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波及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19-03-28 07:11
【摘要】:为了提高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注入水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以尕斯库勒E31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波及控制技术(SCT)研究与矿场试验。可动微凝胶体系性能评价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的SCT技术在目标油藏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现场实施有效期为100~120 d,通过调整注入粒径、浓度,能有效提高SCT技术实施成功率。不同于聚合物驱、聚合物凝胶驱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SCT技术能够提高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其驱替机理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得到进一步论证。目标油藏实施6个井组SCT技术后,累计增油1.03×10~4 t,降水4.79×10~4 m~3,投入产出比1∶2.09。但当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时,SCT技术在异常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应用可能会有较大风险。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jection water wave coefficient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the late stag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t reservoir development the (SCT) research and field test of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 high salt reservoir sweep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carried out with Gasikule E31 reservoi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vable microgel system and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T technology based on movable microgel flooding system has good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target reservoir, and the effective period of field implementation is 100x120d. The injection diameter and concentration are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injection diameter and concentr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T technology. Different from polymer flooding, polymer gel flooding can improve oil recovery by increasing sweep efficiency. SCT technology can improve sweep efficienc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Th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f polymer gel flooding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SCT technology of six well groups in the target reservoir, 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is increased by 1.03 脳 10 脳 10 ~ 4 t, the precipitation is 4.79 脳 10 ~ 4 m ~ 3, and the input-output ratio is 1 脳 2.09. However, when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is low, the application of SCT technology in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t reservoir development may have great risk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西南石油大学;
【基金】: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二次开发深部调驱试验(2011-ZG-006004)
【分类号】:TE35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友净;林承焰;董春梅;高建;;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剩余油控制因素与挖潜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汪玉琴;陈方鸿;顾鸿君;周惠泽;聂振荣;刘福奎;鲁明辉;;利用示踪剂研究井间水流优势通道[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彦尧;宋新民;郝志海;俞宏伟;;基于沉积微相-岩石相建立砾岩油藏测井参数解释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姜福聪;;葡北三断块葡136井区断层与剩余油配置关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3 曹高社;毕磊;彭传圣;周廷全;徐光明;邢娜娜;陈俊侠;;济阳坳陷东部长堤走滑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J];地质科学;2014年04期

4 李红茹;刘玉霞;丁冉;张运彩;李保江;;多种技术在厚油层剩余油精细研究中的集成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党海龙;葛宏选;赵鹏飞;;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初始含水率影响因素探讨[J];非常规油气;2015年04期

6 陈春丽;;葡北三断块葡136井区断层与剩余油配置关系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6期

7 谷建伟;郭志华;赵燕;;特低渗油藏生产井初始含水率高的微观机理[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岳大力;吴胜和;程会明;杨渔;;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林承焰;余成林;董春梅;王友净;刘卫;麻成斗;刘洪涛;宋彪;;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J];石油学报;2011年05期

10 封从军;鲍志东;陈炳春;魏兆胜;汪莹;;扶余油田基于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剩余油预测[J];石油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友净;滩海地区油藏评价与水平井地质参数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余成林;葡萄花油田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丁圣;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刘卫;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强;葡北油田高效井控制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孙博宇;葡北三断块精细挖潜示范区砂体细分注采组合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3 李想;葡北二断块葡萄花油层断层对剩余油控制作用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吴鹏;北三西东南试验区剩余油挖潜措施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5 李妮;庄36区低渗透油藏示踪剂适用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6 张承玲;杏八九区断层边部定向井挖潜剩余油潜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李思民;井楼八区H_3Ⅳ5~3层优势渗流通道判别与等级划分[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冯江欣;秦皇岛32-6油田优势通道定量评价研究[D];重庆科技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祥,夏竹君,张宏伟,刘星普,李喜清,张兰江;利用注水剖面测井资料识别大孔道的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2期

2 王利美,张国萍,胡艳霞,陈永浩;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3 徐守余,刘太勋;胜坨油田三角洲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家禄,江如意,蒋志祥,刘玉章;侧钻水平井开采剩余油的三维物理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2000年06期

5 俞启泰;论侧钻水平井是开采“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最重要的技术[J];石油学报;2001年04期

6 刘建民,徐守余;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石油学报;2003年01期

7 刘景亮;;玻璃板填砂模型大孔道形成过程模拟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5期

8 于九政;刘易非;唐长久;;对储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的再认识与构想[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丽;龚厚琼;卢战区;刘奎;岳志河;;桥66断块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2 闫志军;陈东;张燕;;文72-134块油藏精细描述与调整挖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3期

3 常学军,廖保方;油藏精细描述在老区调整挖潜中的初步实践[J];石油学报;2000年04期

4 张莉;胡七北块油藏精细描述及配套完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5期

5 杨权一;油藏精细描述与数值模拟软件的集成方法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3期

6 陈志军;;雷64块巨厚块状稀油油藏高效开发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5期

7 汪鸿鹏;胡铭寰;火宁;肖进军;;油藏精细描述及储层评价技术在七个泉油田的应用[J];青海石油;2011年04期

8 李阳;;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J];石油学报;2007年03期

9 岳立强,王惠英,何永富,董庆生;明——东块油藏精细描述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4期

10 景成杰;胡望水;程超;刘阳平;;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乞照;张建娜;罗仁敏;刘燕妮;张志鹏;李福军;;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姬塬油田长2油藏综合治理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梁正中;刘维亮;蔡周荣;万志峰;;常规测井在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威武;傅承超;孙学彪;孟江龙;杜周;宇文博;李瑞;;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持续稳产对策研究[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庆辉;激发高龄油藏新活力[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记者 李长开 通讯员 王亚洲;“数字油藏”助力“水落油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通讯员 刘孝胜邋黄玉红;靠技术提高开发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宋淑慧 刘磊 张媛;数模技术烛照油藏地宫全貌[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岳双才邋通讯员 齐新宽;科学开发入佳境[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胡国栋;低渗老油田何以稳产15年[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记者 宋鹏邋通讯员 薛梅;新疆油田采油二厂二次开发区块调整出彩[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士振;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精准预测剩余油[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王艳辉;连续15年稳产29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10 通讯员 肖滋奇;采油二厂多学科油藏技术助力稳产[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俊;高含水油藏注聚合物后油藏精细描述与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陈林媛;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郭立波;长井段多油层油藏剩余油评价与方案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秦文龙;旦八油区长4+5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杨承林;东濮凹陷文33块沙二下油藏精细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强;油藏开发后期地质建模及剩余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聂昌谋;苏丹Fula油田和Moga油田油藏特征和油藏工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高树生;新疆莫北油田砂砾岩储层渗流机理与油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江文荣;涠洲11-4N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油藏精细描述[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10 雷利安;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448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48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