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井筒循环对岩屑粒径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超临界二氧化碳 切入点:钻井 出处:《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气体钻井技术的不断进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钻采流体,在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展露出巨大的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既具有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又具有液体的高密度和好的溶解性等特点,可满足连续管小井眼钻井要求,但该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的压力和温度随着井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密度和粘度随着井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其与水体系及岩屑的相互作用、岩屑平均粒径与反应体系温度的变化规律、岩屑平均粒径与反应压力的变化规律等二氧化碳对钻屑粒径的影响,对于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携岩规律、促进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论文中,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分析了二氧化碳及其与不同流体共存的条件下对钻屑粒径的影响规律,进而通过XRD及离子分析的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与水共存时可有效减小馆陶组地层钻屑的平均粒径,其机理是由于二氧化碳促使了岩屑中粘土矿物的分散,缩短了粘土矿物进行水化反应的时间,并且二氧化碳与水作用也会生成一定量的碳酸,也会溶解部分胶结矿物,使岩屑平均粒径变小,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解释其携岩机理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gas drilling technolog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a new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flu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show a great advantage.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drilling fluid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viscosity and high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gas, bu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density and good solubility of liqui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drilling flui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well depth, while the density and viscosit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well depth. In the proces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drilling, the interaction with water system and cuttings, the variation of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cutting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reac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dioxide on the diameter of drilling cuttings, such as the variation of cuttings mean particle size and reaction pressure, is of great value for studying the rock carrying law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drilling technology.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dioxide and its coexisting with different fluids on the diameter of drilling chip was analyz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n the mechanism was analyzed by XRD and 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drilling debris in Guantao formation can be reduced effectively by the coexistence of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The mechanism is that carbon dioxide promotes the dispersion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cuttings and shortens the time of hydration reaction of clay minerals.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also produce a certain amount of carbonic acid and dissolve some of the cemented minerals, which makes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cuttings smaller.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carrying rocks.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官俊,胡瑞生,杨绪壮,王克冰;浅谈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及其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2 曹现福;陈鸣才;陈德宏;王长安;许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高分子合成及加工领域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6年07期
3 包焕升,夏书申;采用液体或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技术的酒精生产新工艺[J];中国酿造;1992年06期
4 邱凤鸣;许海育;;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3年04期
5 邓一泉;姚金波;王刚;;染整加工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应用和研究现状[J];上海毛麻科技;2008年02期
6 周忠清;超临界二氧化碳化学[J];上海化工;1996年03期
7 杨永健;蛋白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析出[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7年01期
8 孙均华,江焕峰;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几种纤维素溶解性质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9 孟鑫;;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纺织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7年04期
10 文曜;;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最新应用[J];化工之友;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维才;罗文华;张广丰;陈晓谋;;超临界二氧化碳清洗铀样品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苏畅;王小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γ-癸内酯萃取研究[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雍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何良年;杜亚;王金泉;田杰生;岳晓东;孔德林;;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及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化学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焦吉庆;陈六平;刘鑫;高伟;王成卫;冯华杰;赵晓岚;;在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合成花状纳米结构的PbS[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天强;周蜜;刘钰;郝建原;;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二VA烷酮聚合产物形态和尺寸的调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瑞和;霍洪俊;倪红坚;;超临界二氧化碳井筒内携岩机制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A大会报告[C];2014年
8 范志;孙宝江;孙文超;张洪坤;郭艳利;;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增黏实验方法浅析[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D水动力学实验和测试技术[C];2014年
9 韩炜;周跃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新药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论文资料[C];2006年
10 刘国柱;米镇涛;;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结晶在制药技术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敏;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示范装置将建[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孙俊波;超临界CO_(2)替代有机溶剂大有可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汪携;超临界二氧化碳清洗实现无损伤[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记者 李闻芝;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实现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于德福;二氧化碳显威高新领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熊昌彪;我国中药萃取技术产业化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潘汉勤;美晨斥巨资建高新科技园[N];广东科技报;2000年
8 孙成龙;细菌推动绿色化工[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9 ;钻井技术起源于中国[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袁冰洁;钻井技术“菜谱”日益丰富[N];中国石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康;小尺度超临界二氧化碳泄漏过程物理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霍洪俊;超临界二氧化碳井筒流动及携岩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王成卫;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杜玉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俊鑫;超临界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产气率机理的实验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松媛;超临界CO_2染色设备清洗工艺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3 蔡苗;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声空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晓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新疆大学;2011年
5 白玉;联吡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萃取重金属离子效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赵松伟;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和传热数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7 孟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光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陈佩;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1-乙烯基咪唑)及其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9 闾肖波;苦杏仁苷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反胶团中的增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钟永林;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岩石中吸附行为的分子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1645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4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