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煤矿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储层模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04 01:16

  本文选题:采动条件 + 煤层气 ; 参考:《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06期


【摘要】: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受煤矿采动影响,为实现煤矿采动条件下煤层气井产能数值模拟,抽象概化了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模型,构建了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储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CBM-SIM软件二次开发,实现了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储层的数值模拟。在建模和数值解算软件开发中,基于采动离层量变化曲线公式构建了采动条件下储层渗透率变化曲线公式,利用采动井水位变化规律构建了储层漏失水量变化公式,利用时间卡机制解决了煤储层渗透率及漏失水量的动态求解和循环迭代过程中作为系数和边界条件的调用赋值,实现了渗透率随采动影响的动态变化、储层水漏失降压和储层产气的耦合解算。应用开发的软件对淮南矿区某矿采动条件下煤层气抽采井生产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和产量模拟应用,预测煤层气产量曲线与实际生产曲线基本一致,判定系数达到0.92。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 productivity under mining conditions,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under mining condition is abstractly generaliz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under mining condition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CBM-SIM softwa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under mining condition is realized. In the course of modeling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formula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change curve under mining condi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formula of the variation curve of the production displacement rate, and the formula of the reservoir water leakage change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variation rule of the water level of the mining well. The time card mechanism is used to solve the dynamic solution of permeability and loss of water in coal reservoir and the transfer assignment as coefficient and boundary condition in the process of cycle iteration, and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with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is realized. Coupling solution of reservoir water leakage and gas production. By using the developed software, the production data of coalbed methane extraction wells under mining conditions in Huainan mining area are fitted and simulated. The predicted CBM production curv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curve, and the judgment coefficient is 0.92.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40-002)~~
【分类号】:TE3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日富;;采动影响稳定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描述内容[J];煤矿安全;2013年08期

2 彭桢;程国民;戴华阳;;采动影响下天然气管线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J];矿山测量;2012年01期

3 蔚远江,杨起,刘大锰,黄文辉;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1期

4 王忠勤;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3期

5 刘贻军,娄建青;中国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4年01期

6 景兴鹏;;煤层气储层压力测试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孔锐;张哨楠;;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的选择[J];地质通报;2012年04期

8 赵泽;程跃辉;张锦虎;张奇;王春东;;关于我国煤层气储层问题的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4期

9 尹光志;蒋长宝;许江;彭守建;李文璞;;煤层气储层含水率对煤层气渗流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10 黄孝波;李贤庆;王萌;凌标灿;孙杰;;煤层气储层研究进展[J];断块油气田;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都新建;田永东;赵小山;赵祉友;何庆宏;;晋城矿区采动影响区地面抽采技术[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员争荣;钟玲文;张慧;雷崇利;;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唐书恒;陈春琳;王爱国;蒋平生;;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4 林亮;姚勇;黄晓明;;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科;万金彬;苗秀英;杨玲;赵建斌;王明方;;基于遗传算法的煤层多矿物测井评价方法[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平;采动沉陷影响下埋地管道与土相互作用及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胡友林;沁端区块3~#煤层气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吴海波;煤层气储层开采条件的地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吴百烈;煤层气储层压裂复杂裂缝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黄兆辉;高阶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乔磊;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与产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祁雪梅;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培尧;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赵耀;煤层气储层密度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瑞;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代爽玲;和顺地区煤层气储层2D3C地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侯丁根;贵州松河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解冲雷;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CL区延安组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7 董维武;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郭凯;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彭春洋;煤层气储层伤害评价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付玉;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975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75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