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高石梯缝洞型气藏气水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4 15:55
【摘要】: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勘探开发对于保障世界各国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通常表现出裂缝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储集空间,储集层结构非均质性强。以高石梯-磨溪震旦系缝洞型气藏为例,由于大量孔洞和裂缝的存在,储集层介质非均质性特点突出,因此本文在中石油“震旦系碳酸盐岩气藏特殊渗流机理实验研究”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高石梯-磨溪震旦系缝洞型气藏储层流体渗流特征研究,其对于指导此类气藏科学合理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主要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利用实际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以及人造缝洞全直径岩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分别对基质岩心,裂缝-孔隙型岩心和裂缝孔洞型岩心开展单相气体流动测试和气水相渗测试,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储层类型岩心的气体流动规律;同时考虑温度和压力对天然气和地层水的体积和溶解度的影响,建立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水相渗测试流程和方法,具体研究了缝洞水平连通和垂直连通情况下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1)干燥基质岩心的气体渗流特征主要表现出滑脱效应,达西流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流效应,含水基质岩心的气体渗流特征则普遍存在阀压效应,含水饱和度影响气体的非线性渗流特征;(2)裂缝-孔隙型岩心和裂缝孔洞型岩心的气体渗流特征表现为达西流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流效应,洞的存在有利于气体渗流;(3)常温常压条件下,裂缝-孔隙型岩心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基质岩心相比,残余水饱和度增加,气水两相的渗流能力减弱;裂缝孔洞型岩心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相比于裂缝孔隙型岩心整体向右移动,残余水饱和度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增加;(4)与缝洞水平连通相比,缝洞垂直连通情况下,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中的残余水饱和度减小,残余水饱和度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增大,等渗点向右移动;(5)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常温常压相比,残余水饱和度降低,气水两相共渗区变大,气水两相的渗流能力增强。
【图文】:

对比图,相对渗透率曲线,岩心,裂缝


4.3.1缝洞不同连通方式对气水相渗的影响通过图4-3和表4-3对比分析缝洞水平连通和垂直连通情况下二者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发现,缝洞垂直连通条件下,水相相对渗透率下降缓慢,且残余水饱和度较小,残余水饱和度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更大,相渗曲线整体向右移动,气水两相共渗区变大。分析认为,由于在气驱水过程中,气体采用岩心顶部注气方式,气水两相之间固存的重力分异作用明显,气体突破岩心之前,水相主要通过裂缝进行流动,同时洞中的水相在气相的驱动力和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着岩心中的裂缝通道发生流动,形成洞向裂缝及时补给水相,导致水相相对渗透率初期F降幅度与缝洞水平连通相比相对缓慢。在气驱水后期阶段,,由于缝洞水平连通时,裂缝与洞交界面下部的水相不易被气相带出岩心进而形成残余水相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阳,向丹;碳酸盐岩的渗透率特征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修乃岭;熊伟;班凡生;翟诚;;缝洞型油藏裂缝-溶洞中流体运动特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徐轩;杨正明;祖立凯;刘淑波;;多重介质储层渗流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及数值模拟[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4 赵继涛;梁冰;;低渗气藏中气体非线性渗流的特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叶礼友;高树生;熊伟;朱光亚;胡志明;;储层压力条件下低渗砂岩气藏气体渗流特征[J];复杂油气藏;2011年01期

6 窦宏恩;;正确认识气藏高速非达西流湍流系数[J];断块油气田;2013年04期

7 谢锦龙;黄冲;王晓星;;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探明储量分布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09年02期

8 江怀友;宋新民;王元基;安晓璇;齐仁理;彭仕宓;;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J];海洋石油;2008年04期

9 刘慈群;双重介质非线性渗流[J];科学通报;1981年17期

10 吴玉树,葛家理;三重介质裂-隙油藏中的渗流问题[J];力学学报;198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占国;缝洞型介质流体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9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29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