途径
2.5 本章小结
3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诊断
3.1 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1.1 历史时期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1.2 近五年来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2 空间格局现状描述
3.2.1 气候现状
3.2.2 地质地貌现状
3.2.3 土壤现状
3.2.4 水文现状
3.2.5 动物现状
3.2.6 植被现状
3.2.7 文化景观现状
3.2.8 游憩景观现状
3.3 空间格局问题识别
3.3.1 涝河流域空间格局问题指认
3.3.2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问题聚焦
3.3.3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指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研究
4.1 秦岭北麓涝峪段现状生态过程分析
4.1.1 水文过程
4.1.2 生物运动过程
4.1.3 物理化学过程分析
4.1.4 人类活动过程
4.2 秦岭北麓涝峪段格局与过程关系分析
4.2.1 过程塑造格局
4.2.2 格局控制过程
4.2.3 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
4.2.4 关键过程选择
4.3 秦岭北麓涝峪段景观连通性研究
4.3.1 关键过程与景观连通性
4.3.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应用
4.3.3 秦岭北麓涝峪段水文过程最小阻力面
4.3.4 秦岭北麓涝峪段生物运动过程最小阻力面
4.4 本章小结
5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
5.1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方案
5.1.1 优化目标与原则
5.1.2 廊道和节点的构建
5.1.3 优化方案总体布局
5.2 秦岭北麓涝峪段空间格局优化导则与策略
5.2.1 空间格局优化导则
5.2.2 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录
附录-Ⅲ 表录
附录-Ⅳ 生态系统功能专家评分表
附录-Ⅴ 调研照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J]. 张云路,李雄,田野. 生态学报. 2018(01)
[2]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的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方法研究[J]. 康世磊,岳邦瑞. 中国园林. 2017(03)
[3]“大山大水·小街小巷·古镇古韵”五台古镇空间格局解读与再生策略[J]. 高雅. 建筑与文化. 2016(08)
[4]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西南城市景观连通性研究[J]. 张青萍,杨柳.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5]疏勒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构建[J]. 潘竟虎,刘晓. 生态学杂志. 2016(03)
[6]晋中盆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物多样性[J]. 王应刚,梁炜,张婷,苏尚军,祝振华,刘斌. 生态学杂志. 2015(11)
[7]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8]自然环境影响下秦岭北麓乡村空间布局特征初探——以西安长安区留村为例[J]. 谢晖,钱芝弘,桂露,曹艺砾,马艺培. 建筑与文化. 2015(02)
[9]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城市水空间体系生态规划方法——以州河小流域内的达州市经开区为例[J]. 赵珂,夏清清. 中国园林. 2015(01)
[10]秦岭北麓(西安段)旅游开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 肖哲涛,郝丽君,和红星. 安徽建筑. 2014(03)
博士论文
[1]关中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研究:1644-1949[D]. 刘立荣.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城镇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人地关系研究[D]. 洪舒蔓.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山水城市视野下秦岭北麓(西安段)适应性保护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 肖哲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水文过程对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D]. 张爱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5]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 尚正永.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伊洛河流域景观动态及其径流效应研究[D]. 梁国付.河南大学 2010
[7]延庆风沙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D]. 贾丹.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D]. 张国坤.东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空间策略[D]. 钱芝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自然过程连续性导向的秦岭北麓太平河生态修复规划策略[D]. 冯若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基于管理目标的秦岭北麓峪道类型化研究[D]. 曹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4]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保护利用格局研究[D]. 滕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5]秦岭太平河平原区段河流健康评价及格局化研究[D]. 康世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疏勒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D]. 刘晓.西北师范大学 2015
[7]哈尔滨市阿城区水安全格局研究[D]. 武彤.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8]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游憩带太平峪段景观生态问题研究[D]. 丁禹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秦岭北麓峪道型风景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薛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山水城市视角下秦岭北麓区景观角色历史演进研究[D]. 高沁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49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64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