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

发布时间:2018-01-15 21:38

  本文关键词: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 出处:《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页岩 压裂液 岩心 吸附 返排率 矿化度 成因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 产气量


【摘要】:为了研究压裂液与页岩作用以及滞留机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昭通、长宁和威远区块的岩心为样品,从吸附、膨胀、溶出孔、溶出液矿化度及离子组成等实验研究入手,揭示水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及高矿化度来源,模拟计算了水的滞留及矿化度增加机理。扫描电镜显示页岩中含有黏土矿物质形成的大量微裂缝,超声浸泡页岩矿物溶出率介于0.5%~0.7%,离子组成与地层水一致,取样岩心黏土矿物含量介于18%~20%,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和少量伊/蒙混层,没有蒙脱石(SS)层,XRD及红外光谱验证压裂液不会进入黏土矿物层间,不会引起页岩膨胀,压裂液滞留主要为压裂新形成的页岩微裂缝表面吸附作用的结果,吸附饱和速度与孔径成正比,为逐步渗透。结论认为,压裂液对页岩的逐级萃取及纳米缝隙对离子排斥是返排后期矿化度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藏形成时甲烷携液作用也是可能的原因。结合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了9口井压裂液返排率与产气量数据,结果表明相同区块总体趋势为返排率越低,微裂缝越发达、体积改造效果越好、产气量越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acturing fluid and shale and retention mechanism, the cores of marine shale Zhaotong, Changning and Weiyuan block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taken as samples from adsorption, expansion and dissolution por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in shale and the source of high salinity, the salinity and ion composition of dissolution solution wer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water retention and salinity increase wa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SEM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micro-cracks formed by clay minerals in shale, and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shale minerals in ultrasonic immersion was between 0.5% and 0.7%. The composition of ion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formation water, and the content of clay in the core is between 18% and 20%, mainly chlorite, Illite and a small amount of Illite / montmorillonite layer without montmorillonite / montmorillonite (SS) layer. XRD and infrared spectra verify that the fracturing fluid will not enter the clay mineral interlayer and will not cause shale expansion. The main result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retention is the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new fracturing shale microfracture. The adsorption saturation velocity is proportional to pore size and is a gradual permeation. Concl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radual extraction of shale by fracturing fluid and the exclusion of ions by nanometer gap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harp increase of salinity in the late stage of reflux.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and field data, the data of fracturing fluid recovery and gas production in 9 well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same block is the lower the return rate. The more developed the microcracks, the better the volume transformation effect and the greater the gas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编号:2013CB228000)
【分类号】:TE357.12
【正文快照】: 压裂为页岩体积改造的常规方法,但返排率不高,一般介于10%~60%[1-3],大量液体滞留在储层内,页岩为致密储层,均质性差,陈志鹏等[4]对昭通龙马溪组页岩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区域形成储层超压的原因是富含有机质页岩生烃增压、深埋和盆地构造挤压、剥蚀卸载以及致密的封盖围岩。蒲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贾爱林;位云生;金亦秋;;中国海相页岩气开发评价关键技术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6期

2 陈志鹏;梁兴;张介辉;王高成;刘臣;李兆丰;邹辰;;昭通国家级示范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超压成因浅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3 张磊;康钦军;姚军;高莹;孙海;;页岩压裂中压裂液返排率低的孔隙尺度模拟与解释[J];科学通报;2014年32期

4 冯梅;叶超;陈艳燕;周晓艳;吴锋民;陆杭军;;受限在纳米水环境空间中的甲烷分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方朝合;黄志龙;王巧智;郑德温;刘洪林;;富含气页岩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成因及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3期

6 高树生;胡志明;郭为;左罗;沈瑞;;页岩储层吸水特征与返排能力[J];天然气工业;2013年12期

7 李伟;秦胜飞;胡国艺;公言杰;;水溶气脱溶成藏——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机理之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云霞;水分子在碳纳米管中扩散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2 蒲泊伶;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慧芬;贺秋云;王良;;长宁区块页岩气井排液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探讨[J];钻采工艺;2017年04期

2 卢拥军;王海燕;管保山;刘萍;郭丽梅;吴家全;易新斌;;海相页岩压裂液低返排率成因[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3 修乃岭;严玉忠;卢拥军;王臻;窦晶晶;骆禹;;液体浸润对页岩裂缝气体流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4 宋文辉;姚军;CHRISTOPH Arns;李阳;张磊;杨永飞;孙海;;孔隙尺度下岩性分类及参数粗化[J];科学通报;2017年16期

5 康毅力;张晓怡;游利军;陈强;张杜杰;崔忠余;;页岩气藏自然返排缓解水相圈闭损害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6 张涛;李相方;王永辉;石军太;杨立峰;孙政;杨剑;张增华;;页岩储层特殊性质对压裂液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7 游利军;康毅力;陈强;方朝合;杨鹏飞;;氧化爆裂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7年05期

8 吴伟;谢军;石学文;赵圣贤;季春海;胡颖;郭艳波;;川东北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5期

9 叶素娟;朱宏权;李嵘;杨映涛;黎青;;天然气运移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罗系气藏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4期

10 吴子森;董平川;袁忠超;周阴国;曹耐;许佳良;;多孔介质流动及传热的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J];石油科学通报;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辉煌;重庆南川龙马溪组页岩裂隙发育规律及构造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罗方兵;川南—渝东周缘地区富有机质页岩电性特征及勘探意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罗毅;页岩储层渗流能力非稳态评价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黄思钦;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雍海燕;构造型页岩气储量品质综合评价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朱臻;膏盐岩层对四川盆地页岩气保存及勘探的影响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7 房雪豪;潞安屯留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成藏的构造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赵高平;四川盆地南缘大凉山地区构造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彭小娟;渝东北下古生界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谢康珍;胶莱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磊;贾爱林;位云生;赵文琪;;有限导流压裂水平气井拟稳态产能计算及优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2 朱维耀;亓倩;马千;邓佳;岳明;刘玉章;;页岩气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和数学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2期

3 张东晓;杨婷云;;美国页岩气水力压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6期

4 王军磊;贾爱林;甯波;蒋俊超;;基于拟时间函数的气井不稳定生产数据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4年10期

5 孙海;姚军;张磊;王晨晨;孙致学;闫永平;庞鹏;;基于孔隙结构的页岩渗透率计算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梁兴;张廷山;杨洋;张朝;龚齐森;叶熙;张介辉;;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高演化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02期

7 张磊;姚军;孙海;孙致学;;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页岩渗透率[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姚军;孙海;黄朝琴;张磊;曾青冬;隋宏光;樊冬艳;;页岩气藏开发中的关键力学问题[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12期

9 郭彤楼;张汉荣;;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1期

10 张东晓;杨婷云;;页岩气开发综述[J];石油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桂敏;分子在纳米微孔材料中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2 俞勇强;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馥,王安培,李凤霞,李兴应;国外清洁压裂液的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张舒;一种高性能压裂液[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3 杨衍东;胡永全;赵金洲;;压裂液的环保问题初探[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4 张荣明;林士英;李柏林;;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J];河南石油;2006年03期

5 刘富;;低渗透油藏压裂液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孙彦波;赵贤俊;于克利;王满学;;清洁压裂液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7年07期

7 舒玉华;陈作;卢拥军;杨艳丽;;低分子有机醇对泡沫压裂液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2007年04期

8 徐非凡;李景群;马玉峰;张和开;高红萍;;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9 谭明文;何兴贵;张绍彬;李晖;龙学;郭淑芬;黄霞;;泡沫压裂液研究进展[J];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10 梁文利;赵林;辛素云;;压裂液技术研究新进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波;李进升;卢拥军;江体乾;;黏弹性胶束压裂液形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王丽伟;卢拥军;单文文;张汝生;;低分子瓜尔胶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春水;;清洁压裂液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匡顺亮;程百祥;黄丽敏;;压裂液快速返排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陈德飞;康毅力;李相臣;;压裂液对煤岩气体解吸能力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金雷平;卢拥军;方波;邱晓慧;明华;翟文;田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弹性清洁压裂液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7 ;超出你的想象 下一代新型压裂液技术[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8 刘萍;管保山;梁利;姜伟;;利用煤层气采出水配制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庚勐;孙粉锦;李贵中;刘萍;梁丽;李林地;;压裂液对煤层气解吸附伤害机理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曙光;李晓明;孙晗森;吴雪飞;吕爱霞;;新型煤层气藏压裂液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明辉 张再华;新型香豆胶压裂液在杭锦旗工区应用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记者 师啸;低聚物压裂液将成为吐哈低产区块的“解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记者 王志田邋通讯员 王涛;大庆油田实现压裂液现场快速检测[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廖乐军;新型压裂液亮相长庆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通讯员 石华强 马占国;超低浓度压裂液长庆首试告捷[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记者 孙书博;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7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马托 黄超;川庆钻探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8 马军;卫285井应用清洁压裂液技术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任厚毅;应用二氧化碳助排技术有效提高压裂液返排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记者 幸福;“三低”压裂液给储层营造“生存环境”[N];大庆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鲍晋;页岩气藏体积改造疏水缔合聚合物压裂液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韩金轩;含水煤层中气体吸附、解吸-扩散的分子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熊湘华;低压低渗透油气田的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肖丹凤;低损害新型多侧基植物胶压裂液开发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张兴福;表面活性剂酸性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玺莹;油田剩余压裂液处理工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陈星晨;车载式压裂液快速实时配置系统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周逸凝;研发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可逆物理交联清洁压裂液[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冯文勇;阴离子清洁压裂液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曲建麟;致密碎屑岩中压裂液滤失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贺娜;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在延长油田长10储层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何静;延长子北油田长2油藏清洁压裂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宁雅倩;纳米颗粒改性清洁压裂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高遵美;浅层油气藏清洁压裂液破胶方法与再利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申金伟;阜东超低渗储层压裂液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1430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30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