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00: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重庆在历史文化保护实施的起步较晚,随着旧城更新改造的快速进行,成片的历史城区已不复存在,历史文化保护亟待加强。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传统风貌区的重要活动功能,目前对于传统风貌区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不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也放到了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建构(构)物实体上,对于构成其历史环境的公共空间的关注较少。本文选取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立足重庆近年来公布的20片传统风貌区,通过对不同类型传统风貌区的公共空间的调研及分析,总结提取各种类型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特征,归纳和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希望在今后的旧城更新和保护中唤起人民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及范围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提出了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框架。其次详细介绍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概念、类型与特征,明确了研究对象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探索了公共空间的构成特征、重要价值、对城市功能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于街巷空间的五线一比例...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2 相关理论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归纳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分析比较法
1.6 研究框架
2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类型与特征
2.1 传统风貌区
2.1.1 传统风貌区的定义
2.1.2 保护范围
2.2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
2.2.1 公共空间
2.2.2 公共空间的边界
2.2.3 传统风貌街区中的公共空间类型
2.3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2.3.1 实体空间构成要素
2.3.2 功能行为构成要素
2.3.3 街巷空间的线形比例探索
2.4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特征分析
2.4.1 图底关系
2.4.2 景观视线分析
2.4.3 组织模式
2.4.4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真实性、完整性探索
2.5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
3 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空间结构调查及问题分析
3.1 重庆传统风貌区的基本情况
3.1.1 重庆传统风貌区数量及范围
3.1.2 重庆传统风貌区的风貌类型
3.2 重庆传统风貌区的公共空间现状调查
3.2.1 传统巴渝风貌类型
3.2.2 明清移民风貌类型
3.2.3 开埠建市风貌类型
3.2.4 抗战陪都风貌类型
3.2.5 西南大区风貌类型
3.3 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结构特征及问题分析
3.3.1 结构特征分析
3.3.2 存在问题
3.4 解决策略
3.4.1 优化保护范围
3.4.2 提高周边用地路网密度
3.4.3 降低开发强度
3.5 本章小结
4 重庆传统巴渝类型风貌区公共空间典型案例研究
4.1 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概况
4.1.1 风貌区概括
4.1.2 空间结构分析
4.1.3 公共空间尺度
4.1.4 历史环境要素调查
4.1.5 公共空间边界界面
4.1.6 节点空间
4.1.7 法定城乡规划的衔接
4.2 木洞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概况
4.2.1 风貌区概括
4.2.2 空间结构分析
4.2.3 公共空间尺度
4.2.4 空间肌理恢复
4.2.5 历史场景恢复
4.2.6 历史环境要素调查
4.3 重庆传统巴渝类型风貌区公共空间特征及问题分析
4.3.1 典型特征
4.3.2 存在问题
4.4 解决策略
4.4.1 活化保护措施
4.4.2 加强与法定规划的衔接
4.4.3 重塑边界界面
4.4.4 恢复历史记忆
4.4.5 优化交通组织
4.4.6 提升空间品质
4.5 本章小结
5 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保护与利用策略应用
5.1 规划应用:改进保护规划编制方法
5.1.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范围划定方法
5.1.2 细化保护原则及深度要求
5.1.3 明确保护内容及要求
5.1.4 增强保护措施的科学性
5.2 设计应用:优化修缮方案设计
5.2.1 明确改造设计原则
5.2.2 指导边界界面视线景观优化
5.2.3 指导空间场景恢复
5.2.4 指导传统街巷空间恢复
5.3 施工应用:提升施工过程品质
5.3.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空间信息保护
5.3.2 指导施工工艺提升
5.3.3 提升环境景观品质
5.4 规划管理应用:完善保护管理程序
5.4.1 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5.4.2 强化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
5.4.3 促进空间资源活化利用
5.4.4 完善政策制定
5.5 研究成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58824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2 相关理论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归纳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分析比较法
1.6 研究框架
2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类型与特征
2.1 传统风貌区
2.1.1 传统风貌区的定义
2.1.2 保护范围
2.2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
2.2.1 公共空间
2.2.2 公共空间的边界
2.2.3 传统风貌街区中的公共空间类型
2.3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2.3.1 实体空间构成要素
2.3.2 功能行为构成要素
2.3.3 街巷空间的线形比例探索
2.4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特征分析
2.4.1 图底关系
2.4.2 景观视线分析
2.4.3 组织模式
2.4.4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的真实性、完整性探索
2.5 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
3 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空间结构调查及问题分析
3.1 重庆传统风貌区的基本情况
3.1.1 重庆传统风貌区数量及范围
3.1.2 重庆传统风貌区的风貌类型
3.2 重庆传统风貌区的公共空间现状调查
3.2.1 传统巴渝风貌类型
3.2.2 明清移民风貌类型
3.2.3 开埠建市风貌类型
3.2.4 抗战陪都风貌类型
3.2.5 西南大区风貌类型
3.3 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结构特征及问题分析
3.3.1 结构特征分析
3.3.2 存在问题
3.4 解决策略
3.4.1 优化保护范围
3.4.2 提高周边用地路网密度
3.4.3 降低开发强度
3.5 本章小结
4 重庆传统巴渝类型风貌区公共空间典型案例研究
4.1 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概况
4.1.1 风貌区概括
4.1.2 空间结构分析
4.1.3 公共空间尺度
4.1.4 历史环境要素调查
4.1.5 公共空间边界界面
4.1.6 节点空间
4.1.7 法定城乡规划的衔接
4.2 木洞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概况
4.2.1 风貌区概括
4.2.2 空间结构分析
4.2.3 公共空间尺度
4.2.4 空间肌理恢复
4.2.5 历史场景恢复
4.2.6 历史环境要素调查
4.3 重庆传统巴渝类型风貌区公共空间特征及问题分析
4.3.1 典型特征
4.3.2 存在问题
4.4 解决策略
4.4.1 活化保护措施
4.4.2 加强与法定规划的衔接
4.4.3 重塑边界界面
4.4.4 恢复历史记忆
4.4.5 优化交通组织
4.4.6 提升空间品质
4.5 本章小结
5 重庆传统风貌区公共空间保护与利用策略应用
5.1 规划应用:改进保护规划编制方法
5.1.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范围划定方法
5.1.2 细化保护原则及深度要求
5.1.3 明确保护内容及要求
5.1.4 增强保护措施的科学性
5.2 设计应用:优化修缮方案设计
5.2.1 明确改造设计原则
5.2.2 指导边界界面视线景观优化
5.2.3 指导空间场景恢复
5.2.4 指导传统街巷空间恢复
5.3 施工应用:提升施工过程品质
5.3.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空间信息保护
5.3.2 指导施工工艺提升
5.3.3 提升环境景观品质
5.4 规划管理应用:完善保护管理程序
5.4.1 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5.4.2 强化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
5.4.3 促进空间资源活化利用
5.4.4 完善政策制定
5.5 研究成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58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75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