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精确描述

发布时间:2017-12-23 07:37

  本文关键词: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精确描述 出处:《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优势渗流通道 无效循环量 参数计算 高速非达西渗流 砂岩油藏


【摘要】: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注入水在注采井间低效甚至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是中高渗透砂岩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油田生产实际,最大限度挖掘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利用渗流理论和数学手段,对优势渗流通道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取心井资料,确定渗流场分区,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识别出注采井间的优势渗流通道;依据无效循环量模型、高速非达西渗流公式和Carman-Kozeny公式,定量描述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的参数;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计算井组内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参数。以杏六中区P23三角洲前缘厚油层典型井组为例,识别出X21井与X11井、X24井与X13井、X26井与X14井之间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并计算出优势渗流通道的无效循环量、平均孔隙半径和渗透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剩余油分布综合预测与精细注采结构调整技术”(2011ZX05010-002)
【分类号】:TE357.6;TE312
【正文快照】: 由于寻找新油藏的难度越来越大[1-3],因此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将目光转向对老油田的深入开发。据估算,以平均采收率为35%为例,中国老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可采储量就可增加1×108t,相当于发现一个2.85×108t的大油田[1],并且由于老油田地面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开发新油田相比,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勇;;正韵律厚油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和时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3期

2 丁乐芳;朱维耀;王鸣川;石成方;胡水清;曹晨;;高含水油田大孔道参数计算新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欢;陈琼瑶;;层次地质建模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0年04期

2 曹亚明;郑家朋;孙桂玲;骆红梅;付治军;;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优势渗流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4期

3 龚晶晶;唐小云;曹华;陈雪凝;方度;;曲流河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07期

4 李春英;吴晓东;李淑霞;;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调整挖潜技术政策界限——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6期

5 冯其红;史树彬;王森;冯国智;李先杰;杨光;;利用动态资料计算大孔道参数的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1期

6 丁乐芳;朱维耀;王鸣川;石成方;胡水清;曹晨;;高含水油田大孔道参数计算新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5期

7 王端平;;对胜利油区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及转变开发方式的思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4期

8 刘海波;;大庆油区长垣油田聚合物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分布及渗流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5期

9 何金钢;宋考平;康少东;杨晶;董秀龙;;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4期

10 吕春阳;赵凤兰;侯吉瑞;张云宝;苏伟;任涛;;泡沫驱前调剖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思民;井楼八区H_3Ⅳ5~3层优势渗流通道判别与等级划分[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立君,陈新军;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2 王学忠;;孤东油田高含水期井间大孔道特征研究[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年01期

3 曾流芳,赵国景,张子海,王学忠;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及判别方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曾流芳,陈柏平,王学忠;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定量描述初步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4期

5 吴素英,孙国,程会明,赵嘉陵;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2期

6 尹文军,陈永生,王华,张建涛,张雪梅,丁玉梅;水力探测大孔道和剩余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1期

7 束青林;河道砂侧积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2期

8 王延忠;;陆相水驱油藏断层分割与剩余油富集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2期

9 郭长春;李阳;;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2期

10 刘静;;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纵向水驱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丽霞;耿秋红;;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技术在西区沙二上~(2+3)油藏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16期

2 孙明;李治平;;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J];断块油气田;2009年03期

3 王芷;;油田开采中的高渗流通道识别和封堵[J];科技导报;2009年23期

4 别旭伟;廖新武;赵春明;许赛男;;秦皇岛32-6油田优势渗流通道与开发策略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5 师皓宇;田多;郭富贵;曹健;吕客;;泥砂介质注浆渗流通道形成力学机理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谭光明;;河31断块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及治理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7年01期

7 汪庐山;关悦;刘承杰;靳彦欣;史树彬;;利用油藏工程原理描述优势渗流通道的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5期

8 姜汉桥;;特高含水期油田的优势渗流通道预警及差异化调整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9 龚晶晶;唐小云;曹华;陈雪凝;方度;;曲流河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07期

10 李秀兰;;优势渗流通道中的高速非达西渗流动态特征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思民;井楼八区H_3Ⅳ5~3层优势渗流通道判别与等级划分[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3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23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