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渗透性对不同煤层气井产气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00:16

  本文选题:煤层气井 + 储层压力 ; 参考:《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煤层气开采研究主要有两个重要环节,其一是最大限度使煤储层中吸附态甲烷脱离煤基质表面,成为游离气,即煤层气解吸;二是使储层中转化为游离态的甲烷气体最大限度产出,即煤层气排采。而在生产中,后者往往对前者起着促进作用,因为煤层气解吸需要储层压力降低至临界解吸压力之下,目前采用的手段主要是排水降压,若压降漏斗不能向外延伸,煤储层压力降亦不能有效向远处传递,煤储层压力降将受到限制,煤层气亦不能解吸出来。通过对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储层压降特征、影响半径变化规律及产气量控制模型建立的研究,将对开采区煤层气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利用渗流力学原理,分析了煤层气垂直井与水平井随排采进行储层压降特征和压力分布规律。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以导水系数表征煤储层渗透性,建立其与煤储层在排采过程中的影响半径计算模型。在研究大佛寺储层孔、裂隙及渗透率特征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典型垂直井和水平井的历史排采资料,进行了排采阶段划分,通过模型计算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导水系数,然后根据Jacob公式计算垂直井影响半径,利用等面积转化得到水平井渗流边界,最后根据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及压降规律建立了气井产气模型并应用于大佛寺井田。分析大佛寺井田垂直井和水平井产气模型结果,两者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排采相近。煤层气直井排采曲线表现出“驼峰式”,最终计算产气量稳定在2200 m3/d左右;水平井排采曲线呈“单峰式”,计算结果显示最高产气量为34000 m3/d,排采曲线产气量随着井底流压的降低而增加,产气先增大再减小,符合煤层气井产气规律。产气模型在大佛寺井田中能很好的应用,并利用预测曲线对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提出调整建议,以提高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和延长稳产时间。
[Abstract]:There are two important links in the study of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One is to make the adsorbed methane in the coal reservoir escape from the coal matrix surface to become free gas, that is, the coal bed methane desorption; The second is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methane gas which is converted to free state in the reservoir, that is, coal bed methane exhaust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the latter often plays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former, because the coalbed methane desorption requires the reservoir pressure to be lowered below the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The main means used at present are drainage and pressure reduction, if the pressure drop funnel cannot extend outwards, The pressure drop of coal reservoir can not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to the distance, the pressure drop of coal reservoir will be restricted, and the coal bed methane can not be desorbed.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pressure drop, the law of influence radius chan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as production control model in coalbed methane well of Dafosi mine field will be of reference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in mining are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rcolation mechan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coal bed methane vertical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with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roundwater dynamics,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water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influence radius between coal reservoir and coal reservoir in the process of discharging produc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ore, fissure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afosi reservoir,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roduction discharge data of typical vertical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age of production discharge is divided, and the water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s of coal bed gas wells in different production stages are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Then the influence radius of vertical well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Jacob's formula, and the seepage boundary of horizontal well is obtained by equal area transform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nd the law of pressure drop, the gas production model of gas well is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Dafosi well field. The gas production model results of vertical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in Dafosi mine field are analyzed. The production curve of coal bed methane vertical well shows "hump type", and the final calculated gas production is about 2200 m3 / d, while the horizontal well drainage curve shows "single peak" ty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gas yield is 34000 m3 / d, and the gas produ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bottom hole flow pressure, and the gas production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hich accords with the gas production law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The model of gas production can be applied well in the Dafosi mine fiel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adjust the work system of coal bed methane well drainage and production in Dafosi mine field by using the prediction curv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gas production rate of the coal bed gas well and prolong the stable production time.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锦;姚甘宁;王丙勇;潘俊;杨晓军;;阜新地区煤层气井作业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0年02期

2 汪万红;郑玉柱;;陕西省吴堡矿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5期

3 谢学恒;樊明珠;王前阔;杨焦生;雷波;;煤层气井排采强度对产气量敏感性的数值模拟[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3年05期

4 常兴浩,宋凯;煤层气井取心技术及取心方式选择[J];钻采工艺;1997年01期

5 娄剑青;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年04期

6 张继东,盛江庆,刘文旗,任源锋;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年12期

7 田永东;煤层气井生产曲线的拟合和产量预测[J];中国煤层气;2004年02期

8 张永红,李玉魁,葛东;煤层气井机械捞砂技术[J];中国煤层气;2005年01期

9 邓红琳;;煤层气井取心工具的改进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10 康永尚;赵群;王红岩;刘洪林;杨慎;;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光杰;;低渗极难抽煤层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A];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惠宁;王胜利;梅永贵;周帅;杨波;;樊庄煤层气井专用电潜泵排采系统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清;赤凤启;;煤层气井施工技术浅析[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9年

4 雷华友;傅在林;;煤层气井空气动力造穴应用实践[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兴隆;刘明宇;宋一男;;煤层气井固井工艺新技术[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赵兴龙;;樊庄区块及其周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书恒;朱卫平;李忠城;吕建伟;陈江;郭东鑫;;柳林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向志;齐智虎;陈萍;;定向工艺钻进在煤层气井处理事故中的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任源峰;罗毅;;煤层气井液面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韩路;田洪现;;煤层气井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袁华;河南煤田局十年成煤层气井4000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康宁 记者 徐勤勇;古叙矿区大村煤层气井出气[N];泸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振杰 通讯员 王伟灿;河南钻井队在晋钻出300口煤层气井[N];河南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邹丽娜;4个月压裂99口煤层气井[N];大庆日报;2012年

5 王伟灿 曹伟海;打出日产2.8万立方米煤层气井[N];中国矿业报;2014年

6 韩学忠;中原油田获40口煤层气井压裂作业权[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王伟灿;河南省第一口煤层气井顺利竣工[N];中煤地质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董少华;新疆第一口煤层气井诞生[N];阿克苏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张凤英 苏丹丹;渤钻井下与瑞弗莱克合作煤层气井压裂[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吴敏;河南首个煤层气井点火投产[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拿云;煤层气井冰晶暂堵压裂可行性实验与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刘冰;煤层气井排采和射流负压作业的排煤粉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张双斌;基于“三场”耦合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理论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石瑞祥;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演化混沌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张芬娜;煤层气井产气通道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7 马飞英;JL煤田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刘新福;煤层气井有杆排采井筒煤粉运移规律和防煤粉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令双;基于时序分析的煤层气井参数预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刁秀芳;负压连续排煤粉系统地面综合作业泵车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袁安意;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曹红艳;煤层气井动液面回声自动测量仪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翁红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与消突时间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杰;渗透性对不同煤层气井产气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军;樊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差异主控地质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许伟;煤层气井产出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周琦忠;沁南樊庄区块煤层气井产气压力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徐鸿涛;煤层气井压裂后煤粉的运移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6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46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