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隔层技术在控缝高压裂井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人工隔层技术在控缝高压裂井中的应用 出处:《石油钻采工艺》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力压裂 人工隔层 上转向剂 突破压力 控缝高
【摘要】:压裂施工中,如果隔层的遮挡能力较差,裂缝就会穿过隔层,含水层离产层较近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含水急剧上升,影响压裂效果,甚至造成压裂失败。为了提高压裂作业的成功率,对缝高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验分析了人工隔层上转向剂和下转向剂的上率浮、沉降率、上浮相对速率、沉降相对速率及隔层应力提高率,优选出了上转向剂KR2(上浮率为97%,上浮相对速率1.78,突破压力提高7.23 MPa)和下转向剂KR4(沉降率为98%,沉降相对速率1.83,突破压力提高6.29 MPa)。现场试验中,上转向剂的加入很好控制了裂缝在高度上的延伸,控缝高效果显著,人工裂缝高度降低2.7 m且未压穿水层,为以后控缝高压裂井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fracturing operation , the fracture rate , the relative velocity of floating , the relative rate of subsidenc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tress of the interlayer are analyz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steering agent KR2 ( the floating rate is 97 % , the relative velocity of floating relative rate is 1 . 78 , the breaking pressure is increased by 7.23 MPa ) and the lower steering agent KR4 (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s 98 % , the relative rate of sedimentation is 1 . 83 , the breakthrough pressure is increased by 6.29 MPa ) .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 the addition of the upper steering agent controls the extension of the crack in the height , the control gap is high , the height of the artificial crack is reduced by 2.7 m and the water layer is not pressed , thus providing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 pressure cracking well in the future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山东科瑞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E357.1
【正文快照】: Citation:GU Wenbin,PEI Yubin,ZHAO Anjun,WANG Tao,CAI Jun,WU Kaikai.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barrier technology tofracture height control in fracturing wells[J].Oil 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17,39(5):646-651.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改造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晓光,马福士,田东辉;隔层岩性、物性及分布特征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年05期
2 李丽;赵则阳;王玉兰;常飞;;分形几何在隔层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8年05期
3 朱东亚,胡文tD,曹学伟,陈庆春;临南油田隔层类型划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地球科学;2004年02期
4 王继成,肖井录,宋永;分层压裂隔层厚度下限标准矿场试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0年03期
5 彭仕宓,尹志军,常学军;中国东部深层油藏隔层裂缝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02年06期
6 张昌民,尹太举,张尚锋,李少华,王大海,刘军;泥质隔层的层次分析——以双河油田为例[J];石油学报;2004年03期
7 伊向艺;汪道兵;侯艳红;周福建;刘雄飞;李秀辉;;一种确定控制缝高的人工隔层剂最优用量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6期
8 刘春林,宋永,,薛海燕,胡月波;喇、萨、杏油田隔层应用条件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4年01期
9 常莎莎;陈世加;漆娟;黄星;;华庆地区长8_1地层发育的小段泥质隔层对油水运移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年06期
10 顾军;陈雪峰;;隔层厚度与第二胶结面抗剪切强度关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 郑水平;新堵水技术助力油藏二次开发[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福林;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及人工隔层稳油控水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西东;Q区直井薄层压裂多裂缝延伸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纪杰;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2+3沉积微相及隔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王国强;潜山内幕储层隔层表征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苏可心;改善底水锥进油藏开发效果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5 王跃龙;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突破压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曲金明;锦16东油田高含水期深部液流转向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3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9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