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成品油库复合式油气回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8 19:52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石油成为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的血液。我国作为石油大国,2014年原油产量20949万吨,原油加工量45642万吨,成品油产量达28491万吨。火车和汽车承担着较大的油品运输量,在鹤管装车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扰动,随着油品的不断增加,罐内油气因压力升高,呈正压而被不断地挤出罐外,造成大量的油气挥发。做好油气回收技术研究工作,不但可以减少油气对人体的伤害,而且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本研究从油气回收系统安全性、环保性与经济性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了油气挥发所带来各类问题,阐述了油气回收系统应用实施的必要性及优越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四种回收型油气回收技术: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的回收效率及技术难点。(2)通过实地调研,对比了三家较有资质油气回收企业的专利技术,并从投资成本、回收效果,维护费用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设备。(3)详细阐述了西安某成品油库火车装车系统的机械设备及油气回收技术。(4)分析了油气回收装置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并得出随着装车量的增加油气回收设备资金回收期将减短。
[Abstract]: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il has become the blood of soci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s a major petroleum country, China produced 209.49 million tons of crude oil, 456.42 million tons of crude oil and 284.91 million tons of refined oil in 2014. The train and the automobile bear a large amount of oil product transportation, which will produce severe disturbance during the loading of crane pip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oil products, the oil and gas in the tank are extruded out of the tank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and positive pressure,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oil and gas volatilization. Doing well the research work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harm of oil and gas to human body, but also have better environmental benefit,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It is fully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policy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type. The requirements of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cie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y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all kinds of problems caused by oil and gas volatilization, and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four kinds of recoverable oil and gas recovery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absorption method, adsorption method, condensation method,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 (2)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atent technology of three more qualified oil and gas recovery enterprises is compared, and the scheme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investment cost, recovery effect, maintenance cost, etc. Finally, the oil and gas recovery equipment with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method is selected. (3)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oil gas recovery technology of train loading system of a finished oil depot in Xi'a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4)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oil and gas recovery unit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covery period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equipment will be short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capacity.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健;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的探讨[J];石油商技;2000年06期

2 张伟,张国瑞;推动油气回收事业 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J];节能与环保;2002年05期

3 黄峗;张赞牢;;冷吸式油气回收技术的思考[J];石油商技;2002年01期

4 ;如何选定油气回收方案?[J];中国石油石化;2003年04期

5 孙明山,王万波;油气回收技术方案的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4年08期

6 邹宏梅;油气回收技术在加油站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年03期

7 崔平;油气回收利国利民[J];环境经济;2004年05期

8 邢巍巍;浅谈油气回收技术及其意义[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06期

9 李德旭;赵燕;;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现状[J];现代化工;2006年S2期

10 邹松林;;谨防油气回收走弯路[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海涛;;油气回收技术在港口油品码头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9年

2 邢巍巍;;浅谈油气回收技术及其意义[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张贤彬;杜国栋;王天健;孙新红;鹿野;;气体膜技术在油气回收的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耿红;高洁;高山;王轩雅;;港口油气回收综合效益估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邱春霞;高洁;王轩雅;;我国码头油气回收管理政策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6 刘伟炜;;浅析加油站油气回收检测的必要性[A];2013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宋继武;;轻油装车油气回收工艺探讨[A];石油化工应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8 王江龙;杜国栋;王天健;;膜法油气回收在油库和炼厂的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鹿野;杜国栋;王天健;;膜技术在加油站油气回收上的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曹东辉;孔祥强;杨前明;;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与进展[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平;油气回收利国利民[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高 朔;油气回收形同虚设 每年损失10多亿元[N];中国汽车报;2003年

3 辛华;中石油首套油气回收装置在大连竣工[N];中国工业报;2007年

4 张华 陈铁;我国首套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新标准通过审定[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李可镜 通讯员 王鹤;积极推广和应用油气回收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王京邋通讯员 郭朋;北京销售油气回收系统投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王晶;立体解决方案帮助中国油气回收[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葛金华邋杨铁平;“油气回收”节能降耗显神功[N];常州日报;2007年

9 王京;华北销售完成站库油气回收改造[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记者 尹江勇邋实习生 岳玲燕;我省油气回收技术助力绿色奥运[N];河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韦海燕;车载油气回收装置回收理论与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黄维秋;油气蒸发排放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月;石油企业油气回收实施方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刘俊;基于温度及流量信号的油气回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牟松娟;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康凯;膜分离技术在装车尾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5 郭奇;成品油库复合式油气回收系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谢红岩;吸收法油气回收过程汽液平衡数据测定与工艺优化[D];天津大学;2009年

7 王伟;超重力机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叶;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林蕾;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吸收效果[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赵宇飞;油气回收在成品油装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5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5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