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空心微珠低密度水泥环完整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7 05:57
【摘要】:为了提高空心微珠低密度水泥环的长期封固能力,开展了循环载荷及高内压工况作用下的水泥环完整性试验研究。利用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采用轴向循环加卸载的方法,分析了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水泥石的损伤形变规律;在试验基础上,结合厚壁圆筒理论,分析了高内压工况下水泥环的封固完整性。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加卸载与高内压工况均能使空心微珠低密度水泥环丧失力学封固完整性。为此,优选了可分散性纤维FK对空心微珠低密度水泥浆进行增韧改性,改性后的水泥浆性能良好,可满足固井施工要求;增韧水泥石的抗拉强度、协调形变能力和承压能力均有所提高,弹性模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可分散性纤维FK增韧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提高低密度水泥环完整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化手段。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sealing ability of hollow microbead low density cement ring, the integrity test of cement ring under cyclic load and high internal pressure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riaxial rock mechanics test system and 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he damage and deformation laws of cement stone during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 analyzed. The sealing integrity of cement ring under high internal pressure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high internal pressure can make the hollow microbead low density cement ring lose the mechanical seal integrity. Therefore, the dispersed fiber FK was selected to toughen and modify the hollow microbead low density cement slurry. The modified cement slurry has good properties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ementing operation,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oughened cement stone can be improved.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compression capacity are improved,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is decrea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ghening effect of dispersible fiber FK is better,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optimization mea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integrity of low density cement ring.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库车油气开发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相渗流理论的环空气窜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编号:5157041530)资助
【分类号】:TE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陈瑶;靳建洲;江乐;丁峰;袁雄;;页岩气井体积压裂条件下的水泥环界面裂缝扩展[J];石油学报;2017年01期

2 李进;龚宁;李早元;韩耀图;袁伟伟;;射孔完井工况下固井水泥环破坏研究进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6年06期

3 张景富;吕英渤;刘硕琼;徐明;张强;李勇;;水泥环力学参数与载荷间的适应性[J];石油钻采工艺;2016年05期

4 刘仍光;张林海;陶谦;周仕明;丁士东;;循环应力作用下水泥环密封性实验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6年04期

5 步玉环;宋文宇;何英君;沈兆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质量评价方法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15年05期

6 初纬;沈吉云;杨云飞;李勇;高德利;;连续变化内压下套管-水泥环-围岩组合体微环隙计算[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3期

7 赵效锋;管志川;廖华林;吴彦先;;交变压力下固井界面微间隙产生规律研究[J];石油机械;2015年04期

8 刘学鹏;张明昌;冯明慧;刘伟;丁士东;韩进东;;复合空心微珠低密度水泥浆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4年06期

9 范伟华;符自明;曹权;鲜明;廖长平;范成友;;相国寺储气库低压易漏失井固井技术[J];断块油气田;2014年05期

10 刘洋;严海兵;余鑫;冯予淇;范伟华;;井内压力变化对水泥环密封完整性的影响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博文;交变荷载与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疲劳损伤机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文潇;纤维素纤维混凝土耐久性、高温抗爆裂及徐变特性[D];东南大学;2015年

2 吴健;固井水泥环密封完整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3 张钦;水平井多级压裂环空窜流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刘达列;疲劳破坏的连续性损伤力学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娟;郭辛阳;步玉环;;变内压条件下膨胀水泥与地层机械性能的匹配[J];当代化工;2017年07期

2 刘硕琼;李德旗;袁进平;齐奉忠;沈吉云;郭满满;;页岩气井水泥环完整性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3 刘奎;高德利;曾静;房军;王宴滨;;温度与压力作用下页岩气井环空带压力学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2017年03期

4 李早元;祁凌;刘锐;辜涛;孙劲飞;;空心微珠低密度水泥环完整性试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7年03期

5 李鹏晓;孙富全;何沛其;夏元博;曾建国;;紧密堆积优化固井水泥浆体系堆积密实度[J];石油钻采工艺;2017年03期

6 张林海;刘仍光;周仕明;陶谦;;模拟压裂作用对水泥环密封性破坏及改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3期

7 沈吉云;石林;李勇;刘硕琼;江乐;;大压差条件下水泥环密封完整性分析及展望[J];天然气工业;2017年04期

8 汪海阁;葛云华;石林;;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现状、挑战和“十三五”发展方向[J];天然气工业;2017年04期

9 丁志伟;杨俊龙;汪瑶;纪宏飞;袁雄;饶开波;;低温高强韧性水泥浆在致密油水平井的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7年02期

10 杨川;石庆;袁吉祥;余纲;龚孝林;廖长平;;塔北地区超深井低压易漏长封固段固井技术[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臣;硫酸盐对胶结充填体早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旭绒;矿山腐蚀环境中混凝土材料结构性能劣化机理试验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和;固井套管及水泥环力学完整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杨非池;光伏组件硅电池的疲劳损伤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鄢标;指向式导向工具主轴力学分析与仿真[D];长江大学;2016年

4 陈杰;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欢喜;氯盐环境PC结构中钢绞线的腐蚀疲劳损伤演化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孙刚;风力发电起重机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凌青松;基于荷载谱的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梁端疲劳寿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航宇;风力发电变压器连线杆振动疲劳断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赵志国;全回转起重机长桁架起重臂的起重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刘晓娟;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焊接球节点网架结构疲劳寿命估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天寿;陈平;王旭东;郭昭学;刘智强;;页岩气储层井周孔隙压力传递数值分析方法[J];石油学报;2016年05期

2 刘奎;王宴滨;高德利;李星君;张勇;;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对井筒完整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6年03期

3 才博;赵贤正;沈华;赵安军;蔡军;吴刚;王东明;钟小军;罗玉财;;束鹿凹陷致密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J];石油学报;2015年S1期

4 翟晓鹏;楼一珊;曹砚峰;文敏;;蠕变岩层地层刚度和松弛时间对套管外挤力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5年10期

5 田中兰;石林;乔磊;;页岩气水平井井筒完整性问题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15年09期

6 初纬;沈吉云;杨云飞;李勇;高德利;;连续变化内压下套管-水泥环-围岩组合体微环隙计算[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3期

7 赵效锋;管志川;廖华林;吴彦先;;交变压力下固井界面微间隙产生规律研究[J];石油机械;2015年04期

8 杨硕;李培超;宋付权;卢德唐;;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技术概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9 刘望举;;体积压裂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年08期

10 刘合;王峰;王毓才;高扬;成建龙;;现代油气井射孔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2 黄鹏飞;钢筋混凝土在环境腐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陈拴发;高性能混凝土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巨龙;纤维素纤维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性能试验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2 秦伟;高水压山岭隧道衬砌损伤机理与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 于俊超;工程纤维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3年

4 李乐;高压油气井套管磨损对抗内压强度的影响分析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罗玉财;固井顶替效率数学模型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侯卓识;水平井固井顶替钻井液滞留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7 李东海;磨损套管抗内压强度弹塑性研究及其风险评估[D];长江大学;2012年

8 胡国强;中低强度混凝土抗冻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青松;宝力格巴19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林波;水泥石力学性能与井下工况条件适应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策;抗腐蚀水泥的研究和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1989年01期

2 王群;;我国低密度水泥研究与应用概况[J];钻采工艺;1991年02期

3 杨远光,郭小阳,张玉隆,廖刚;抗腐蚀低密度水泥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1年02期

4 陈英;舒秋贵;;低温微细低密度水泥的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年12期

5 赵凯民,倪荣富;低密度水泥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1989年03期

6 雷鑫宇;陈爽;陈大钧;齐志刚;李卉;杨武;;新型实心低密度水泥研究[J];应用化工;2014年04期

7 王群;;漂珠低密度水泥应用研究与效果评价[J];钻采工艺;1992年01期

8 杨振科;郭小阳;李早元;丁玉杰;;提高粉煤灰低密度水泥体系早期强度的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周仕明;微硅漂珠复合低密度水泥体系的探讨[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9年06期

10 何树山;程荣超;王瑞和;步玉环;;养护环境对漂珠微硅类低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世杰;微硅水泥体系的开发及其现场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美洁;低密度水泥石声学特性与强度性能的室内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韦庭丛;漂珠低密度水泥石外掺料及孔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林銮;漂珠低密度水泥石力学性能分析和材料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4 冯建月;高温地热井微珠超低密度水泥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206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06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b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