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56块致密油油藏井网整体压裂研究
[Abstract]:The tight oil reservoir h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lithology, low permeability, low natural productivity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 good effect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by conventional transformation to form a single fracture,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velop. It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develop tight oil reservoir by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l fracturing reconstruction of horizontal well pattern to change the fluid percolation mode fundamentally. At present, the integral fracturing technology of horizontal well pattern has been the basic technical thinking that must be adop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oil reservoir.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oil reservoir of tuff in block Ma 56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is stable,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 and high porosity, ultra-low permeability, high oil saturation and high brittleness index,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l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horizontal well pattern. The mai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of Ma 56 block draws lessons from similar reservoir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Ma 56 block adopts a set of development layer failure development. Reservoir engineering method is used to demonstrate reservoir failure development recovery and reasonable single well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integral volume transformation", using regional stress analysis, fracture monitoring data, reservoir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ctual fracturing effect analysis, the main well layout parameters, such as horizontal well spacing, azimuth and horizontal section length, are determined. The whole volume reformation requirement of "reservoir fracturing is completely broken and no pressure channeling" is realized. The reasonable working system and stabl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horizontal well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t is confirmed that "controlled press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adopted in production to prevent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and to prolong the self-blowout period to ensure the post-pressure-pressure effect. Finally, the stag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is carried out, with emphasis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several key indexes, such as productivity influencing factors, decreasing law, oil recovery and so on, which can best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宝京,周文胜,薛兆杰,魏新辉,关悦;特高含水期井网适应性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7期
2 裴素安;;断块油藏合理井网论证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3 王伯军;张士诚;李莉;;基于地应力场的井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4 吕爱民;姚军;范海军;杜殿发;;海上油田矢量井网研究初探[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3期
5 王力;;朝阳沟油田井网潜力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6 刘志森;刘德华;;模糊数学在元48井区井网选择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5期
7 温庆志;曲占庆;齐宁;卢云霄;;考虑启动压力的菱形井网整体压裂优化设计[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8 龚姚进;;多井型油藏井网优化方法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8年02期
9 周书院;陈雷;解立春;袁海龙;;安塞油田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10 杜伟;;特高含水期井网综合利用方法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前华;杨正明;徐轩;田文博;张亚蒲;;较均质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龙;李世辉;王改娥;袁国伟;贾剑波;贾晓伟;;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卫华;姚运生;李家明;梅建昌;;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A];2007年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摘要集[C];2007年
4 郑伟;姜汉桥;陈民锋;涂兴万;马佳;;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及井间距的确定[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田文博;杨正明;徐轩;肖前华;滕起;;特低渗透油藏矩形井网有效驱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朱维耀;王志平;;不同井型矢量井网产能计算新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卫华;王秋良;李井冈;罗俊秋;郭熙枝;;三峡井网水位潮汐差异与含水层参数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刘磊;李彦录;罗军;郭锦利;袁国伟;张军;;低渗透油藏综合量化评价井网适应性的探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陈华;张建娜;于博;樊辉;阮金凤;王新星;阎娜;;姬塬油田长6油藏水平井立体井网开发技术的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高强;耿辉景;邵晓岩;郭西锋;侯景涛;张战雨;刘玉峰;马宏伟;;吴起地区致密油效益建产技术研究[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孙国华 通讯员 刘贞喜;全市地下水盐动态监测井网检查完成[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2 姜化明 高爱霞;胜利东辛井网优化成稳产法宝[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邹水平;稳定东部:井网治理事半功倍[N];中国石化报;2002年
4 宋淑慧 张媛;巧织井网捞“油鱼”[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郭影;水平井,为何渐成新宠?[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通讯员 吴泽波邋本报记者 仇国强 张晓燕;水平井破解难动用储量开发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胡占辉 许洪梅;大庆水平井测试新技术应用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3年
8 陈和平 李星民;海外大型超重油油藏水平井规模上产开发技术 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2年
9 奚震 马献珍;挑战水平井更长水平段[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通讯员张惠林 范乘浪 宋宏伟;西部钻探30625队 完成哈国高难度水平井[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艳昌;杏南扶杨油层有效开发方式及过渡带井网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孙联中;考虑压裂缝的低渗透油藏井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汤昌福;面积井网油藏流线模拟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刘峰;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油井产能及合理井网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李克智;大牛地低渗气田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袁鹏;杜84区块超稠油水平井钻采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孙志宇;水平井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裂机理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王寿平;水平井渗流理论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9 温杰文;气体钻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李军诗;压裂水平井动态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仲奇;虎狼峁区长6油田开发方式及井网适应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高建武;王家川油田平崾岘区块注水开发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3 陈晓冬;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层系、井网适应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何斌;M15-1区块水平井开发规律及井网适应性评价[D];燕山大学;2016年
5 张景涛;大庆M15-1区混合井网注采参数及开发指标优化[D];燕山大学;2016年
6 王吉晨;黑A区块压裂水平井井网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舒圣荐;喇嘛甸油田Z块特高含水期层系细分井网重构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宋文;鄂尔多斯盆地H油田M井区长9油层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9 倪威;水平井井网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10 姚婷;深水油藏井网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9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5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