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细分段适应性分析
本文选题:致密砂岩气藏 切入点:细分段 出处:《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有效手段,数值模拟表明,缩短缝间距,可以大幅度降低油气流动压差,从而提高单井产量。随着储层品质变差,川西沙溪庙组气藏常规分段(缝间距80~100m)效果变差,采出程度低。在地层压力不同的区域,采用自主研制的不动管柱不限级数滑套分段工具,试验了水平井细分段、拟体积压裂改造。不动管柱分段数最多达到20段,平均段间距为46.3m,平均入地液量为2 775.6m~3。压后对比表明,高压气藏压裂效果好,生产相同时间,较常规分段井累计产量高,稳产好;但常压气藏压后压力降落快,返排困难,压后效果差。对此,结合岩心伤害实验分析了常压气藏压后效果差的原因,认为长时间、大液量施工,对储层渗透率伤害大,同时常压储层地层能量低,滤失到储层的液体难以返出,是导致该类气藏细分段、拟体积压裂返排困难,压后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建议致密砂岩常压气藏,不采用水平井细分段、大规模拟体积压裂改造;高压气藏可以推广应用。研究为类似气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Abstract]:Horizontal well fractur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shortening fracture spacing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of oil and gas flow and thus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rate of single well. In Shaximiao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in western Sichuan, the effect of conventional section (80 ~ 100m apart from fracture spacing) becomes worse and the degree of recovery is low. In the area of different formation pressure, the subdivision of horizontal well is tested by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non-moving pipe string open-ended series sliding casing subdivision tool. Pseudo volume fracturing. The maximum number of sections of fixed pipe string is 20, the average interval is 46.3 m, and the average amount of fluid entering the ground is 2775.6 mm3. The comparison after compression shows that the fracturing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 is good, and the cumulative production of the same production tim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segmented well. The steady production is good, but the pressure falls quickly after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gas reservoir, the backflow is difficult, the pressure effect is poor.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 of the bad pressure effect of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gas reservoir i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re damage experiment,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long time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liquid construction will cause great damage to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 formation energy i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reservoir and the difficulty of returning the fluid lost to the reservoir are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subdivision of the gas reservoir, the difficulty of the pseudo-volume fracturing and the poor effect after the press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should be formed. Large scale pseudo-volume fracturing is not used for horizontal well subdivision, and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gas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6ZX05048)下设专题“薄层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压裂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48004-003)资助
【分类号】:T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毅力;罗平亚;;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2期
2 谷江锐;刘岩;;国外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外油田工程;2009年07期
3 唐剑;江旭珊;李永葆;唐辉;贵健平;李岩;;川中八角场致密砂岩气藏深度压裂的主要做法[J];吐哈油气;2010年02期
4 高云霞;卜淘;;多层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标定[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5 ;致密砂岩气藏添新活力[J];吐哈油气;2011年03期
6 李前贵;康毅力;罗平亚;;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效应及生产机理[J];天然气工业;2006年02期
7 姚广聚;熊钰;彭红利;杨志彬;;致密砂岩气藏特低渗原因剖析[J];中外能源;2007年04期
8 吴志均;周春梅;唐红君;;气体钻井应用于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思索[J];钻采工艺;2009年04期
9 牛宝荣;陈慧;李润梅;余青松;;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关键技术展望[J];吐哈油气;2010年02期
10 邢恩袁;庞雄奇;姜福杰;郭继刚;;不同充注方式下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效率探讨[J];科技导报;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丹婷;刘平礼;赵立强;;高能气体压裂改造致密砂岩气藏新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建;康毅力;;致密砂岩气藏地应力测量方法综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方俊伟;康毅力;游利军;李相臣;;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传质行为研究进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前贵;康毅力;张浩;游利军;杨建;;致密砂岩气藏原地条件下储层物性与传质方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游利军;康毅力;陈一健;彭珏;程秋菊;;控制致密砂岩气藏水相毛细管自吸的地质与工程因素[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唐建明;谢用良;;致密砂岩气藏描述中的地震勘探技术[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7 宋翔;李强;杨海飞;陈红飞;王雪芹;江国旗;;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水饱解释方法探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李前贵;康毅力;陈一健;游利军;张浩;;致密砂岩气藏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姜振学;庞雄奇;李峰;王鹏威;李艺;许野;;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与类型划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郭继刚;庞雄奇;刘丹丹;姜福杰;王鹏威;;库车坳陷东部依南2致密砂岩气藏控藏要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谭云冬;向北美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取经[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谭云冬;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值得关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曾晓辉;大港两项成果获天津市技术创新奖[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记者 王多立;吐哈油田:转变,从“头”抓紧[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记者许忠;吐哈油田首席专家领衔科技攻关[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穆广田;向“三低”油田要产量[N];中国石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奇;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胡勇;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渗流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李勇根;致密砂岩气藏叠前地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魏虎;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微观结构及对产能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忠平;深层致密砂岩气藏裂缝特征描述、识别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毕建霞;复杂断块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发育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王泽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雨寒;致密砂岩气藏裂缝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支鑫;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3 彭永成;石楼西区块致密砂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开发对策[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徐长敏;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钻完井液及储层保护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倪坚强;苏里格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亚兵;致密砂岩气藏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宋贤亮;D区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孔隙与渗流特征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高干;子洲气田榆81井区山_2段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薛坤林;模拟井下生产状态的致密砂岩气藏供气能力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王良;致密砂岩气藏钻井损害对产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9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3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