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UGH2的石油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TOUGH2的石油运移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3年
基于TOUGH2的石油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付登伟
【摘要】:石油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资源,无论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对于国家的经济战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石油勘探难度和风险的加大要求人们进一步加深对石油运移聚集规律,尤其是对石油二次运移聚集规律的认识,尽可能准确地对勘探区域石油运移聚集的趋势进行判断,以期降低勘探的风险。而石油二次运移和聚集也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难点。传统上,研究石油二次运移和聚集主要是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但物理模拟实验难以实现对实际大多数地质条件的精确刻画,且具有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够灵活以及可重复性低等诸多不足。而数值模拟是理论、方法和技术高度综合的、动态的定量分析,在研究石油运移方面比物理模拟实验更能体现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的优势更加的明显。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模拟等温非等温条件下多孔介质或裂隙介质中,多组分、多相流及热量运移的三维数值模拟程序TOUGH2,利用其EOS8模块建立了理想张性断层系统的水-气-油三相流的二维剖面模型,并通过与前人的物理模拟结果对比,探讨了利用TOUGH2模拟石油运移的可行性。利用TOUGH2软件建立了滨里海盆地中区块的水-气-油三相流的二维剖面模型,分析了不同断层性质状况下,石油的迁移规律及聚集特征。结果表明,TOUGH2可以用来模拟和分析石油在张性断层系统中的运移规律及分布特征;与前人的物理模拟相比,基于TOUGH2软件的数值模拟除了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灵活等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物理模拟中的人为因素,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水-气-油三相流的运移模拟;对滨里海盆地中区块石油运移的模拟揭示了该区石油迁移的优势路径和该区可能的石油聚集区,同时也揭示了断层在不同性质状态下对石油迁移路径和聚集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林,王英民,蒋建平;油气运移计算机动态模拟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周生友;马艳;;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北部石炭纪巴什基尔期滩相灰岩基本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中国地质;2010年02期
3 何生,唐仲华,陈荣书,何炳骏;油气二次运移的浮力驱动数学模型在辽东湾地区的应用[J];地球科学;1993年05期
4 曾溅辉,王洪玉;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J];地球科学;1999年02期
5 孟繁有;;断裂输导特征及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6 张发强,罗晓容,苗盛,王为民,周波;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过程实验及机理分析[J];地质科学;2004年02期
7 施小清;张可霓;吴吉春;;TOUGH2软件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勘察;2009年10期
8 施小清;吴吉春;姜蓓蕾;王丽丽;王晶晶;;包气带中降雨入渗单相流和二相流数值模拟对比[J];工程勘察;2011年01期
9 郑艳梅;黄国强;姜斌;李鑫钢;;地下水曝气理论模型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07期
10 钱桂华;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来刚;东营凹陷油气运移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2期
2 李多丽,关平;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鹏;侯贵廷;潘文庆;琚岩;张庆莲;李乐;舒武林;;新疆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单衍涛;;埕北258井地质勘探成果浅析[J];才智;2009年19期
6 马小刚,王东坡,薛林福,王青海,王孔伟;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万晓龙,邱楠生,石硕,曾溅辉;东营凹陷超压体系中的岩性油气藏充满度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周小军,薛林福,王剑;井间断裂构造的计算机分析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杜春国;邹华耀;邵振军;张俊;;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成因机理与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牛建军;张晓培;杜立志;;稠油汽驱电位法动态监测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imu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thway heterogeneity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 migratio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张辉;金贝贝;林水清;左丽群;;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3 袁益让;杜宁;李长峰;韩玉笈;杨成顺;;运移聚集并行数值模拟软件系统[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罗晓容;;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5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6 G.Vasseur;;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OIL LOSSES DURING MIGRATION,PARTⅡ:MEASUREMENT OF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IN MIGRATION PATHWAY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裕红;罗晓容;潘坚;赵建军;王鸿军;;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姚一段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万志峰;蔡周荣;梁正中;刘维亮;罗继文;高惠君;;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地层压力特征分析[A];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卓;王振军;潘文辉;马红军;翟维江;;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新228区块整体调整中的应用[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刘宝静;张健;;塔里木盆地地温演化及生油窗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印;储层钻井液气体定量检测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程秀申;东濮古近纪伸展断陷构造样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慕小水;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朱宗良;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肖骏;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艳伟;浑善达克沙地GSPAC系统水汽热运移及能量平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继坤;安徽省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丛琳;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跃;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付强;红粘土路基水汽运移特性及防排水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明珠;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子;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超文;勘探专业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吕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7 张玮;基于GIS的石油勘探开发综合录井图处理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虎;塔北西部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洪光华;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凤菊;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富强,刘家铎,胡雪,吴梁宇;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油气[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付广,薛永超,付晓飞;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3 石广仁;;蒙皂石转化伊利石的数值模拟——溶解沉淀模型与化学动力学模型[J];沉积学报;2007年05期
4 倪新锋;陈洪德;韦东晓;;礁滩复合型气藏物质聚集分布及储层特征研究——以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为例[J];中国地质;2007年06期
5 张廷山;姜照勇;陈晓慧;;四川盆地古生代生物礁滩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J];中国地质;2008年05期
6 孙冬梅;朱岳明;许艳杰;;基于水气二相流的稳定饱和-非饱和渗流模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7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赵青芳;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全岩和干酪根的对比[J];地球化学;2005年06期
8 吕维先;渗流过程的分形模拟[J];地球科学;1993年05期
9 吴冲龙,张洪年,周江羽;盆地模拟的系统观与方法论[J];地球科学;1993年06期
10 李海龙,焦赳赳;海潮引起的滨海地区包气带气压周期性变化的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庆;陆相断陷盆地成烃与成藏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孙喜新;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平,周波,罗晓容;石油二次运移路径的模式分析[J];中国科学D辑;2004年S1期
2 刘洛夫,康永尚;运用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研究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油的二次运移[J];地球化学;1998年05期
3 刘伊克,常旭;盆地模拟水动力油气二次运移隐式多重网格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4 侯平;欧阳华;王震;张明军;林雅平;;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影响因素及形成动力学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1期
5 邓津辉,史基安,王有孝,王琪,郭雪莲;石油二次运移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6期
6 史基安,邓津辉,曾凡刚,王琪;石油二次运移物理模拟及运移特征分析[J];沉积学报;2002年02期
7 杨秀辉,杨成顺,刘新华;胜利油区滩海地区石油二次运移聚集模拟结果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3期
8 王汇彤;张大江;张水昌;宋孚庆;王培荣;张禹负;;油气二次运移地球化学常用参数变化规律的新认识——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的启示和思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3期
9 张发强,罗晓容,苗盛,王为民,周波;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过程实验及机理分析[J];地质科学;2004年02期
10 辛仁臣,姜振学,李思田;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石油二次运移与聚集过程物理模拟及结果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发强;罗晓容;苗盛;王为民;;石油二次运移物理实验[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基于TOUGH2的石油运移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