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高校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 ————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景观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0 04:08
  伴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传统师生间单向传输向双向传输转变,信息交往方式也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交往与沟通成为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校园需要构建一个满足更高层次交往的空间环境,即现代高校不仅是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更是信息广泛交流与传递的重要平台,因此,对作为高校交往活动物质载体的高校交往空间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课题基于对校园使用主体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以及高校户外空间自身特性、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以适应性设计作为指导,研究高校校园室外“交往”与“空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总结当下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试图构造出 ·套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策略,运用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室外交往空间的设计实践中,创造丰富多彩、有机生长、持续衍生的高校室外交往空间。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提出问题,针对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目的,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界定和概括,架构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高校交往空间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引出适应性设计定义,阐述适应性的概念及适应性设计的目标。第三章,分析适应性设计应用于高...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1.1.2 传统校园空间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1.2 目前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3.2.1 构建新的师生、同学关系和学科关系
            1.3.2.2 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相关概念
    2.1 交往及交往空间
        2.1.1 交往
            2.1.1.1 校园交往行为类型分析
            2.1.1.2 校园交往的特性
            2.1.1.3 校园交往的意义
        2.1.2 交往空间
            2.1.2.1 高校交往空间的概念
            2.1.2.2 高校交往空间类型
            2.1.2.3 高校中室外交往空间的现状及问题
    2.2 适应性设计理论
        2.2.1 适应性概念的提出
        2.2.2 适应性设计的定义
        2.2.4 适应性设计的目标
            2.2.4.1 文化目标
            2.2.4.2 美学目标
            2.2.4.3 生态目标
            2.2.4.4 经济目标
第三章: 高校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分析与原则
    3.1 适应性设计应用于高校交往空间的设计背景
    3.2 从不同学科角度探讨高校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
        3.2.1 从景观设计学的认识角度解析校园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
        3.2.2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解析校园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
        3.2.3 从场所特质角度解析校园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
    3.3 高校室外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
        3.3.1 有机性原则
        3.3.2 可生长性原则
        3.3.3 多样化原则
        3.3.4 历史文脉与创新性原则
第四章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学区景观设计实践
    4.1 项目基础资料
        4.1.1 基地分析
            4.1.1.1 基地交通与周边环境分析
            4.1.1.2 基地建筑形式分析
            4.1.1.3 基地景观空间分析
            4.1.1.4 现状分析
    4.2 设计理念与设计构思
        4.2.1 设计理念
        4.2.2 设计构思
        4.2.3 方案确立
    4.3 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理念在方案中的体现
        4.3.1 整体、动态的规划设计思想
        4.3.2 空间系统的适应性设计
            4.3.2.1 打造具有良好韵律的空间序列感
            4.3.2.2 塑造校园多层次、多类型的室外交往空间
        4.3.3 道路系统的适应性设计
        4.3.4 景观系统的适应性设计
    4.4 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表达
        4.4.1 教学区与生活区过渡绿地
        4.4.2 校园入口空间绿地
        4.4.3 教学区附属绿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79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79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