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新型旋转冲击复合钻井工具结构设计与运动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11:33

  本文选题:旋冲钻井 + 啮合棘轮 ; 参考:《机械强度》2017年02期


【摘要】:通过对旋转运动与往复运动转换机理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旋转冲击复合钻井工具,利用一对由啮合棘轮组成的冲击发生机构产生高频轴向冲击和振动,提供了一种将螺杆钻具的高速旋转与冲击器的高频冲击相结合的破岩方式。对冲击发生及能量传递机构、防掉及防磨扶正机构、动力及联动机构展开了详细的结构设计分析。利用Creo Parametric 2.0软件完成了冲击发生及能量传递机构三维实体造型及整体装配,并对其进行了运动仿真和室内原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冲击发生机构能够实现将旋转动力转化为从动件的往复冲击,工具工作原理可行,结构简单,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Abstract]:A new type of rotary impact compound drilling tool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between rotational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A pair of impact mechanisms consisting of meshing ratchet wheels are used to produce high frequency axial shock and vibration. A rock breaking method combining high-speed rotation of screw drill with high-frequency impact of percussion device is provided.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hock generation and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anti-wear and anti-wear mechanism, dynamic and linkage mechanism are carried out. Using Creo Parametric 2.0 software, the 3D solid modeling and integral assembly of impact generation and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are completed, and the motion simulation and indoor principle verification test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generating mechanism can transform the rotating force into the reciprocating impact of the follower. The tool is feasible in working principle,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基金】:中石化科技部前瞻项目,中石化科技部攻关项目资助~~
【分类号】:TE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忠伟;尹慧博;张海平;张仁龙;;缸体加热装配理论与实验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4年04期

2 杨鑫;袁茹;王莉;;基于ANN-MC方法进行弹性机构的动态强度可靠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3 成刚虎;王西珍;;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肘杆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15期

4 黄玮;冯蕴雯;吕震宙;冯元生;;考虑铰链运动副间隙的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模型[J];机械强度;2007年02期

5 袁新梅;孙起昱;王爱芳;胡春梅;;旋冲钻井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石油矿场机械;2007年03期

6 刘翠红,袁天兵,刘新元;双驱复合钻进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4年05期

7 菅志军,张玉霖,王茂森,戴树林;冲击旋转钻进技术新发展[J];地质与勘探;2003年03期

8 王克雄;冲击旋转钻井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99年05期

9 李良,黄建庄;水力冲击器的试验及分析[J];钻采工艺;1996年06期

10 陶兴华;冲击回转钻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钻采工艺;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平;刘晓丹;王甲昌;孙明光;;新型旋转冲击复合钻井工具结构设计与运动仿真研究[J];机械强度;2017年02期

2 侯圣;;影响液动旋冲工具井斜的因素及参数优化[J];石油矿场机械;2017年02期

3 王勇;;石油钻井应用旋冲钻进技术的可行性探索[J];化工管理;2017年07期

4 邹灵战;李维轩;焦志栓;李洪;卓鲁斌;;液力冲击工具在新疆玛湖地区提速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7年02期

5 王玉山;朱益辉;马英明;李波;;新式旋冲钻井提速工具开发与应用[J];石化技术;2017年01期

6 刘柏希;屈涛;张弦;;平面机构运动输出精度可靠性及寿命[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年01期

7 黄雪琴;孟庆昆;郑晓峰;;液动冲击器发展现状及在油气钻井应用探讨[J];石油矿场机械;2016年09期

8 范永斌;尹明德;丁奇;;含间隙六杆机构的运动精度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年08期

9 阎绍泽;向吴维凯;黄铁球;;计及间隙的运动副和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10 吴吉平;贺兵;胡威林;;直线运动机构轨迹可靠性灵敏度分析[J];机械传动;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恩刚;;电加热实现过盈配合的工艺改进[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年03期

2 成晓杰;;基于ABAQUS的套筒过盈配合有限元接触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2年02期

3 邢学强;;过盈装配在生产中的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索忠伟;殷琨;徐克里;于平;;射流式液动锤内部动力过程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雷,郭志勤,张景柱,谈献英;旋冲钻井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5年01期

6 李业农,施祖康;机构运动可靠度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3年01期

7 孟宪举,师忠秀,詹敏晶,张策;连杆机构运动误差概率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2003年01期

8 陈建军,陈勇,崔明涛,高伟,赵竹青;基于运动精度可靠性的平面四杆机构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9 罗继曼,孙志礼;对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模型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10 赵竹青;平面四杆机构的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龙;刘建华;;松南地区复合钻井技术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年02期

2 李小洁;;有关复合钻井技术在油田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8期

3 曾庆真;张杰;;双驱复合钻井技术在海拉尔盆地古潜山构造带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3期

4 闫铁;常雷;毕雪亮;刘维凯;陈要辉;柳迎斌;;复合钻井技术在庆深气田的应用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7年02期

5 刘志伟;唐向阳;;滑动导向复合钻井技术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6 王希勇;朱礼平;胡大梁;任治胜;张毅;;复合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8年11期

7 石艺;;复合钻井技术在庆深气田突破深层[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6期

8 张生军;谢润成;贺鑫;王世泽;李永寿;;川西地区复合钻井技术地层适应性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2期

9 高鹏飞;张盛良;闫立伟;;复合钻井技术在油气田的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10 胡大梁;彭敬国;李朝辉;刘伟;;河坝区块复合钻井技术应用及分析[J];天然气技术;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光宇;;导向复合钻井技术[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惠林 赵毓 殷杰;西部钻探——推广应用复合钻井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许忠 边文辉 吕晶;吐哈油田创新复合钻井技术 4年节约成本7500万元[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马献珍;复合钻井技术在镇泾油田显威力[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吕晶 通讯员 赵晓东;复合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通讯员 黄延兵;渤海钻井四公司推广复合钻井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许峰 陈崎峰 何斌;河南油田实施复合钻井新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记者 师啸;吐哈指挥部100万元重奖技术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吕晶邋惠林 通讯员 王文锐;西部钻探GW18队特色技术成功应用哈国[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通讯员 李颖;渤海钻二科技成果海外应用成效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记者 王巧然 通讯员 张建义 罗永华;渤海钻探科技成果大丰收[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铭金;伊通地区复合钻井技术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欣伟;复合钻井PDC钻头破岩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许云龙;吉林油田复合钻井技术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刘伟杰;复合钻井技术机理分析及动力学仿真[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童安平;复合钻井钻柱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云海涛;大庆徐深气田提高钻速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081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81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