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新场须二气藏隔气式气水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0 08:25
【摘要】: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储层物性差、储层非均质严重、气水关系复杂,导致气藏开发效果相对较差。截止2014年5月,除L150井未见到地层水外,其余各生产井都产水,其中X2井产水量高达320m3/d左右。从产水井分布来看,目前气藏处处见水,虽然早期存在着无水期,但难以掩盖气藏被水侵和水体能量较大的现实问题。前人取得过较多成果,但是难以满足须二段复杂有水气藏的开发要求。因此,需要对新场须二气藏气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为千亿地质储量气藏的持续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以新场气田须二气藏气水分布研究为重点,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井的录井、岩心、测井、测试、水化学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以开发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油气藏工程等理论为指导,对该气藏进行储集类型识别研究、水化学特征研究、单井出水类型研究和储层气水分布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综合利用已有井的动静资料对气藏储层地质进行研究,表明新场须二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但气藏中也存在着高孔高渗优质储层,并且气藏的天然气主要富集在优质储层中,宽大裂缝和高孔层发育是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2、通过对水化学分析资料、试采资料和单井生产动态资料的分析,把新场须二气藏产水划分为四类:施工残液、凝析水、混合水(地层水+凝析水)及地层水。其中,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相对较稳定,属于高矿化度,水型为CaCl2型。开发过程中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是由于地层水和凝析水混合造成的,并且开发早期钻井液和完井液对地层水矿化度也有一定影响,但地层水本身的矿化度分布在一定范围,变化不大。3、通过分析压力资料、地层水化学资料、试采资料以及气井生产动态资料等,采用动静结合方法把气藏各开发井划分为3个裂缝单元,即X856井裂缝单元、L150井裂缝单元和X10井裂缝单元。其中X856井裂缝单元的采气贡献率最高,达到83.86%。4、通过对开发井的气水产量变化特征进行剖析,把各气井划分为受地层水影响较小的气井、受具有一般水侵特征的气井和具有特殊气水产出特征的气井。在原始状态下,裂缝单元中基本属于高部位富集天然气、低部位为地层水占据,裂缝单元中均气水共存。具有特殊气水产出特征的气井证明了地下存在隔气式气驱水。5、利用物质平衡法计算出X856井裂缝单元的地质储量,从而推算出气藏水侵量和对应的水体体积,再结合储层预测成果,表明该气藏不存在连片大水体,气藏的气水分布主要为隔气式气驱水,从而解释了气藏中小水体具有高能量的异常现象。6、新场气田目前地层压力较高,特别是X856裂缝单元,可依靠自然能量排水,待自然能量下降到地层水排水困难后可以开展其他排水方式助排。建议在目前X201和X2井排水采气的基础上,通过低部位的CX560和CX565井须二水层开展强排水,通过南部的CX565井排水有望解除X3、X856和X853等井的水淹,增加产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气藏的采收率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大文;丁桂荣;;辽河断陷气藏开采特征[J];天然气工业;1986年02期

2 李华明;;从川东已开发气藏谈不同类型气藏合理布井问题[J];天然气工业;1996年01期

3 黄兰;孙雷;孙良田;张建业;周岩;;高含硫气藏硫沉积预测模型和溶解度计算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孙家征;王鸣华;;试论四川不同类型气藏的开发程序[J];天然气工业;1990年03期

5 程绪彬;石新;刘仲宣;唐泽尧;汪娟;;一种新的气藏类型——现今风化膏溶洞缝型泥岩次生气藏[J];天然气工业;2007年11期

6 丁传柏;;气藏递减规律的讨论[J];天然气工业;1982年02期

7 李治平;;气藏试井数据计算机自动拟合新方法[J];钻采工艺;1992年03期

8 彭英,弋戈;中坝气田某气藏高效开发经验[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年04期

9 杜志敏;张勇;郭肖;杨学锋;;高含硫气藏中的硫微粒运移和沉积[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徐冰涛;温灵祥;仓辉;郝巍;魏尚武;高建军;韩继凡;;岩性构造气藏气水分布研究[J];吐哈油气;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知盛;尹洪军;刘淑云;;深层高压气藏动态分析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2 范学平;张晓丹;;平湖油气田放一断块气藏增产可行性方案[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刘永柯 梁华;水之战:地层深处的博弈[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朱润忠;平衡罐加注泡排施工日增天然气1000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乔林;新场须二气藏隔气式气水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勇;高含硫气藏硫微粒运移沉积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3 刘正中;低渗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郑军;大牛地老区低渗致密多层叠合砂岩气藏稳产技术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广东;高含硫气藏相态特征及渗流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文亮;高含硫气藏硫沉积储层伤害实验及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7 杨宇;开发早期岩性气藏动态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涩北二号Ⅲ-1-2层组生产动态分析评价及稳产工艺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百宗虎;异常高压整装气藏水浸动态分析方法改进与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胡俊;榆林南区气藏产能及动态储量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姚长江;二区复合气藏不稳定渗流特征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姚园;M气田主力气藏出水分析及治水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付蓉;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7 文士豪;中坝气田雷三气藏水体活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蒋和煦;五百梯生物礁气藏精细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小刚;裂缝孔洞型底水气藏合理开发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胡科;Y气藏降压开采采收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20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20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9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