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结构聚醚破乳剂对涠洲11-4油田模拟产出液的破乳作用
本文选题:涠洲-油田 切入点:破乳剂 出处:《油田化学》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获得适合涠洲11-4油田产出液的破乳剂,分别以多乙烯多胺类化合物为起始剂合成了二嵌段和三嵌段的聚醚,采用瓶试法研究了聚醚的嵌段类型、支链数、环氧乙烷段含量以及稀释聚醚用的溶剂对涠洲11-4油田模拟产出液破乳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水基(PEO)位于分子一端的二嵌段聚醚的破乳效率优于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三嵌段型聚醚;聚醚分子中支链数越多,对涠洲11-4油田模拟产出液的破乳效率越高;对于同系列的聚醚,其分子中PEO段含量存在对应最高破乳效率的最佳值(约为25%)。另外,溶剂对聚醚的破乳效率亦有影响,芳香溶剂与聚醚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与采用95%乙醇作为溶剂时相比,以二甲苯为溶剂时半脱水时间可降低25%以上。以四乙烯五胺为起始剂、PEO段含量为25%二嵌段聚醚破乳剂HYP-105(二甲苯为溶剂)对涠洲11-4油田产出液的破乳效果与在用进口破乳剂相当,可满足应用要求。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demulsifier suitable for producing liquid of Weizhou 11-4 oilfield, diblock and triblock polyether were synthesized with polyvinyl polyamines as starting agent respectively. The block type and branching chain number of polyether were studied by bottle test.The effect of ethylene oxide content and the solvent used for diluting polyether on the d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of simulated output liquid in Weizhou 11-4 oil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of diblock polyether with hydrophilic base peo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iblock polyether with hydrophilic group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molecule, and the higher the number of branched chains in polyether is, the higher the d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of simulated liquid produced in Weizhou 11-4 oilfield is.For the same series of polyether, the content of PEO segment in its molecule has the optimum value corresponding to the highest demulsifying efficiency (about 25%).In addition, solvent also affects the d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of polyether, and there is some synergism between aromatic solvent and polyether.Compared with 95% ethanol as solvent, the half dehydration time of xylene can be reduced by more than 25%.The demulsifying effect of 25% diblock polyether demulsifier HYP-105 (xylene as solvent) on the output liquid of Weizhou 11-4 oilfield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imported demulsifier,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基金】:中海油能源发展科研项目“酚胺树脂基聚醚破乳剂系列化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FKJ-CJF1303)
【分类号】:TE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国;高婧;廖克俭;马梦瑶;周华;;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FW-135的合成与破乳性能[J];油田化学;2015年03期
2 吴涛;刘玉民;李家俊;;界面张力法评价原油破乳剂的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2期
3 刘立新;娄刚;佘庆龙;刘艳敏;金鑫;赵晓非;;一类非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关系[J];化工科技;2014年02期
4 樊星;马政生;严军强;陈静;高艳;;梳状改性聚醚的合成及对原油破乳性能的研究[J];油田化学;2013年04期
5 蔡奇峰;周继柱;付增华;冷传志;时武龙;王国瑞;;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结构与破乳性能关系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3年01期
6 李美蓉;赵娜娜;方洪波;宗华;段凡;李冉冉;;破乳剂结构与其破乳效果及界面行为的关系[J];精细石油化工;2012年05期
7 刘金河;王宗贤;房晓伟;杨普江;;不同结构破乳剂对原油及其酸碱组分表面膜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2年04期
8 王俊;胡凤莲;曲红杰;李翠勤;;一种高支化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9 董国君,曹华,檀国荣,樊明红;嵌段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规律[J];化学工程师;2005年10期
10 李岿;清水型特(超)稠油破乳剂的结构与性能[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芳,李连志;生物破乳剂性能研究[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苗志超;李娟;郭海军;江浩;;海洋油田破乳剂应用综述[J];化工科技市场;2010年09期
3 侯丹丹;徐伟;梁泽生;;一种新型破乳剂的合成及其破乳性能的评价[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8期
4 陈凤敏;;破乳剂现场投加方案优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0期
5 В.П.Тронов;郝继红;;破乳剂及其使用[J];国外油田工程;1985年01期
6 徐家业;屈撑囤;范仲勇;史俊;陈茂涛;;高效稠油破乳剂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7 李继朝,申玉廷,,刘兰庆;稠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J];辽宁化工;1995年01期
8 张宝军,牛忠伟,刘广舜,李丹;破乳剂的现状与机理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0年01期
9 桂祖桐;炼油厂用高效破乳剂[J];齐鲁石油化工;2000年03期
10 孙旭东,冯玉;浅谈稠油脱水中破乳剂利用率的提高[J];高师理科学刊;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玲;卢新甫;梁永涛;;破乳剂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稠油特稠油地面集输与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解艳娇;唐岩;陈光艳;严峰;;几种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及破乳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康万利;李金环;;三元共聚破乳剂的合成与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黄启玉;黄小娟;张劲军;;破乳剂对含水稠油流变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梁泽生;刘慧英;吴鲁宁;徐伟;;非聚醚型稠油破乳剂的开发[A];山东石油学会稠油特稠油地面集输与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海宽;;嵌段聚醚类破乳剂的开发应用新思路初探[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涛;龙永福;吴启元;曹瑛;王伟华;徐艳丽;;新型高效破乳剂的技术研究[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方舟;胡继宁;严峰;王明霞;;酚胺树脂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梁玲;毕玉遂;赵绪亮;赵方方;;马来酸酐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合成[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10 解艳娇;闫振佳;李畅;严峰;;酚胺树脂破乳剂对孤东二元驱乳状液的破乳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国光;新型破乳剂研制获基金支持[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赵健辰;“小偏方”降本增油[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通讯员 赵凤莉;大庆石化应用复合型破乳剂降低原油脱后含盐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李纯海 记者 裴丽;新型破乳剂破解油田稳油控水难题[N];大庆日报;2009年
5 李伯良 孙建敏;新型破乳剂D5356可提高红霉素萃取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记者 武炳明;高效破乳剂为油田安全生产除患[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李建永;含硫油加工防腐开发取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芳辉;纳米复合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侯宁;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特性及破乳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畅;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突变株的破乳性能及环境适应性的强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李刚;超稠油低温破乳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5 李拥军;克拉玛依油田老化油回收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6 刘金河;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破乳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敏;煤焦油破乳剂破乳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张梦如;哈6区块原油性质测试及脱水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孟庆超;大庆油田老化油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李真;微纳米磁性铁氧体与破乳剂的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与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高振宇;腰果酚醛嵌段聚醚的设计合成与破乳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杜志强;含聚原油高效破乳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7 王聪;梳型原油破乳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崔洁;储运油泥快速检测及预处理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吉云;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高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张建;基于疏水缔合聚合物采出液处理的破乳剂合成及性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9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0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