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前梨园地区深层致密气超压特征及成藏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01 16:13

  本文关键词: 超压 致密砂岩气 储层物性 含气性 成藏 出处:《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致密气藏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前梨园洼陷是东濮凹陷最大的生油气洼陷,展示了极好的深层超压天然气勘探前景.在实测压力基础上,结合声波时差及地震速度计算,利用东濮凹陷丰富的测井、测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超压分布和成因.结果表明:前梨园地区地层压力在纵向上具有典型双层结构,其中沙三中下亚段超压普遍发育.泥岩层的压力分布与砂岩储层的压力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泥岩欠压实所产生的增压并不显著,生烃作用尤其是大量生气为区域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超压的存在对天然气运聚成藏产生重要的影响.超压通过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改善了深部砂岩储层物性从而提高储集性能.相同深度和储集条件下,油气层压力越高,相应含油气饱和度增高.加强超压相关研究对于本区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意义重大.
[Abstract]:The exploration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represented by tight gas reservoir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China. Qianliyuan sag is the largest oil-gas generating sag in Dongpu sag, which shows an excellent prospect of deep overpressur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measured pressure, Qianliyuan sag is the largest oil-gas generating sag in Dongpu sag. Combined with the calculation of acoustic moveout and seismic velocity,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overpressure in Qianliyuan area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by using abundant logging, testing and geological data in Dongpu de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pressure in Qianliyuan area has a typical double-layer structure longitudinally.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mudston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the pressure increase caused by undercompaction of mudstone is not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especially a large amount of gas generation, i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overpressure. The existence of overpressur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deep sandstone reservoir is improved and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Under the same depth and reservoir conditions, the higher the reservoir pressure, the higher the corresponding oil and gas satu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overpressure correl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deep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16GK18)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0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磊;郭红梅;;测井曲线相关性分析及其在致密砂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2 罗富平;张华;叶芊;周吉生;;致密砂岩气井递减参数的合理取值[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2年01期

3 戴金星;倪云燕;吴小奇;;中国致密砂岩气及在勘探开发上的重要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3期

4 ;吐哈油田致密砂岩气勘探如火如荼[J];吐哈油气;2012年01期

5 童晓光;郭彬程;李建忠;黄福喜;;中美致密砂岩气成藏分布异同点比较研究与意义[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6期

6 张国生;赵文智;杨涛;郭彬程;邓松涛;;我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分布与未来发展地位[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6期

7 孙越;李振苓;郭常来;;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9期

8 李建忠;郭彬程;郑民;杨涛;;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年04期

9 张琼;张伟;夏敬民;李光华;;建111井致密砂岩气显示录测井解释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景兴鹏;刘洁;段宗怀;李鑫;刘昌益;;致密砂岩气含量试验测试技术[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柳少波;公言杰;范俊佳;姜林;洪峰;;致密砂岩气流体系统演化及其对天然气分布的控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周义军;付守献;郭亚斌;强敏;;致密砂岩气地震储层表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晓辉;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松扬;黄国骞;秦绪英;;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识别及评价标准研究[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松扬;;塔巴庙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测井特征参数评价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松扬;致密砂岩气层测井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及识别评价技术[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婷;大牛地气田山2段致密砂岩气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丹;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盒_8段致密砂岩气层综合识别[D];西北大学;2016年

3 秦伟;典型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孙越;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5 庄华;苏里格致密砂岩气层压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游利军;致密砂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黄涛;致密砂岩气储层分类与流体性质识别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朱佳音;召51区块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沈谦;致密砂岩气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邢徐娇;北祁连武威盆地石炭系致密砂岩气远景评价与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52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52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