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长宁区块页岩气井排液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15 09:47

  本文关键词:长宁区块页岩气井排液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探讨 出处:《钻采工艺》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宁区块 页岩气井 排液技术 自吸机理 返排控制参数 矿化度 裂缝扩展


【摘要】:页岩气储层具有脆性高、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天然微裂缝发育等特点,须通过大规模水力压裂作业形成复杂裂缝网络来获得工业气流。排液作为压裂和后期生产"衔上接下"的关键一环,在页岩气开发中被高度重视。目前长宁大多数页岩气井采用经验方法或者借助邻井的返排数据指导控制排液,缺乏理论依据。文章针对长宁区块页岩气井返排关井时间、返排速率、返排率、返排液矿化度等,提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排液技术研究:压裂后关井时间对裂缝扩展、气井产量的影响;返排液矿化度和离子成分变化的特征及离子来源;页岩气井返排效果影响因素及压裂液去向问题;压裂液滞留于地层对页岩气储层伤害及返排率对气井产量的影响;返排控制参数对返排率及支撑剂回流的影响。
[Abstract]: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brittleness, extremely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micro-fractur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 through large-scale hydraulic fracturing operations to obtain industrial airflow. Fluid drain is the key link of fracturing and later production "up and dow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hale gas wells in Changning use empirical method or the guidance of adjacent wells to guide the control of drainage. There is no theoretical basi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shut-in time, rate, rate and salinity of back discharge of shale gas wells in Changning area.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are put forward to study the drainage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shut-in time after fracturing on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gas well prod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the salinity and ion composition of the effluent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le gas well backflow and the problem of fracturing fluid direction; The effect of fracturing fluid retention on shale gas reservoir damage and recovery rate on gas well production; The effect of control parameters on the rate of reflux and the reflux of proppant.
【作者单位】: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工程院;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E377
【正文快照】: 页岩气储层具有脆性高、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天然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以常规气藏的开采方式进行开发无法获得工业气流。必须通过大规模水力压裂作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增大裂缝面与页岩基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页岩气的工业开采[1-3]。压后排液作为压裂和后期生产“衔上接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俯波;周正武;王延忠;鲁东升;陈宏亮;;页岩储层中黏土对压裂液吸收能力的影响及其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12期

2 刘乃震;柳明;张士诚;;页岩气井压后返排规律[J];天然气工业;2015年03期

3 高树生;胡志明;郭为;左罗;沈瑞;;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4 蒋廷学;卞晓冰;王海涛;刘致屿;;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排采规律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3年05期

5 蒋裕强;董大忠;漆麟;沈妍斐;蒋婵;何溥为;;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新辉;苏杭;;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7期

2 韩慧芬;贺秋云;王良;;长宁区块页岩气井排液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探讨[J];钻采工艺;2017年04期

3 卢拥军;王海燕;管保山;刘萍;郭丽梅;吴家全;易新斌;;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4 李金磊;李文成;;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页岩脆性指数地震定量预测[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5 廖仕孟;桑宇;宋毅;曾波;刘望;杨蕾;;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变形影响段分段压裂工艺研究及现场试验[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6 杨斌;游利军;康毅力;何志君;李相臣;;基于物质平衡的页岩气井压裂改造裂缝体积与面积计算[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7 谭旭航;王雁;侯明才;张聪;李波;;桂中坳陷南丹地区中—下泥盆统塘丁组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7年02期

8 修乃岭;严玉忠;卢拥军;王臻;窦晶晶;骆禹;;液体浸润对页岩裂缝气体流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9 苏慧敏;杨瑞东;程伟;张泽;;贵州西南部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成藏特征与有利区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10 康毅力;张晓怡;游利军;陈强;张杜杰;崔忠余;;页岩气藏自然返排缓解水相圈闭损害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奇;胥云;张守良;王腾飞;管保山;吴国涛;王晓泉;;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核心理论与优化设计关键[J];石油学报;2014年04期

2 梁睿;童莉;向启贵;庄思源;周学双;;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环评管理及建议[J];天然气工业;2014年06期

3 郭天魁;张士诚;刘卫来;赖文旭;;页岩储层射孔水平井分段压裂的起裂压力[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4 刘文士;廖仕孟;向启贵;翟圣佳;翁帮华;;美国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现状及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5 高树生;胡志明;郭为;左罗;沈瑞;;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6 曾凡辉;郭建春;刘恒;肖勇;;北美页岩气高效压裂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7 胡文瑞;鲍敬伟;;探索中国式的页岩气发展之路[J];天然气工业;2013年01期

8 马文辛;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曾祥亮;;鄂西渝东志留系储层特征及非常规气勘探前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叶静;胡永全;叶生林;王丹;;页岩气藏水力压裂技术进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4期

10 曾雨辰;杨保军;王凌冰;;涪页HF-1井泵送易钻桥塞分段大型压裂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胡文瑞;;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1期

3 谭蓉蓉;;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江大学召开[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4 董立;;我国需要尽快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5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6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7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8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9 李世臻;乔德武;冯志刚;刘丽君;王倩;聂海宽;;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质通报;2010年06期

10 张鸿翔;;页岩气: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新亮点——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关键问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4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5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9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10 刘海锋;赵玮;;关于页岩气开发技术状况及研究方向分析[A];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冯三利 编者 整理;页岩气:非常规能源领域的新主角[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田力;我国可采页岩气26万亿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记者 王巧然;中加中心为发掘国内页岩气资源铺路搭桥[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刘亚南;印度公司收购美国页岩气资产[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月闻;重庆将开发千亿立方米页岩气作天然气补充[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单衍胜;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聚集条件与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姜宝益;页岩气藏开发可行性快速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李智锋;页岩气藏孔渗特征与微观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扈金刚;湘西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韩超;蜀南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林腊梅;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宝成;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琚璇;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相智文;延长陆相页岩气储层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孙艳玲;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田枭;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甲烷—矿物反应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427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27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