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基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松辽盆地 切入点:基岩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周缘露头踏勘、采样、镜下分析的工作,结合盆地内钻井岩心资料及铸体薄片镜下分析的工作,对松辽盆地基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这一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对其中有潜力作为优势储集层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在实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共观察鉴定薄片150多张,鉴定岩性近二十种,其中不仅有变质和浅变质岩类,还有经受蚀变作用而成的蚀变岩类、岩浆活动形成的火成岩以及沉积而成的碎屑岩类。结合区域的平面地图,可以看出,本区域的变质作用并不均衡,在盆地的东南缘变质程度较高,而在盆地的西北方向变质程度较低。而在岩心薄片观察到的溶蚀孔隙,还揭示了区域风化淋滤作用的存在。松辽盆地基岩岩性多样,既有陆相环境下沉积而成的碎屑岩层,也有浅海相环境下沉积而成的灰岩等,还有岩浆运动形成的大量火成岩。在这一基础上,经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造成松辽盆地石炭-二叠基岩岩性多样,特征繁杂。基于本次研究所做的工作,按照变质程度排序,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即变质及浅变质岩类、蚀变岩类、正常火山岩以及沉积岩类。松辽盆地基岩潜力储集层的控制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岩石本身的岩性和所含矿物组分,如云母矿物易裂,长石矿物易溶,这些因素会影响岩石的储集能力;二是岩石所经历的各种区域地质作用的影响,如挤压、热变质、风化淋滤等等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etr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liao Basin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outcrop around the Songliao Basin, combined with the core data of the drill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sting thin slice under the mirror,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liao Basin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area, the potential as the dominant reservoir is analyzed. In the course of actual study, more than 150 sheets and nearly 20 kinds of lithology were observed and identified. There are not only metamorphic and shallow metamorphic rocks, but also altered rocks formed by alteration, igneous rocks formed by magmatic activity and depositional clastic rocks. The metamorphism in this region is not balanced, and the metamorphism degree is higher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basin and lower in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of the basin. It also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The bedrock in Songliao Basin has various lithology, including depositional clastic rock strata in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and limestone deposited in shallow marine environment, etc. There are also a large number of igneous rocks formed by the magmatic movement. On this basis, they have undergone varying degrees of metamorphism, resulting in a variety of lithology and complicated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iferous-Permian bedrock in the Songliao Basin. Based on the work done by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 metamorphic and shallow metamorphic rocks, altered rocks, normal volcanic rocks and sedimentary rocks. One is the lithology of the rock itself and its mineral components, such as the cleavage of mica minerals and the easy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minerals, which will affect the reservoir capacity of the rocks; the second i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regional geological processes experienced by the rocks, such as compression and thermal metamorphism, Weathering leaching and so 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2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3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4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5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6 胡东生;蒙新高原盐湖资源及盆地结构[J];盐湖研究;1995年01期
7 李金良;张岳桥;柳宗泉;任凤楼;徐佑德;;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M.A.Fisher;张金源;;阿拉斯加诺顿盆地的石油地质[J];海洋地质译丛;1983年04期
9 张英利;孟庆任;;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柏道远;钟响;贾朋远;熊雄;黄文义;;雪峰造山带南段靖州盆地成因性质及形成背景[J];中国地质;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4 李国栋;申少宁;;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5 刘建明;谭俊;储雪蕾;刘伟;陈旭瑞;;沉积盆地中的成油与成矿:盆地流体作用的两个方面[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浩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古地理及其有关油气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麦昌荣;;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中心探讨及其找油气前景[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C];1994年
9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顾雪祥;李保华;付绍洪;徐仕海;董树义;;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晓慧;松辽外围发现5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N];中国矿业报;2012年
2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增连;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孢粉记录与东亚季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斌;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雪;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宋鄂平;青藏高原中部改则盆地沉积地层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胡丽沙;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李双庆;中国东北地区fi中生代典型盆地火山作用及沉积物源演化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赵德军;思茅盆地东南缘与哀牢山构造带的盆地耦合过程及其地质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吉云平;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古湖最终消亡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赵阳慧;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盆地构型及其形成演化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张海林;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油层综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昊祉;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胡骁;基于遥感和高精度DEM数据的鹤庆盆地活动构造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梁霄;茂名盆地晚中生代沉积记录与古南海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立军;青海共和盆地下—中三叠统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朱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章朋;胶莱盆地白垩系底部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朱国胜;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油气区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9 刘志;亚诺斯盆地新生界卡沃内拉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钱劲;南美亚诺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区带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3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0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