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动态储量计算误差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7 20:25

  本文选题:多层气藏 切入点:疏松砂岩 出处:《特种油气藏》2017年06期


【摘要】:针对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偏差较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和物质平衡方程,以S气田为例,探讨影响该类气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主控因素及储量动用比低的原因,并初步提出该类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的思路。模拟表明:多层合采使生产数据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气藏的生产动态,造成动态储量评价出现误差;储层渗透率和厚度显著地影响物质平衡曲线的形状,高渗层曲线上凸,低渗层曲线下凹;渗透率级差是动态储量计算误差的主要来源,气层厚度和井底压力的差异会加剧计算误差,压裂和层间初始压差会削弱渗透率级差的影响,气井配产引起的计算误差可以忽略;拟合数据选取不当以及地层平均压力求取不准确是造成S气田储量动用比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误差范围和存在误差的动态储量可反推出动态储量的真实范围。该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准确评价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动态储量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 deviation in dynamic reserves calculation of multi-layer loose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taking S gas field as an exampl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dynamic reserves of this kind of gas reservoirs and the reasons of low reserve production ratio are discus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layer combined production data can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gas reservoir, resulting in errors in the evaluation of dynamic reserves. The permeability and thickness of reservoir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hape of material balance curve, the curve of high permeability is convex, the curve of low permeability is concave, the difference of permeability is the main source of error in dynamic reserve calculation. The difference of gas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bottom hole pressure will aggravate the calculation error, fracturing and ini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layers will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permeability differential, and the calculation error caused by gas well production can be neglected. Improper selection of fitting data and in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average formation pressur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w reserve production ratio in S gas field. The real range of dynamic reserves can be deduced by using error range and dynamic reserves with errors.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dynamic reserves of multi-layer loose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situ.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目标的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动态储量评价方法研究”(51204148)
【分类号】:TE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学旭;贾书锋;陈民;王毅;李晓玉;;治理疏松砂岩油田的配套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3期

2 张国新;蒋建宁;郭进忠;何振奎;邓新华;张庆良;邱正松;;疏松砂岩室内岩心制作方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年01期

3 袁仲胜;疏松砂岩油田治理中的配套技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蒋志斌;唐洪明;谢晓永;廖纪佳;;疏松砂岩模拟岩样制备方法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5 孙峰;薛世峰;葛洪魁;宋丽莉;;疏松砂岩应力损害分析评价[J];石油钻探技术;2008年05期

6 刘仁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稠油疏松砂岩油田开发[J];党校学报;1992年02期

7 尤启东,陆先亮,栾志安;疏松砂岩中微粒迁移问题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6期

8 杜志敏;马力宁;朱玉洁;王小鲁;陈朝晖;;疏松砂岩气藏开发管理的关键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年01期

9 秦文龙;苗建宇;蒲仁海;张荣军;孟选刚;;疏松砂岩黏稳酸酸化性能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海波,卫然,赵煊;浅析胜利油田疏松砂岩浅气层的伤害与保护[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龚雪峰;;桩西疏松砂岩综合防砂配套技术及改进[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2 龚雪峰;;桩西疏松砂岩综合防砂配套技术及改进[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立民;卢宗平;刘明辉;毛继国;宋晓强;郑国洪;;埕岛油田疏松砂岩压裂防砂工艺的改进[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4 蒋予岭;;疏松砂岩油田水平井开发配套工艺技术应用[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卢明辉;曹宏;晏信飞;姚逢昌;杨志方;巴晶;唐刚;;常胶结疏松砂岩模型应用于三湖气区烃类检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连忠;疏松砂岩脱砂压裂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孙金;疏松砂岩注水井增注合理注入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伟章;疏松砂岩高压挤压砾石充填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衡;疏松砂岩气田气井携液、携砂机理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2 常琨;疏松砂岩人工裂缝起裂及延伸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杨志成;泥质疏松砂岩水力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武龙;水平井管内管外充填一体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王会向;泥质疏松砂岩脆性指数及物理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刘波;疏松砂岩出砂机理定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文玉莲;气藏动态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8 黄越;文昌低渗透疏松砂岩纤维压裂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纪成;N气藏动态分析及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丁旭敏;压敏性砂岩气藏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673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73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