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提高胍胶压裂液摩阻计算精度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8-24 19:52
【摘要】:目前计算胍胶压裂液摩阻采用的降阻比经验公式系数求取困难,摩阻计算精度低,与实际摩阻相差较大。采用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摩阻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室内小管径胍胶压裂液摩阻试验结果,采用拟合方法建立流速与降阻比的关系式,再利用流速与降阻比的关系式计算不同管径和流速下胍胶压裂液的摩阻。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实测摩阻验证了胍胶压裂液摩阻计算改进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经验公式方法相比,改进方法降低了求取经验公式系数的难度,提高了胍胶压裂液摩阻的计算精度,改进方法计算的摩阻与实测摩阻的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6%,而传统经验公式平均相对误差高达31%。研究结果表明,摩阻计算改进方法能够提高胍胶压裂摩阻的计算精度,可以为压裂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图文】:

曲线,降阻,流速,曲线


验与实际压裂施工所用管径不同的问题,如能消除管径对降阻比的影响,就能将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计算出的降阻比用于计算实际工况下的摩阻[8]。由相关文献可知,摩阻与胍胶质量分数有关,与添加剂无关,因此可以忽略添加剂对摩阻的影响[4,9]。在进行室内试验时,可以将胍胶质量分数设为定值,,这样降阻比就仅与流速有关,将影响降阻比的因素由多因素转化为单因素,从而降低系数的求取难度。对胍胶质量分数一定的压裂液摩阻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不同管径下降阻比与流体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该关系曲线是与管径无关的双曲线[6]。图1降阻比与流速的关系曲线Fig.1Relationshipbetweenratioofdragandflowvelocity由于降阻比与流体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为双曲线,因此lg1()σ与lg1()u呈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lg1()σ=A+Blg1()v(4)v=21231.42QD-2(5)式中:v为流速,m/s;A和B为与管径无关的常量,A为截距,B为斜率。根据室内胍胶压裂液管流试验测得的摩阻按照式(1)计算出不用流速下的降阻比,然后绘制lg1()σ与lg1()v的关系曲线,对曲线进行回归求得系数A和B,将系数A和B代入式(4)进行变换即可得到降阻比和流速的关系式:σ=10-AvB(6)当要计算胍胶压裂液在实际油管中的摩阻时,利用式(5)计算出当前施工排量的流速,代入式(2)和式(6)中计算出该排量下清水摩阻和胍

曲线,摩阻,液体流动,测试设备


石油钻探技术2017年9月3室内液体摩阻的测定3.1试验设备采用小型液体流动摩阻测试设备测试液体的摩阻。小型液体流动摩阻测试设备由柱塞泵、流量计、压差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和3根不同直径(鐖12.7,鐖19.1和鐖25.4mm)长3.0m的测试管路构成(见图2)。为了模拟压裂施工时的井底温度,为测试设备加装了恒温控制系统。液体通过柱塞泵输送到测试管路中,柱塞泵的排量由变频器控制,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压差和流量。图2小型液体流动摩阻测试设备示意Fig.2Sketchofsmalltestequipmentforliquidflowfriction3.2试验方法连接好管线后,将温度升至设定的温度,首先测定清水在3根不同直径管路中不同流量下的摩阻,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设备测试的结果是否准确。然后配制胍胶基液[10],待胍胶完全溶胀后测定胍胶基液以不同流量流过3根不同直径管路时的摩阻。3.3试验结果分析3.3.1清水摩阻在直角坐标系下绘制清水流量与测试摩阻和理论摩阻的曲线,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清水的测试摩阻与理论摩阻吻合得较好,说明采用该设备可以准确测试液体的摩阻。另外,从图3还可以看出,随着流量增大,清水的摩阻呈指数增长。图3不同直径管路中清水流量与摩阻的关系Fig.3Therelationshipbetweenfreshwaterfrictionandflowrateindifferentdiametersofpipe3.3.20.08%胍胶基液的摩阻根据质量分数0.08%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分类号】:TE3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充,纪常杰;国外新型无伤害压裂液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11期

2 陈馥,王安培,李凤霞,李兴应;国外清洁压裂液的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张舒;一种高性能压裂液[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4 杨衍东;胡永全;赵金洲;;压裂液的环保问题初探[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5 张荣明;林士英;李柏林;;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J];河南石油;2006年03期

6 刘富;;低渗透油藏压裂液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孙彦波;赵贤俊;于克利;王满学;;清洁压裂液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7年07期

8 舒玉华;陈作;卢拥军;杨艳丽;;低分子有机醇对泡沫压裂液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2007年04期

9 徐非凡;李景群;马玉峰;张和开;高红萍;;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10 谭明文;何兴贵;张绍彬;李晖;龙学;郭淑芬;黄霞;;泡沫压裂液研究进展[J];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波;李进升;卢拥军;江体乾;;黏弹性胶束压裂液形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王丽伟;卢拥军;单文文;张汝生;;低分子瓜尔胶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春水;;清洁压裂液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匡顺亮;程百祥;黄丽敏;;压裂液快速返排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陈德飞;康毅力;李相臣;;压裂液对煤岩气体解吸能力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金雷平;卢拥军;方波;邱晓慧;明华;翟文;田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弹性清洁压裂液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7 ;超出你的想象 下一代新型压裂液技术[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8 刘萍;管保山;梁利;姜伟;;利用煤层气采出水配制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庚勐;孙粉锦;李贵中;刘萍;梁丽;李林地;;压裂液对煤层气解吸附伤害机理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曙光;李晓明;孙晗森;吴雪飞;吕爱霞;;新型煤层气藏压裂液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明辉 张再华;新型香豆胶压裂液在杭锦旗工区应用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记者 师啸;低聚物压裂液将成为吐哈低产区块的“解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记者 王志田邋通讯员 王涛;大庆油田实现压裂液现场快速检测[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廖乐军;新型压裂液亮相长庆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通讯员 石华强 马占国;超低浓度压裂液长庆首试告捷[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记者 孙书博;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7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马托 黄超;川庆钻探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8 马军;卫285井应用清洁压裂液技术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任厚毅;应用二氧化碳助排技术有效提高压裂液返排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记者 幸福;“三低”压裂液给储层营造“生存环境”[N];大庆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鲍晋;页岩气藏体积改造疏水缔合聚合物压裂液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韩金轩;含水煤层中气体吸附、解吸-扩散的分子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熊湘华;低压低渗透油气田的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肖丹凤;低损害新型多侧基植物胶压裂液开发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张兴福;表面活性剂酸性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马健;通道压裂中纤维辅助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玺莹;油田剩余压裂液处理工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陈星晨;车载式压裂液快速实时配置系统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周逸凝;研发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可逆物理交联清洁压裂液[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冯文勇;阴离子清洁压裂液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曲建麟;致密碎屑岩中压裂液滤失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贺娜;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在延长油田长10储层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何静;延长子北油田长2油藏清洁压裂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宁雅倩;纳米颗粒改性清洁压裂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高遵美;浅层油气藏清洁压裂液破胶方法与再利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申金伟;阜东超低渗储层压裂液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529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29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