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层力学参数反演和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
[Abstract]:How to determine the ge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deep coal seam is the key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gas drilling shaft.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GSI and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 of retrieving the ge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deep coal seam, and analyzes the stability of Jurassic carbonaceous mudstone and coal seam by elastic-plastic method combined with nitrogen drilling in DB1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SI of Jurassic coal in Ichikrik block in Tarim Basin is between 450.55 and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is about 1 560,2 850 MPa. After borehole drilling, there is a plastic zone around the carbonaceous mudstone and coal seam. The plastic zone around the carbonaceous mudstone layer is about 1.37 times of the borehole radius, and the plastic zone around the coal seam is about 2.07 ~ 2.59 times the borehole radius. Stress relaxation in plastic zone reduces confining pressure and weakens the ability of jointed rock mass to resist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If the allowable plastic radius of engineering is equal to 1.5 times the radius of borehole as the critical condition, the coal seam will collapse and lose stability in a large area after borehole drilling, so it is not suitable to use gas drilling, and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causes hole expansion of carbonaceous mudstone. The hole can remain stable after expanding.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LN142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5121110001)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基金(14ZB0060)
【分类号】:TE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民;;浅谈气体钻井工艺技术流程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 窦金永;宋瑞宏;;国内外气体钻井发展历程及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2期
3 窦金永;韩玉安;;国内气体钻井设备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2期
4 韩福彬;刘永贵;王蔚;;大庆深层气体钻井复杂事故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2010年04期
5 刘博伟;孟英峰;李皋;魏纳;刘金龙;汪传磊;;气体钻井环空携水能力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7期
6 唐贵,雷桐,舒秋贵,孟英峰;气体钻井井筒与地层流动耦合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4期
7 杨智光,赵德云,刘永贵,陆凤德,安明玉;大庆外围深层实施气体钻井的可行性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09期
8 董耀文;陈次昌;黄小兵;;气体钻井冲蚀磨损试验中试验砂的配制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0期
9 朱礼平;卫亚明;冯靓;刘绘新;李永杰;;随钻监测技术在气体钻井中的应用[J];海洋石油;2008年04期
10 王延民;李皋;李永杰;黎强;郑茂桃;;气体钻井排砂管线优化设计[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烨;;PDC钻头在气体钻井中的应用调研与展望[A];黑鲁石油学会钻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小兵;熊建新;陈次昌;;气体钻井钻具冲蚀磨损试验装置[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泽山 通讯员 贺晓;气体钻井引领油气钻井新潮流[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王明伟邋首席记者 高淑华;气体钻井设备进入油区试验[N];盘锦日报;2008年
3 黎昌华 王波;川西气体钻井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石化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 王树江;胜利西部新区哈山3井气体钻井提速提效成功[N];科技日报;2012年
5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尚立 邓斌;川庆钻探气体钻井装上安全“透视眼”[N];中国石油报;2012年
6 刘泓波邋通讯员 唐油川;听钻井人讲述气体钻井[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周泽山;气体钻井提速保储层效能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王明伟;气体钻井设备在辽河油区展开试验[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 曹强;胜利油田首口产层气体钻井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邓斌 董仕明;川庆钻探连续循环气体钻井系统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书瑞;大庆油田气体钻井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姚建林;气体钻井环空流场分析及岩屑对管柱的冲蚀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舒小波;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及仿生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春雷;辽河油田潜山地层气体钻井工艺及现场试验[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明;基于ZigBee的气体钻井地层出水模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涌博;气体钻井在吉林油田深层气藏中的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4 张柳;辽河大民屯潜山地层气体钻井雾化钻液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徐小祥;气体钻井井下随钻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孙爱生;气体钻井井筒岩屑重复破碎及运移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罗整;气体钻井岩屑对钻具和井口设备冲蚀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巴彬;气体钻井中下部钻具冲蚀失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9 符攀;气体钻井钻杆完井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陶丽杰;气体钻井流动参数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182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18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