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离散数值模型及压力响应曲线特征
本文选题:碳酸盐岩油藏 + 缝洞 ; 参考:《科技导报》2017年14期
【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多样,如何充分利用试井测试资料认识钻遇储层特征是后期挖潜增产的关键,并且常规解析试井模型中无法考虑井与缝洞的位置关系导致解释结果误差较大。为此,根据缝洞单元内缝洞与井的分布特征,分别建立了井钻遇和未钻遇缝洞2种离散数值试井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求解,分析了缝洞体大小以及缝洞体与井之间距离对井底压力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塔里木哈拉哈塘油田14口井测试资料进行试井分析,结果表明,受缝洞体的影响,井底压力响应曲线特征可分为:缝洞发育-未钻遇缝洞-井在缝洞附近、缝洞发育-钻遇缝洞、钻遇多个连通的缝洞、基质为主-缝洞不发育以及缝洞不发育-钻遇个别缝洞5种类型。
[Abstract]:There are various reservoir types in fractured and cavernous carbonate reservoirs.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well test data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illing and meeting reservoir is the key to tapping potential and increasing production in the later stage. In the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well test model, the 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ell and fracture cavity can not be considered, which leads to the error of interpretation result. For this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s and cavities in fracture-cavity units, two discrete numerical well test models, drilling and undrilling, are established and solv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size of the fracture cavity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acture and the well on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response curv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well test data of 14 wells in Hala Hattang Oilfield of Tarim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response curv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fracture-cavity development, undrilled fracture-hole and well near fracture-ca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rehole pressure response curv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racture cavity development, undrilled fracture hole and well near fracture cavity.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cracks and cav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and cavities, the occurrence of multiple connected cracks and cav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matrix, the undeveloped of cracks and caviti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individual fractures and cavi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4-004)
【分类号】:TE3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念平 ,范子仪 ,施宝泉;聚丙烯酰胺在碳酸盐岩油藏堵水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1982年02期
2 柏松章;;对碳酸盐岩油藏驱替机理的初步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2年03期
3 朱亚东;张家祥;;碳酸盐岩油藏原油储量计算的动态方法[J];石油学报;1985年02期
4 刘德华;陈利新;缪长生;杨磊;荣杰;;具有边底水碳酸盐岩油藏见水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5 李勇;姚军;胡永乐;李保柱;;碳酸盐岩油藏窜流函数的建立与求解[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6 张德民;李国蓉;汤鸿伟;罗鹏;周大志;;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6期
7 ;国外碳酸盐岩油藏防止底水锥进的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6年S1期
8 柏松章;王雪;;我国华北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类型及其开采特征[J];石油学报;1984年03期
9 郑晓东,徐安娜,杨志芳,李勇根,刘颖;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2期
10 徐红梅;许涛;李辉;陈静;许占恒;;生产数据估算无水碳酸盐岩油藏单井地质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宗宇;汪洋;刘学利;陈姝媚;;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综合识别模式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地记者邹本强 通讯员张浩;辽河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在碳酸盐岩油藏首次应用获得成功[N];盘锦日报;2011年
2 熊聪茹 于涛;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逾3亿吨[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记者 李东 特约记者 杨勇;塔里木一体化加速碳酸盐岩油藏“变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周鹏 通讯员 苏华;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形成百万吨产能[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通讯员 简新 苟柱银;碳酸盐岩油藏“上得去稳得住产得多”[N];中国石油报;2012年
6 王造国;《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韩金保;科技攻关 老井焕发生机[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周晓刚;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潜力很大[N];中国石化报;2004年
9 任文博 刘娟;以水治水 增油3.5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吕德群 东方;2.8吨水换来1吨油[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正龙;K油田裂缝性油藏提高采收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娜;碳酸盐岩油藏多尺度有限元流动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康志宏;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4 于天忠;Oseil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龙秋莲;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樊长江;滨里海盆地典型盐下碳酸盐岩油藏地震成像和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洪;碳酸盐岩油藏表面活性剂强化注水替油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陈国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典型缝洞组合注采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史晓颖;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汪益宁;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能量评价与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杜箫笙;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程倩;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修乃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王禹川;哈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特征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10 刘永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等效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5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8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