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本文选题:聚合物驱 + 剩余油分布 ; 参考:《中外能源》2016年02期
【摘要】:聚合物驱是老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开发后,仍有近50%的地质储量未被采出,且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开发矛盾更为突出。当前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方法为物理模拟法和数值模拟法,聚驱后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措施有分层注水、油层改造、油井转注、三次采油接替等。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包括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封堵大孔道,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聚合物乳液微球等深部调驱技术实现深部控水稳油,化学复合驱技术进一步降低聚合物驱后残余油饱和度,蒸汽驱技术改善原油流动性,超覆驱和蒸馏等作用有效驱替聚合物驱后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泡沫复合驱技术有效地封堵高渗透性地层,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波及体积的同时增加洗油效率。未来,应加强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配套化、规模化、集成化应用。
[Abstract]:Polymer flood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for stable production in the high water cut period of the old oil field, but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flooding in the oilfield, nearly 50% of the geological reserves are still not taken ou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is more scattered and the development contradiction is more prominent. The main methods to study the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after the polymer flooding are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main measures for the potential recovery of residual oil after polymer flooding are stratified water injection, oil layer transformation, oil well reinjection, three oil recovery and so on. The main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 after polymer flooding include residual polymer reutilization technology after polymer flooding to block large pore channels, weak gel, colloidal dispersed coagulant, polymer emulsion microsphere and so on. The chemical compound flooding technology further reduces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after the polymer flooding, and the steam flooding technology improves the fluidity of the crude oil. The effect of overlying flooding and distil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place the remaining oil on the top of the thick oil laye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The foam composite flooding technology effectively plugging the high permeability formation and maximizing the same volume of the wave volum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tching, large-scale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EOR technologies.
【作者单位】: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分类号】:TE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海涛;宋丽;咸国旗;;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刚;唐洪明;陈华兴;李玉光;王珊;高建崇;;含聚污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储层伤害机理研究[J];海洋石油;2010年04期
2 李玉梅;陈开远;杨兆臣;马骥;孟凡宾;;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注采参数优化——以河南双河油田北块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6期
3 孙建永;;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6期
4 赵方剑;;二元复合驱油藏受效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3期
5 于群;;聚驱滞留聚合物对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影响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4年03期
6 杨海博;;含聚污水对回注储层的适应性研究——以海上某油田含聚污水回注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0期
7 刘义刚;唐洪明;陈华兴;张健;向问陶;高建崇;;聚驱油田产出聚合物对注入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1期
8 张弦;刘其成;张丽勤;车洪昌;郝春雷;;聚合物驱油后油藏新型驱油菌种驱油性能测定[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9 焦天宇;;聚驱后井网滞留区剩余油挖潜方式研究[J];中外能源;2013年12期
10 徐志涛;尹洪军;王小欣;赵欢;赵二猛;;大庆油田D区块聚合物驱渗流特征研究[J];当代化工;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娟明;聚合物驱后活性高分子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义刚;海上油田含聚污水回注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波;聚合物驱动态变化规律的定量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谷元伟;大庆油田北二西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孟思媛;L1井区聚驱剩余油分布及参数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4 王昕韵;聚驱后期改注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5 方群;低渗砂岩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定量描述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伟,王业飞,焦翠,戴彩丽,任熵,赵福麟;聚合物驱后的高效洗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运用[J];断块油气田;2005年05期
2 王业飞;熊伟;焦翠;何龙;由庆;赵福麟;;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3期
3 韩培慧;赵群;穆爽书;李治平;哈斯.巴特尔;;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途径的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5期
4 卢祥国;张云宝;;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6期
5 张洪强;吴文祥;;高浓度小段塞室内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甘肃石油和化工;2009年01期
6 王其伟,宋新旺,周国华,郭平,李向良,李焕臣,李雪松;聚合物驱后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试验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张磊,胡云亭,王文升,舒政,杨志彬,贾玉培;聚合物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挖潜技术[J];矿物岩石;2003年04期
8 赵福麟;王业飞;戴彩丽;任熵;焦翠;;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王业飞;由庆;冯刚;;聚合物驱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的测定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庞长英,徐国松,王志江,张德芳,宋建华,苏红江;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J];河南石油;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悦,魏新辉,周文胜,毛卫荣,符碧英;孤岛油田不同油藏及井网对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的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6期
2 徐学品,赵庆,黎锡瑜,曾俊;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J];断块油气田;2002年03期
3 庞长英,连军利,唐磊,张德芳;利用理想井组模型预测聚合物驱潜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4 陆先亮,周洪钟,徐东萍,李传新,姜颜波;聚合物驱提液与控制含水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3期
5 王其伟,陈晓彦,马宝东,林永红,张书栋;国内外聚合物驱水质研究概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5期
6 宋考平,陈锐,邓庆军,闫亚茹,康少冬;聚合物驱产量和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预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曹绪龙,李玉彬,孙焕泉,付静,盛强;利用体积CT法研究聚合物驱中流体饱和度分布[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8 姜毅,孙宝京,李拥安,崔向英,高长团;孤岛油田中二南区块聚合物驱的主要做法及效果[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4期
9 魏新辉,关悦,薛兆杰,周文胜,李拥安;孤岛油田中一区馆4单元聚合物驱注采调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6期
10 何庆申;聚合物驱斜井潜油电泵施工工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曙光;侠利华;乔书江;姚建;;聚合物驱含水变化与各类影响因素模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程宏杰;楼仁贵;陈丽华;;砾岩油藏七东_1区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3 常晓平;马玉霞;熊英;;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应用方法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4 姚坤乾;吴丽文;盖丽鹏;王涛;;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调整配套技术[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树荣;张强;雷阳;张晓东;;聚合物驱最优注入问题的一种分区优化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马艳;李洪生;代亚宏;柏红霞;黎锡瑜;;改善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策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7 孙建国;刘洪远;侯君;;低渗透窄小砂体油田聚合物驱适应性分析及初步认识[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晓东;李树荣;;基于控制向量参数化的聚合物驱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伊琳;王正欣;;河南油田双河V下聚合物驱油剂筛选评价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10 王艳涛;李萍;刘吉武;薛兆杰;徐萍;;交联聚合物驱在孤岛油田先导试验[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陈丽华 程宏杰;克拉玛依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王蕾 通讯员 程宏杰;聚合物驱提高低渗区块采收率[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焦念友;聚合物驱后采油大幅提高采收率[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张建平;大港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李丹;大庆采油六厂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初显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张玉立;聚合物驱后仍可大幅提高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记者 汪亚萍 特约记者 李建 通讯员 种占良;大港油田污水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完成[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朱丽杰;“骨头缝”里挤出滚滚油流[N];大庆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云普;聚合物驱动油升水降[N];中国石油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优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郭兰磊;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高静乐;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高丙坤;聚合物驱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徐学品;高含水期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李洁;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李宜强;聚合物驱大平面模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冯玉良;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海佳;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王者琴;聚合物驱动态指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聚合物驱动态变化规律的定量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曹肖萌;多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霞;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张俊法;濮12块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肖丽华;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6 李潇菲;聚合物驱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穆停华;交联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滕学伟;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安志杰;孤岛油田和胜坨油田聚合物驱优化控制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穆文志;粘弹性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996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9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