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我国石油安全评价

发布时间:2018-02-08 13:28

  本文关键词: 石油安全 PSR模型 指标体系 熵权 灰色关联度法 出处:《中国矿业》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我国石油安全的程度,结合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构建了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1993~2014年的石油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为石油储采比、石油对外依存度和石油储备水平;1993~2014年中国石油安全的压力整体呈增大趋势,而保障石油安全的状态指标大幅波动且有下降趋势,石油响应程度因战略石油储备水平影响表现偏差,从而导致中国石油整体处于不安全状态。
[Abstract]: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degree of petroleum security in Chin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etroleum security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framework.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oil security from 1993 to 2014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China became a net importer of oil in 1993, the thre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oil security are the ratio of oil storage to production. The pressure on China's oil security from 1993 to 2014 is on the whole increasing, while the state index of ensuring oil security fluctuates sharply and has a downward trend. The degree of petroleum response is influenced by the performance deviation of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level, which leads to the overall unsafe state of Chinese oil.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响应的组织体系及‘情景-应对’策略研究”资助(编号:71173218)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分类分级供应的中国煤炭物流系统优化模型及政策研究”资助(编号:20130095110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编号:2014XT06) 江苏高校国际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项目资助
【分类号】:F42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玮;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东南亚因素[J];东南亚纵横;2003年10期

2 伊言;以日本为鉴谋建中国石油安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3年Z1期

3 ;我国将投资建立石油安全基金[J];中国矿业;2004年02期

4 ;我国将投资建立石油安全基金[J];中国矿业;2004年07期

5 吴磊;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12期

6 薛凤云;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5期

7 张睿蕾;石油安全——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李凌峰;张斌;杜志敏;;中国石油安全危机预警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9 刘会庚;以科技进步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若干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10 孙鹏;;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问题的思考[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云亨;朱中博;;试论中美石油安全关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钱学文;;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石油安全重要,转型亦重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邱美辉;海洋石油安全监管重点敲定[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记者 赵春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确保石油安全[N];延安日报;2008年

4 魏也;燃油税不开征威胁我国石油安全[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郑卓升;湛江石油安全管理实现四个转变[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玉强;控耗力度决定石油安全系数[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宋晓晖;海南石油安全应对“康森”[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 曹新;用市场机制化解石油安全瓶颈[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9 王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利比亚局势推高国际油价 世界石油安全战略引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韩宝亮 高江涛 延长石油销售公司榆林销售处;延长石油安全文化的人文价值[N];延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鸿;石油价格变化分析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晶;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凤升;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王桂英;中国石油环境分析和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刘德成;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范秋芳;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熊韶辉;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王紫伟;新的国家石油安全观及我国相关财政金融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东北亚石油安全与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卫雁;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兰州大学;2007年

3 马丽娟;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周云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郭震;我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陈玉国;相互依存视角下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陈峰;我国的石油安全及对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孝青;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磊;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10 李小亮;我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5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95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