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采过程中的窜层监测与防护技术的研究
本文选题:窜流 + 套损 ; 参考:《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分析,发现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及各种开采方案的实施,窜槽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与开发,对储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地层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时的发现窜漏层段并采取措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从从水平和垂直两个角度论述了国内外窜漏的类型及原因,介绍了常规的几种监测技术,并论述了各自适用条件及优缺点,提出了利用试井技术诊断套管外窜流。水平方向主要是利用含水上升速度曲线识别窜流通道类型,判断其水窜类型为孔道型;对存在窜流通道的厚度、渗透率、孔道半径等参数进行计算;再利用试井资料进一步研究分析,用无因次压降曲线识别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优势流动通道。垂向上窜流主要是通过在已有的双渗地层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推导了套管外窜流的双层油藏模型,最后通过软件绘制了相应的曲线图版,通过预设多组变换的参数进行了曲线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储层渗透率、窜流系数以及表皮因子等皆影响着曲线的特征。对研究区A的3口典型井用swift试井软件选择该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得出相关储层参数,结合已有的测试资料对比分析得知利用试井技术进行窜层的诊断是可行的。最后通过分析造成窜层出现的几个重要环节,论述了如何有效的预防窜层出现以及出现后如何处理以防储层污染,还从油田地下水污染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extension of oil field development ti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mining schemes, the channeling phenomen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ffecting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il fields, causing great damage to the reservoir and great economic loss. Therefore,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timely discovery of the formation have been mad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measures to leak out the leakage layer and take measure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reasons of the leakage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wo angle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oints, introduces several conventional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discusses their respective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use of well test technology to diagnose the outflow of casi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mainly using water cut. The rise velocity curve identifies the type of channeling channel, determines the type of water channeling, calculates the thickness, permeability and radius of the channeling channel,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analysis by the well test data, and uses the dimensionless pressure drop curve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flow channel between the injection well and the production well. The vertical upward flow is mainly through the flow channel.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double permeability formation model, the double layer reservoir model of the casing flow is derive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urve plate is drawn by the software.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curve is carried out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presupposition of multi group transform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the channeling coefficient and the epidermal factor all aff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ve. This model is selected by swift well testing software in 3 typical wells of A in the study area. The parameters of the reservoir are obtained.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test dat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well test technology to diagnose the channeling layer. Finally, several important links that cause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nneling layer are analyzed, and how to prevent the channeling effectively is discussed. How to deal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occurrence of the reservoir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of the reservoirs, and analyze the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必香;试井工作发展思路探索[J];油气井测试;2003年02期
2 石先达;阚延坤;王启斌;;试井技术在安徽采油厂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郭旗;魏芳;万文江;;数值试井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马红英;秦世勇;冯广庆;;地面直读试井工艺在迪那202井的应用浅析[J];油气井测试;2006年04期
5 刘曰武;王延峰;吴学松;何凤珍;袁愈久;;架起试井理论和应用间的桥梁[J];油气井测试;2006年05期
6 黄登峰;刘能强;;数值试井在描述油气藏复杂边界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6年06期
7 申茂和;;数值试井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8 陈东;黄炳光;王怒涛;郭金城;王焰东;;数值试井技术在多相流试井解释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9 刘亚青;李晓平;吴珏;但石泉;;数值试井方法研究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5期
10 张英魁;;试井技术在吉林油区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J];石油科技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奇斌;刘曰武;;试井软件工程平台2.0的功能与特点[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李彬刚;;注入压降试井中注入时间的确定[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李道伦;杨景海;查文舒;;数值试井若干关键技术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曰武;;稠油热采井数值试井新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海军;李艳满;宋岩;李长杰;;乾安低渗透油田试井技术研究与实践[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苏秀珠;窦益华;许爱荣;张浩;;高温高压深井直读试井电缆断裂原因探讨[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洪鸿;芦造华;李晓芸;魏文杰;许广军;郭青华;乐露;吴品成;;数值试井在上古砂岩气藏中的应用研究[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洪鸿;郝玉鸿;乔亚斌;李晓芸;樊志强;贾连超;乐露;马渊;白亚萍;石磊;;一个水平井数值试井的好例子[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安杰;杨振东;;低压煤储层注入/压降试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方法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梁卫涛;王保军;王玉庆;郎咸平;王小梅;彭丽;;低渗透油藏试井技术研究及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徐建庆;测试分公司塔木察格试井取得零突破[N];大庆日报;2008年
2 朱立萍 刘乃杰;淘尽黄沙始见金[N];中煤地质报;2010年
3 毛聪海;飘扬在深山里的旗帜[N];中煤地质报;2010年
4 刘焕荣 王志华;油田SJ-1型试井计深仪研制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杨丽华;不断挑战自我[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紫岚;科学试油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牛丽娟;斜直井试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聂法健;变流量凝析气试井[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玉坤;复杂断块油藏无网格数值试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刘亚青;水平井气水两相流数值试井理论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5 刘洪;碳酸盐岩储层介质类型试井判别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瑞;钻采过程中的窜层监测与防护技术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2 张印;基于试井的稠油注蒸汽开采周期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3 何中卿;气井数值试井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魏丽影;多相流数值试井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5 向祖平;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钱崇丽;油田综合试井仪器的研究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郭志英;变渗油藏试井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8 王蕾;试井数据预处理与模型诊断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9 朱礼斌;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10 王军;温度试井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936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3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