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微震特性的断层检测技术(英文)

发布时间:2018-12-15 18:59
【摘要】:对非常规油气藏,断层既可以成为油气的流通通道,也可能成为油气藏开采开发的阻碍,体现在(1)导致压裂液的滤失;(2)导致储层水淹;(3)诱发小型地震。因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响使得部分小型断层无法被有效检测,该类断层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变得异常活跃并释放出大量的微震。为此,本文总结出一种融合微震时空特征、相对震级、震源机制、振幅、频率的天然断层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储层力学机理分析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激发的力学环境,并得出其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引入微地震相对震级的算法对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活动所致的微地震事件进行标定,并基于地震位移理论分析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所致微震的动力学特征,得出其在频率和振幅存在的差异。通过微地震地面和井中监测实例的应用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地达到对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识别的目的。
[Abstract]: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faults can be either a passage for oil and gas flow or a hindrance to oil and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 which can be reflected in (1) filtration of fracturing fluid, (2) reservoir flooding and (3) induced small earthquake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resolution, some small faults can not be detected effectively, and these faults become very active during fracturing and release a large number of microearthquakes.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 natural fault identification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ive magnitude, focal mechanism,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microearthquake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reservoir mechanics, this method analyzes the mechanical environment of natural faults and fracturing fractures, and obtains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law of natural faults and fracturing fractures.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caused by natural faults and fracturing fractures are calibrated by introducing the algorithm of relative magnitude of micro-earthquakes,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earthquakes caused by natural faults and fracturing fractur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eismic displacement theory. The differences in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ground and well monitoring examples,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natural faults and fracturing fractures.
【作者单位】: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实验室;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China(No.2016ZX05023-004)
【分类号】:P631.4;TE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东;陈波;姜福兴;;微地震工程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2 刘建中,王春耘,刘继民,赵玉武,刘志鹏;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3 T. Wallroth ,朱成宏;用注水激发的微地震描述裂隙储层[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6期

4 刘建安,马红星,慕立俊,邱筱琳;井下微地震裂缝测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5年02期

5 王亚娟;张华光;王成旺;刘利霞;邓军;胡淑娟;;利用微地震测绘和压裂模拟分析进行水力裂缝增长动态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6年10期

6 朱卫星;;相关滤波在微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2期

7 黄今;苏华友;沙椿;何刚;郝名扬;;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1期

8 周仲礼;王琪;殷静;范谭广;谈伟敦;;用微地震发现高速岩性及识别油气[J];吐哈油气;2008年03期

9 黄今;苏华友;卢国胜;杜林;范波峰;;采动过程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02期

10 黄克献;李利立;刘军芳;岳琳;杨启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注水破裂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储仿东;王永辉;李永平;衡峰;容娇君;;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致密砂岩中的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余洋洋;梁春涛;杨宜海;;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佩;张海江;M.Nafi Toksoz;;犹他州Cove Fort-Sulphurdale地区微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与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骆循;;矿山与大型地下工程灾害监测的微地震技术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首次自主微地震压裂监测采集试验成功[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海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况文欢;结合地震学和地质力学对微地震数据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张唤兰;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微地震正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亮;微地震信号自动检测及震源扫描分割矩阵反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于子超;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提取与裂缝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蒋腾飞;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王子阳;砂砾岩体人工裂缝及地层物性的微地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屈敬翔;面向页岩气勘探的微地震采集记录仪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王东鹤;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刘昕;基于高阶累积量和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常凯;稀疏约束反演在微地震插值与成像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金泽龙;微地震波形初至自动拾取和震源定位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81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81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