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庆新油田环状集油流程低温集输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2:00

  本文关键词:庆新油田环状集油流程低温集输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庆油田开采后期油田产液逐渐进入高含水开采的阶段,原油集输能耗急剧上升,约占地面工程能耗的70%以上。目前大庆油田采油总液量逐年上升,井口出油温度有所升高,具备实现部分油井全年或季节性低温集输,甚至停掺输送的条件。随着庆新油田采出液总液量不断的上升,管道输油量随之不断增加,管道输油能耗迅速增长。为了降低原油集输过程中的能耗,针对环状集输工艺流程,对原油析蜡特性参数及低温流变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安全低温集输的界限。并研究了低温集输管路管壁沉积物的沉积规律,结合现场试验进一步优化庆新油田低温集输的运行参数。运用热力计算法和水力计算法得出管道内温降模型,对油田降低地面能耗、保证安全生产、方便生产管理、提高评价分析的准确性提供重要支持。实施低温集输可以控制并降低原油集输系统的热耗,节约大量资源,是降低油气集输能耗的主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集输能耗 低温集输 环状集输 运行参数 温降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8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第一章 庆新油田低温集输现状11-23
  • 1.1 庆新油田建设现状11-12
  • 1.1.1 油田建设11
  • 1.1.2 原油的物性11
  • 1.1.3 原油集输采用的主要工艺11-12
  • 1.2 实验方案12-21
  • 1.2.1 温度条件12-17
  • 1.2.2 取样条件17-19
  • 1.2.3 含水条件19-20
  • 1.2.4 流速条件20-21
  • 1.3 室内模拟实验装置设计21-23
  • 第二章 原油析蜡特性参数及低温流变性实验研究23-31
  • 2.1 析蜡特性参数23-28
  • 2.2 低温流变特征28-31
  • 第三章 低温集输技术界限室内模拟实验研究31-38
  • 3.1 回油温度界限确定实验技术的建立及其可行性分析31-33
  • 3.2 模拟实验结果33-38
  • 3.2.1 流型33-34
  • 3.2.2 安全回油温度界限34-38
  • 第四章 低温集输管路管壁沉积物沉积规律研究38-44
  • 4.1 管壁沉积物特性38
  • 4.2 沉积物沉积规律38-43
  • 4.2.1 基本理论依据39-40
  • 4.2.2 方法修正40-43
  • 4.3 问题与对策43-44
  • 第五章 环状集油流程水力、热力计算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44-67
  • 5.1 热力计算方法44-47
  • 5.1.1 管道内全是水的温降模型44-45
  • 5.1.2 掺入水与油气水混合物掺和的温降模型45-46
  • 5.1.3.管道内是油气水混合物的温降模型46
  • 5.1.4.油气水混合物与油气水混合物掺和的温降模型46-47
  • 5.2 水力计算方法47-67
  • 5.2.1 物性参数计算47-50
  • 5.2.2 压降模型选取50-55
  • 5.2.3 实例计算55-58
  • 5.2.4 工艺运行参数优化58-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1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平;;国外分散小油田集输处理技术现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09期

2 曹锦艳;杜会侠;;冬季降温集输和不加热集输可行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7期

3 ;油田集输用化学品重点开发产品[J];河南化工;1999年11期

4 李雨薇;;油田集输站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化工管理;2014年15期

5 鹿桂华,李德选,杨兴,刘红梅,杨春风;浅议低产油井集输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11期

6 谢丹凤,陈武,钟水清,黄晓川,申红涛;最短路法在石油集输站选址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7 伍东林,刘亚江;辽河油田稠油集输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油气储运;2005年06期

8 张彦芳 ,张喜财;大庆采油七厂降温集输试验获成功[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07期

9 王小勇;李洪建;任建科;陈宗林;焦国胜;杨进京;;中原油田产出水集输中的无机垢预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1期

10 杨德伟;赵小明;张爱艳;;灰色关联法在集输站库系统效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小飞;;山西煤层气开发地面集输与利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方建国;赵春燕;李先红;万忠胜;;集输泵站节能降耗技术研究[A];山东石油学会油气储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春亮;;采油集输联合站消防浅论[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杨春艳;隋新国;;高效分水器在稠油集输中的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稠油特稠油地面集输与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魏云锦;艾加伟;罗丝露;;气田采输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干臣;挖掘稠油集输节能降耗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刘祥飞;大庆采六不加热集输得丰厚回报[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刘国安邋通讯员 顾淑荣 孙晶洁;大港集输公司小广播走进班车[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龙;低温集输促效益上涨[N];大庆日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袁朝旭 通讯员 马志宁;长庆马岭集输大队搭平台 “岗位鲁班”立足岗位搞发明[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通讯员 宋伟标 记者 王志田;大庆采五开展常温集输试验单井日节约天然气65立方米[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高琴;“较真”出真功[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记者 刘祥飞 通讯员 孟宪刚;不加热集输潜在的效益有多大[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郑干臣;稠油掺水集输 节约成本近亿[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记者 陶文忠邋通讯员 曲凤波 修蕾;大庆采油九厂再紧能耗阀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鞠志忠;大庆外围油田降温集油输送及综合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泊成;大庆西部外围低产区块降温集输及处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昕谅;单管集输优化模拟程序的现场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赵雯晴;安哥拉深水工程油气集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徐哲;兴二联集输系统能耗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范强;庆新油田环状集油流程低温集输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耿丽丽;稠油掺热水伴热集输地面系统工艺参数优化[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刘芳;低产油田不加热集输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刘保君;高含水油井常温集输实验和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9 孙海;西峰油田地面集输规划方案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王明凤;集输场站量化风险评价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庆新油田环状集油流程低温集输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3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