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台凸起多边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本文选题:二叠系—三叠系 切入点:多边断层 出处:《特种油气藏》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岩性组合、黏土矿物组成、压力分布、已知油藏特征等因素,对断层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藏关系进行了描述与探讨。结果表明:该套断层具有"垂向层控性"、"平面多边性"特征,属于典型的多边断层,主要是细粒沉积物在密度反转作用机制下形成的;多边断层发育的地层下部紧邻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在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中起到了运移通道的作用,密集的空间断层网络为油气藏局部连片提供了条件,在精细勘探中应当高度重视多边断层的解释与分析。该研究对北三台凸起的油气滚动勘探和油藏精细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orth Santai uplift fault o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Junggar Basin, based on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combined with regional structure, lithologic assemblage,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know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development,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stratigraphic control" and "plane multilateralism", and is a typical multilateral fault. The lower part of the multilateral fault is adjacent to the Permian Pingdi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 which plays the role of migration channel in the proces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the formation of fine grain sediment is formed under the mechanism of density inversion,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formation of multilateral faults is adjacent to the source rock of Pingdiquan formation of Permian system. The dense spatial fault network provides the condition for the local connec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multilateral faults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n fine exploration,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reservoir fine evaluation of Beisantai uplif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基金】: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2016年科技项目“北三台凸起石炭系、二叠系成藏规律研究及滚动勘探目标优选”(BGP2016-300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迪纳利断层系的板块动力学问题[J];地质地球化学;1981年05期
2 高如曾;;用地震动力学信息寻找微小断层的尝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年04期
3 郭玲宣;微小断层的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3期
4 蔡德所,张继春,刘浩吾;长江三峡地区断层分布特征的分形研究[J];中国三峡建设;1996年04期
5 周学年;罗伍;;李嘴孜矿小断层分布规律[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S1期
6 平贵东;付晓飞;胡才志;;多边断层研究现状[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7 杨杰;陈新民;沈建;;断层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9期
8 时振梁;朱传镇;;新西兰阿尔派恩断层和地震(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8期
9 李时毓;施树江;;对太原盆地活动性断层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1987年02期
10 崔若飞,陈萍;模式识别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学年;罗伍;;李嘴孜矿小断层分布规律[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2 陈端新;吴时国;孙启良;马玉波;;多边形断层为通道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沈海超;程远方;王京印;赵益忠;张建国;;断层扰动下地应力场三维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立宽;罗晓容;宋国奇;郝雪峰;邱桂强;宋成鹏;雷裕红;向立宏;刘克奇;解玉宝;;油气运移过程中断层启闭性的量化表征参数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5 王晓丽;刘菁华;王祝文;;断层上方第四纪覆盖层中氡气迁移方式的计算机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卫华;郭全仕;李上卿;;平南地区火成岩和断层分布再认识[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建军;渭河盆地东南缘主要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灾害效应[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2 张丽芬;不同因素对于断层动力学破裂过程复杂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卓燕群;断层亚失稳阶段变形场时空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4 邓虎成;断层共生裂缝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胡峰;非平面断层与等效平面断层的破裂动力学及辐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王亚民;乌尔逊凹陷断层垂向封闭性时空演化及与油气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7 崔殿;准噶尔盆地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对断层输导性能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郭玲莉;断层失稳滑动瞬态过程的实验观测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9 封东晓;张扭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汪仁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夏子街走滑构造[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先明;基于GPS数据与PCAIM模型的断层运动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吴镇禹;大庆萨尔图油田南三区西部断层成因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首帅;呼和湖地区构造解释及构造演化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侯甫;东辛永3断块低级序断层特征及分布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云龙;拐折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6 许俊峰;垦利油田低序级断层描述及提高采收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和平;有限单元法在跨断层水准变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8 韩双;低序级断层的地震精细描述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平贵东;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控藏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李明娟;基于ANN的断层多边形平滑方法研究与实现[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7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7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