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区东部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优化设计
本文选题:弱碱三元复合驱 + 二类油层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四区东部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部,开发面积为8.90km2,地质储量4839.36×104t。南四区东部行列井网于1965年开始投入开发,采用一套井距为(3-(800,500)×450(500,(250,300)))的行列井网,1984年进行一次加密调整,1996年进行二次加密调整,2001年进行三次加密调整。2004年在南四区东部南4-10排~南4-3排之间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本文针对南四区东部萨、葡油层中的二类油层进行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设计。本文首先对化学驱驱油体系进行优选,结合油田现场试验的开发经验,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及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两者提高采收率幅度基本相当,但弱碱三元体系的注入能力及采出能力强于强碱三元体系,同时采出液处理难度低于强碱三元体系。针对南四区东部二类油层发育的特点优选注入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同时对区块开发层系组合、布井方式、注入速度、段塞组合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根据注入参数优化设计,进行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预测。累计注入孔隙体积1.304PV时,全区综合含水达到98%,采出程度为67.44%,阶段采出程度20.61%,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16.35%。区块阶段累积产油量138.84×104t,三元体系增加可采储量110.14×104t。
[Abstract]: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 fourth area of Daqing Saltu Oilfield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Daqing Changyuan Saltu Oilfield with a development area of 8.90 km2 and geological reserves of 4839.36 脳 10 ~ 4 t. In 1965,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fourth district, the row and column well pattern began to be developed. A set of row and row well pattern with a well spacing of 3 ~ (800500) 脳 450 ~ 500 ~ 500 ~ 250300) was adopted. One infilling adjustment was carried out in 1984, second infilling adjustment was carried out in 1996, and three infilling adjustment was carried out in 2001. In 2004, three types of polymer floo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4 ~ 10 rows and 4 ~ 3 rows in the east of South fourth Distri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cheme of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is designed for the second class oil reservoir in the east of South fourth area.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flooding system is selected at first, and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strong alkali ternary flooding and weak alkali ternary flooding i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oilfield field tests. However, the injection ability and extraction ability of weak alkali ternary system are stronger than that of strong alkali ternary system, and the difficulty of extraction treatme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strong alkali ternary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reservoi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 fourth area, the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system is selected and inj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ameters of block development system combination, well layout, injection speed and slug combination are optimiz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optimal design of injection parameters,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in the second class reservoir is predicted. When the cumulative pore volume 1.304PV is injected,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cut of the whole area reaches 98%, the recovery degree is 67.44 and the recovery degree is 20.61 in the stage, and the recovery factor of the ternary system is 16.35. 35%. 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in block stage is 138.84 脳 10 ~ (4) t, and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increased by 110.14 脳 10 ~ (4) t with ternary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世界最大的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运行良好[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2期
2 赵长久;李新峰;周淑华;;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矿场结垢状况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3 赵长久;赵群;么世椿;;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4 于涛;;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分析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08期
5 ;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示范区强势启动[J];石油化工应用;2013年08期
6 吴郁竹;;三元复合驱后续聚阶段钻关动态变化特点[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1期
7 程浩,鲜成钢,郎兆新;三元复合驱化学反应平衡模型及其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李险峰,陈榕,张年梅,赵得禄;三元复合驱溶液周期性受限流动的数值模拟[J];油田化学;2000年04期
9 么世椿,洪冀春,徐明霞;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布井方式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1期
10 洪冀春,王凤兰,刘奕,张子涵;三元复合驱乳化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庆;曹振锟;姜凤臣;詹敬;;三元复合驱硅酸盐垢的产生与防治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高小鹏;付剑;吴丽文;王冬梅;;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峰;王方林;朱南文;贾金平;;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采出水水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红;赵丰;江龙;;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的规律性[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李学军;王金龙;吴浩;;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乳状液电脱水特性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张良杰;崔永春;王金龙;辛静;孟令新;;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电化学脱水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沈玉江;赵力;孙杨;金艳方;王芳;盖鑫磊;;鼠李糖脂发酵液与三元复合驱复配体系驱油机理的室内研究[A];2007(第六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伟;;强碱弱酸盐/磺酸盐/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在大庆主力油田的应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徐国民;刘鹏;李楠;田子朋;崔海清;;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在抽油杆带扶正器且做轴向往复运动的油管中流动的压降[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付亚荣;付丽霞;李造吉;付茜;吴泽美;王晓军;李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脱水破乳剂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祥飞;大庆三元复合驱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通讯员 向爱静;大庆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波;三问三元复合驱[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记者 王志田;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示范区强势启动[N];中国石油报;2013年
5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刘一鸣;大庆强碱三元复合驱增油15万吨[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记者 赵凤莉 通讯员 邓发强;国产表活剂“腰斩”三元复合驱成本[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记者 张郁民;大规模三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赵颖华;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双子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李丹;大庆采油六厂三元复合驱工程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通讯员 李伟;大庆采油二厂推广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声东;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结构变化及结垢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徐国民;三元复合驱举升系统流入流出动态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高清河;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及化学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张瑞泉;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分离技术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健斌;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防垢剂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徐建军;基于Ethernet网络控制的三元复合驱过程控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钱杰;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工业化聚合物驱油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徐兆明;三元复合驱化学剂的环境行为和污染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9 李道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吸附及碱的作用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领;沥青质对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伟楠;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剩余油变化规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越;三元复合驱污水的光催化处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包百秋;北二西东块三元复合驱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双;三元复合驱集输系统沉积、悬浮物跟踪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付碧云;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李连客;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评价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高慧娟;北一区断东二三结合三元复合驱合理注采参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曹豹;杏十二区弱碱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及调整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赵洪洲;L油田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05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0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