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与低碳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2 14:21

  本文关键词: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与低碳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石油大学》 2012年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与低碳策略研究

宋铁君  

【摘要】:石油石化行业是我国碳排放来源的众多企业之一,也是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方面,,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既属于生产能源的企业,也同时是消耗能源的大型企业。影响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量的因素有很多,研究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碳排放波动情况、影响因素及低碳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在明确国内外关于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低碳经济与石油石化行业的关系,分析了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现状。利用1995年-2010年统计年鉴,采用IPCC中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一是计算了1995年至2009年石油石化行业中油气开采和石油加工业的碳排放量,并对石油石化行业中这两个不同类型的部门进行了对比分析;二是计算了全国各个省的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造成不同省市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差异的原因。然后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从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变量是”能源强度”和”产出规模”并对其再次分解,从而找出影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因素从政策机制、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实施策略,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2;F2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立铮,卫迦;岩溶系统对大气 CO_2 的调节作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2 石明岩,吕锡武,稻森悠平;N_2O的环境效应及其防逸技术的发展趋势[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3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4 冉锐;翁端;;中国钢铁生产过程中的CO_2排放现状及减排措施[J];科技导报;2006年10期

5 刘尚余;赵黛青;骆志刚;;广东省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与预测[J];可再生能源;2006年05期

6 孟范平;固体废物填埋场甲烷气生成与减少途径[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06期

7 田景春;浅论温室效应[J];岩相古地理;1996年05期

8 王伟,韩飞,袁光钰,蒋建国,王治仁;垃圾填埋场气体产量的预测[J];中国沼气;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尚余;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刘光栋;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肖军;APFBC-CC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及环境综合性能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蒲学森;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锋;南九水河和李村河河口水—大气界面N_2O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张能福,蔡嗣经,刘朝马;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矿业工程投资决策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张庆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对策[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孙向阳,乔杰,谭笑;温带森林土壤中的CO_2排放通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吴家兵,张玉书,关德新;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方法与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武春友,叶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王德鲁,张米尔;城市衰退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耿元波,董云社,孟维奇;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10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瑞钰;;21世纪初中国钢铁业发展战略的初步评估[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忠海;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3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郁文红;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李成军;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7 李仙娥;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D];西北大学;2005年

8 于言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9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何琼;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若干理论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德鲁;城市衰退产业识别方法及转型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任朝江;煤炭资源安全风险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孝泉;HSE管理体系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推广和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2年09期

2 周书俭;;集技术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于一身的专业工具书面世——《俄汉石油石化科技大词典》简介[J];中国石化;2007年07期

3 李天星;龚国军;;石油石化纵览——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12期

4 周超;陈梅;刘先涛;;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石油商技;2008年01期

5 赵秀娟;李天星;;数字石油[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10期

6 吕荣洁;;借力破局起好步[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13期

7 柴维 ,石军;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副局长刘欢谈石油石化行业如何应对WTO[J];中国石油石化;2001年12期

8 安丰全;谈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科学发展观[J];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07期

9 简·穆勒;做全球化的管理者[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05期

10 孙艳莉;;石油馆点亮能源之光[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伦志;安尼瓦尔·阿木提;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佟泽民;杨春育;;建设城市高效能源体系应对低碳时代挑战[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徐文佳;陈宏坤;崔翔宇;王文思;王兴睿;;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倾向及比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苏苗罕;;消除能源贫困的行政法机制研究——以能源普遍服务政策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九菊;;以科学用能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6 李争灵;;高效节约使用能源并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熊国强;;企业清洁能源生产的经济行为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丛琳;;国外能源领域技术预见与战略部署及其对我国能源决策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陈勇;杨薇;;推进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法律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言;[N];证券日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王来保;[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房晓童;[N];国家电网报;2011年

4 ;[N];浙江日报;2011年

5 卢雪梅 杨国丰;[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龙智慧;[N];中国能源报;2011年

7 季洪光;[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巧然 实习记者 马莹莹;[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实习记者 李宁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苏伟;[N];中国电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国生;唐宋时期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高健;中国能源领域内的政府管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申振东;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唐杰;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汽车产品MEP-SC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武俊芳;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型区域电网增发电能消纳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杨维新;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谢治国;新中国能源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徐钢;减排CO_2的能源动力系统综合评价与多目标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铁君;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与低碳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2 李朝;论对能源贸易的国际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孙晶;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倩倩;日本小学能源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胜男;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法律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炜;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安全的俄罗斯和美国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苗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能源合作的法律模式建构[D];新疆大学;2012年

10 赵自坤;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双方能源状况及战略的分析和展望[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与低碳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7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