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中山市环铁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7 23:04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见证者”,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其保护与更新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历史街区作为遗产保护体系的中观概念,其连片的历史信息更能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及风貌,更具地域识别性,而引人注目。但现实中的城市扩张需求使得历史街区危机重重,放眼世界,“社区营造”在国外似乎走出了一条历史街区复兴的“阳光大道”,这不得不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2011年,中山市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这是中山市多年来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极为重视所取得的成果。本文以此类地域性的历史街区为例,基于自主性的社区营造为研究视角,选取中山市“环铁城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社区研究、历史演绎、比较借鉴等研究方法和实地深入调查,系统地研究了环铁城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与地域性构成,开展了对其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探讨。首先从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背景入手,对环铁城历史街区的总体概况及其特征以及发展与演变过程和由此所形成的移民文化、侨乡文化、商贸文化与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对其基于表征多元文化融合下形成的香山文化空间载体类型、分布和物质特征、组织规律及隐形逻辑进行了研究,...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术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相关概念
1.2.1. 历史街区
1.2.2. 社区营造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选择
1.3.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理论意义
1.4.3. 实践意义
1.5.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5.1. 国外历史街区的研究
1.5.2. 国内历史街区的研究
1.5.3. 中山市历史街区的研究
1.5.4.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1.6. 研究方法、框架与特色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环铁城历史街区人文历史及其空间载体研究
2.1. 总体概况及特征
2.1.1. 地理区位——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
2.1.2. 古城选址——天地合一之风水格局
2.1.3. 发展定位——历史与人文生活体验之地
2.2. 人文历史背景
2.2.1. 铁城的由来
2.2.2. 发展与演变
2.2.3. 移民文化
2.2.4. 侨乡文化
2.2.5. 商贸文化
2.2.6. 民俗文化
2.3. 空间载体的类型与分布
2.3.1. 空间载体的类型划分
2.3.2. 空间载体在街区中的分布
2.4. 空间载体的物质特征
2.4.1. 中西合璧的创造——南洋化建筑
2.4.2. 空间使用的智慧——人性化体验
2.4.3. 发展之下的常态——陈列式展览
2.4.4. 产权属性的潜力——“公有制”主导
2.5. 组织规律与隐形逻辑
2.5.1. 明晰的街巷肌理
2.5.2. 隐形的线性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社区营造理论的相关研究
3.1. 社区营造理论的相关阐述
3.1.1. 国内外社区营造理论的发展概况
3.1.2. 社区营造的内容
3.2. 社区营造理论的实践应用
3.2.1. 日本岐阜古川町营造实例
3.2.2. 台湾高雄美浓小镇营造实例
3.3. 社区营造的经验借鉴思路
3.3.1. 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
3.3.2. 本土化的特色发扬
3.3.3. 可持续的全面经营
3.4. 小结
第四章 社区营造视角下环铁城历史街区的因素分析
4.1. 社区营造视角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4.1.1. 必要性分析
4.1.2. 可行性分析
4.2. 社区营造要素的导入
4.3.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困境分析
4.3.1. 营造要素的碎片化
4.3.2. 参与能力的薄弱化
4.3.3. 制度与意识的桎梏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社区营造视角下环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5.1.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5.1.1. 城市记忆的可读性营造
5.1.2. 传统文化的识别性营造
5.1.3. 建筑肌理的修复性营造
5.1.4. 街区景观的整体性营造
5.1.5. 传统产业的创意性营造
5.2. 保护与更新的动力机制
5.2.1. 积极的社区参与行为引导
5.2.2. 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构建
5.3. 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5.3.1. 形态层面:线性保护
5.3.2. 建筑层面:分类更新
5.3.3. 环境层面:体验式保护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学术活动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991085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术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相关概念
1.2.1. 历史街区
1.2.2. 社区营造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选择
1.3.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理论意义
1.4.3. 实践意义
1.5.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5.1. 国外历史街区的研究
1.5.2. 国内历史街区的研究
1.5.3. 中山市历史街区的研究
1.5.4.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1.6. 研究方法、框架与特色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环铁城历史街区人文历史及其空间载体研究
2.1. 总体概况及特征
2.1.1. 地理区位——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
2.1.2. 古城选址——天地合一之风水格局
2.1.3. 发展定位——历史与人文生活体验之地
2.2. 人文历史背景
2.2.1. 铁城的由来
2.2.2. 发展与演变
2.2.3. 移民文化
2.2.4. 侨乡文化
2.2.5. 商贸文化
2.2.6. 民俗文化
2.3. 空间载体的类型与分布
2.3.1. 空间载体的类型划分
2.3.2. 空间载体在街区中的分布
2.4. 空间载体的物质特征
2.4.1. 中西合璧的创造——南洋化建筑
2.4.2. 空间使用的智慧——人性化体验
2.4.3. 发展之下的常态——陈列式展览
2.4.4. 产权属性的潜力——“公有制”主导
2.5. 组织规律与隐形逻辑
2.5.1. 明晰的街巷肌理
2.5.2. 隐形的线性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社区营造理论的相关研究
3.1. 社区营造理论的相关阐述
3.1.1. 国内外社区营造理论的发展概况
3.1.2. 社区营造的内容
3.2. 社区营造理论的实践应用
3.2.1. 日本岐阜古川町营造实例
3.2.2. 台湾高雄美浓小镇营造实例
3.3. 社区营造的经验借鉴思路
3.3.1. 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
3.3.2. 本土化的特色发扬
3.3.3. 可持续的全面经营
3.4. 小结
第四章 社区营造视角下环铁城历史街区的因素分析
4.1. 社区营造视角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4.1.1. 必要性分析
4.1.2. 可行性分析
4.2. 社区营造要素的导入
4.3.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困境分析
4.3.1. 营造要素的碎片化
4.3.2. 参与能力的薄弱化
4.3.3. 制度与意识的桎梏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社区营造视角下环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5.1.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5.1.1. 城市记忆的可读性营造
5.1.2. 传统文化的识别性营造
5.1.3. 建筑肌理的修复性营造
5.1.4. 街区景观的整体性营造
5.1.5. 传统产业的创意性营造
5.2. 保护与更新的动力机制
5.2.1. 积极的社区参与行为引导
5.2.2. 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构建
5.3. 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5.3.1. 形态层面:线性保护
5.3.2. 建筑层面:分类更新
5.3.3. 环境层面:体验式保护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学术活动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991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99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