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本文选题:沉积物堆积 切入点:地层油气藏 出处:《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源—渠—汇"系统研究有效指导多类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强调从物源地貌、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的分布、耦合及演化规律分析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沉积作用与机理,为生、储、盖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指导油气勘探。物源区基岩性质、年龄及汇水面积决定母岩风化程度与沉积物供源能力,古地貌特征与沟谷体系确定沉积物汇聚方向与搬运总量,边界断裂、构造坡折及变换带类型控制沉积物堆积方式与砂体分布规律,预测受物源与搬运通道控制的沉积
[Abstract]:Is (1) "source - channel sink system of guide sedimentary bas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mphasis from the sourc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nsport channel and geomorphology, sedimentary system,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analysis of coupling mechanism and geological history in the process, storage, distribution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lithologic cover to reservoir prediction, effectively guide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e provenance of bedrock properties, age and catchment area determines the rock weathering degree and the sediment supply capacity, determine the convergence direction and the total sediment handling palaeogeomorphology and gully system, boundary fault control, typ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andbodies the slope break and transform zone prediction by SEDIMENTARY PROVENANCE and transport channel control
【分类号】:TE34;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С.И.Андреев;邢子起;;太平洋沉积物堆积与铁锰结核生长的速度[J];海洋地质译丛;1990年03期
2 孙萍,HenkdeHeas;北海东北部现代沉积物堆积、有机碳埋藏和运移[J];海洋地质动态;1997年06期
3 万国江,白占国,王浩然,黄荣贵,白占国;洱海近代沉积物中碳-氮-硫-磷的地球化学记录[J];地球化学;2000年02期
4 冯秀丽,沈渭铨,杨荣民,,杨中卿;现代黄河口区沉积环境与沉积物工程性质的关系[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S3期
5 王承书;;事件沉积:沉积物补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作用[J];岩相古地理;1999年03期
6 王承书;事件沉积:沉积物补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作用[J];岩相古地理;1999年03期
7 Н А Басов ,朱佛宏;赤道太平洋古近纪沉积物堆积作用的演化[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11期
8 韦刚健,李献华,刘颖,邵磊,梁细荣;沉积物成岩蚀变过程中的Mn、Cd和Mo元素活动特征:以ODP1148站钻孔沉积物记录为例[J];地球化学;2005年02期
9 黄礼贤,廖森标;粤西海区海水与沉积物中石油含量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1984年03期
10 李凤业,史玉兰;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环境[J];黄渤海海洋;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化云;刘丛强;;沉积物对成湖前土壤碳、氮比值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晓霞;黄海沉积物中氮的粒度结构及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2 刘建国;全新世渤海泥质区的沉积物物质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3 董爱国;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张瑞虎;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晓静;东海陆架细颗粒沉积物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蕾;东江干流惠州段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2 古丽;渤、黄、东海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曹文卿;东、黄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马红波;渤海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5 塔金璐;渤黄海粘土粒级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对物源和沉积环境的释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李玲伟;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和黄河输入对渤海营养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叶青;斋堂岛南部海域沉积物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戴慧敏;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吴晓娜;西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迁移转化的沉积剖面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程净净;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1625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2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