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沧东凹陷始新统孔店组二段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发布时间:2018-08-23 21:13
【摘要】: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泥岩和泥晶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大部分因为发育规模小(镜下尺度),在岩心观察中很容易被忽略掉。本文以沧东凹陷G108-8井孔店组二段(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集的镜下观察和精细岩心描述,识别出同沉积微断裂、液化岩脉、微褶皱变形、微重荷变形和杂乱变形等多种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总体表现为规模小、垂向无明显重力流砂体伴生、原地成因、沉积纹层发育等特点。从应力调节方式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划分为上覆应力卸载、侧向应力挤压和层内应力释放等3种类型,不同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对不同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沉积环境变化、预测重力流方位,对深水细粒沉积岩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s of soft sediments in lacustrine deep-wate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mudstone and mud-grained carbonate rocks. Most of them are easily neglected in core observation because of their small scale (under mirror scale). In this paper, the fine grain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G108-8 well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 are studied. Through intensiv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fine core description, the synsedimentary micro-faults, liquefied veins and micro-fold deformation are identified.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soft 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uch as micro-heavy load deformation and clutter deformation.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s of soft sediments in deep wate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small scale, no associated vertical gravity flow sand bodies, in situ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grain. Considering the stress regulation mode,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soft sedi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verburden stress unloading, lateral stress extrusion and in-layer stress release. The different formation mechanism is the response to the change of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de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soft sediments in lacustrine deep-wate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the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hange can be restored, the direction of gravity flow can be predicted, and it is also of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deep-wate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08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15CX06004A)联合资助~~
【分类号】:P588.2;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巨银娟;张小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滑塌变形特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2 田媛;钟建华;王书宝;陶红胜;刘韶光;李勇;孙宁亮;邵珠福;倪良田;毛毳;葛玉柱;陈彬;曲俊利;王桂林;;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及其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5年04期

3 刘金华;吴立峰;乔力;孙秀会;孙晓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沉积模式研究[J];地质论评;2014年05期

4 杜芳鹏;刘池洋;王建强;熊林芳;李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2014年02期

5 李勇;钟建华;邵珠福;毛毳;;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研究[J];地质论评;2012年05期

6 乔秀夫;郭宪璞;李海兵;苟宗海;苏德辰;唐哲民;张伟;杨光;;龙门山晚三叠世软沉积物变形与印支期构造运动[J];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7 王化爱;刘广春;杨玉平;孟玮;;蒙古国南贝尔凹陷泥质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沉积序列[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6期

8 鄢继华;崔永北;陈世悦;;几种常见震积岩相标志在模拟实验中的识别[J];沉积学报;2009年06期

9 石亚军;陈武杰;曹正林;李红哲;王斌婷;黄思静;;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引发的勘探启迪[J];地质学报;2009年08期

10 岳信东;林春明;李艳丽;徐深谋;张志萍;漆滨汶;王秀林;张放东;;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振杰;滇中中元古代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婵;陈西泮;吕政;胡昱;;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敏感性评价[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2 TIAN Hongshui;ZHANG Shenhe;ZHANG Aishe;;Test Investigation on Liquefied Deformation Structure in Saturated Lime-Mud Composites Triggered by Strong Earthquake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6期

3 肖胜;肖传桃;梁文君;田宜聪;韩超;;柴西南地区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J];科技通报;2016年11期

4 G.Shanmugam;;The seismite problem[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16年04期

5 杨柳;郑希民;易定红;王朴;杨平;;柴达木盆地西南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6 谭先锋;蒋威;吴康军;况昊;冉天;王佳;赵欣;张勤学;;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下干柴沟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4期

7 乔秀夫;姜枚;李海兵;郭宪璞;苏德辰;许乐红;;龙门山中、新生界软沉积物变形及构造演化[J];地学前缘;2016年06期

8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J];地层学杂志;2016年03期

9 杜芳鹏;王建强;牛军强;谭富荣;杨创;闫明明;;羌塘地块东南部上三叠统巴贡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陈斌;李勇;王伟明;李海兵;苏德辰;颜照坤;;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J];地质学报;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浩;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松树林地区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朱卫平;内蒙古中部白音希勒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洪水;王华林;祝介旺;杨传成;吕明英;张慎河;;山东安丘地区软土震陷及地震产生的土层构造新启示[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2 邵珠福;钟建华;范莉红;李勇;刘宝;李竹强;罗可;王韶洁;;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沙河街组三段震积岩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4年03期

3 付金华;邓秀芹;楚美娟;张海峰;李士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3年05期

4 TIAN Hongshui;ZHANG Zengqi;ZHANG Banghua;ZHU Jiewang;SANG Zhongxi;LI Hongkui;;Tectonic Taphrogenesis and Paleoseismic Records from the Yishu Fault Zon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aledonian Movement[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3年04期

5 陈飞;胡光义;孙立春;樊太亮;高志前;于喜通;庞正炼;;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沉积学报;2012年06期

6 李勇;钟建华;邵珠福;毛毳;;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研究[J];地质论评;2012年05期

7 田景春;王文之;王峰;王卫红;张锦泉;;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庆阳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古地震变形构造及砂体叠置关系[J];古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8 吕洪波;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山东胶南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J];地质论评;2012年01期

9 乔秀夫;郭宪璞;李海兵;苟宗海;苏德辰;唐哲民;张伟;杨光;;龙门山晚三叠世软沉积物变形与印支期构造运动[J];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10 苏德辰;孙爱萍;;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J];古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林福;孙晶;陈长伟;徐兴科;孟庆龙;闫青华;;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一、孔二段构造沉积演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2期

2 狄富春;;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3 那忠义;;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6期

4 冯动军;周洪瑞;肖开华;李秀鹏;王丹丹;;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双介质储层特征及有利开发区优选[J];现代地质;2014年03期

5 庞宏磊;李德敏;孟祥豪;;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上三叠统须二段储层评价[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04期

6 付广;李晓伟;;源外上生下储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泉二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年01期

7 司马立强;赵辉;谢丽;;川中南部嘉二段气藏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5年11期

8 王睿婧;刘树根;张贵生;孙玮;;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气源判定及成藏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9 吴勇;周路;张以明;胡红;王丽君;;吉尔嘎朗图凹陷吉东地区腾二段地震储层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8年11期

10 谭桂花;;苏仁诺尔油田S区块南二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守权;;古叙矿区两河矿段开展二段流化床生产硫磺中试的必要性[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2 傅勤斌;冯兵;余素萍;;焦油二段出口温度控制方案工艺选择[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明义;邓宏文;胡立;邵明礼;;英台断陷北部营城组二段火山碎屑岩层序地层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王梓坤;;论大学精神[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5 王梓坤;;论大学精神[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翰轩 通讯员 汪文富;路内路外齐头并进[N];首都建设报;2007年

2 实习生 崔嵬 记者 金姝;第二段录取8月开始[N];吉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艾木子 整理;2010年升段名单[N];围棋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杜恒;张立称雄 唐奕封后[N];围棋报;2007年

5 菅李峰;卡堵水技术成为增油新亮点[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杜恒;国家队选拔赛结束[N];围棋报;2006年

7 记者 黄颖 缪琴;后天起二环路开通两条环线公交[N];成都日报;2007年

8 记者 刘英;大港油田储量高峰期工程攀上高峰[N];中国石油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峥嵘;川西凹陷新场须二段深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岩体破裂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文;英台—大安地区黑二段地震解释与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程利远;莫里青油田西北缘双二段开发技术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超;岔路河双二段致密气成藏机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刘宇;英台气田营二段致密气藏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刘光迪;川西白马庙地区须家河组一、二段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刘明义;英台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二段沉积特征与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吕东美;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二段烃源岩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8 孙铭浩;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孔二段构造圈闭及成藏条件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陈飞;安岳—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彭旋;查干凹陷苏二段储层特征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9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199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