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典型陆相致密油勘探潜力区,目的层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其内云化岩储层互层状发育并分布连续,且储集层和生油层是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关系,具备源储一体、整体含油的特点,资源量大、勘探潜力大。由于该区致密油储层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极低的渗透性,含油性受云质、砂质含量较高的“甜点”储层的分布控制,前期研究又受到地震资料品质影响,以及多矿物组分岩性过于复杂、岩石力学参数表征困难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对该区致密油储层进行准确评价,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不明朗,已钻井产能普遍低,钻探部署缺少有力技术支撑。因此,如何寻找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来评价致密油储层,提高研究区油层的产能,是该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促进研究区的勘探部署,本文在非常规储层研究方法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际上致密油储层评价标准,结合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具体特征,进行了地球物理的“六性”评价技术攻关。在复杂岩性多矿物组分岩石物理建模和力学表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为核心的致密油储层预测技术系列,有效支撑了勘探生产,并取得了丰富的技术和勘探成果:(1)利用基于多属性的神经网络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实现了孔隙度预测,有效解决了储层物性评价,预测得到了有效孔隙度大于8%的有利储层分布范围。(2)通过测井总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研究,完成总有机碳含量曲线预测,结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实现了目的层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预测,有效评价了生烃条件,有效源岩TOC含量大于4%。(3)通过高精度层速度控制的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实现了异常高压带的预测。(4)通过岩石力学参数的弹性表征研究,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预测方法对比试验,并完成了储层脆性预测,与已钻井吻合率100%,成为该区工程高产的有效评价参数。(5)在区域地应力分析基础上,通过运用岩石力学参数的弹性表征,实现了水平应力差异预测,在工程上对水平井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6)开展了叠前叠后联合裂缝预测,通过叠前全方位数据的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开展定量裂缝解释,明确了裂缝发育形态与产能的相关关系。通过以上方法,形成了以物性、TOC、地层压力预测为核心的地质评价技术,明确了上、下甜点的有利分布区,指导了致密油勘探的宏观选区;形成了以脆性、水平应力差异、裂缝为核心的工程评价技术,明确了工程改造的高产主控因素。完成了研究区致密油储层评价技术的配套,综合评价应用效果好,为后期评价开发和水平井轨迹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致密油 孔隙度 总有机碳含量 脆性 水平应力差异 裂缝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选题依据及来源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国际研究现状8-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3.1 致密油储层评价方法研究11
- 1.3.2 致密油储层地质选区研究11
- 1.3.3 致密油储层工程评价研究11-12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2
- 1.5 完成工作量12-13
-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13-14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4-17
- 2.1 勘探开发简况14
- 2.2 构造特征14-15
- 2.3 沉积及储层特征15-17
- 第3章 致密油勘探需解决的地质问题17-22
- 3.1 地震资料及储层表征问题17-19
- 3.2 复杂岩性岩石物理建模问题19-21
- 3.3 力学参数表征问题21-22
- 第4章 致密油储层评价技术方法22-38
- 4.1 致密油储层分类评价标准22-23
- 4.2 致密油储层响应特征23-26
- 4.2.1 测井响应特征23-24
- 4.2.2 地震反射特征24-26
- 4.3 岩石物理及敏感参数优选26-33
- 4.3.1 测井曲线预处理26-28
- 4.3.2 岩石物理建模方法28-32
- 4.3.3 弹性敏感参数优选32-33
- 4.4 地球物理“甜点”预测技术33-38
- 4.4.1 叠后基于多属性的神经网络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33-34
- 4.4.2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34-38
- 第5章 致密油储层地质选区38-50
- 5.1 物性预测39-42
- 5.2 总有机碳含量预测42-46
- 5.2.1 TOC测井表征方法研究42-44
- 5.2.2 基于叠前反演的TOC地震预测44-46
- 5.3 地层压力预测46-48
- 5.3.1 单井地层压力预测46-47
- 5.3.2 区域地层压力预测47-48
- 5.4 地质选区综合评价48-50
- 第6章 致密油储层工程评价50-69
- 6.1 脆性预测51-55
- 6.1.1 脆性表征方法研究51-52
- 6.1.2 基于叠前反演的脆性预测52-55
- 6.2 水平应力差异预测55-60
- 6.2.1 地应力预测56-58
- 6.2.2 水平应力差异表征方法研究58
- 6.2.3 基于叠前反演的水平应力差异预测58-60
- 6.3 裂缝发育形态预测60-68
- 6.3.1 叠后裂缝预测60-62
- 6.3.2 叠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62-68
- 6.4 工程评价综合预测68-69
- 结论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达;;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技术研究[J];海洋石油;2008年04期
2 江怀友;沈平平;李相方;黄文辉;蔡建华;鞠斌山;郭建平;;世界地质储层二氧化碳理论埋存量评价技术研究[J];中外能源;2008年02期
3 陈斯婷;耿安朝;;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9期
4 毛平;姚红舵;余逸凡;陈玉琨;杨海林;;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5 陈洁;;马寨油田卫349块复杂带油藏评价技术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郑宇霞,张龙飙,何方,邹伟,杜燕;胡状集油田沙一段油气勘探评价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7 王宗起;郝梓国;;《西秦岭成矿地质背景与铅锌、银、铜、金资源评价技术研究(2006BAB01A11)》专辑简介[J];地质学报;2009年11期
8 申胜利;吴信才;陈先伟;辜寄蓉;;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4期
9 吴见;彭道黎;;基于遥感的荒漠化评价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10 牟牮;;高21块油藏评价技术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麦笑宇;曹佳宏;余永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技术研究展望[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2 陈建文;何海全;赵慧;孙博;董长春;;扶余老油田油藏精细评价技术研究与实践[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特约记者 赵春花;华北勘研院十大科研攻关课题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林岳夫;厦门海洋综合评价方案获认可[N];中国海洋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娟;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后评价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2 周丽萍;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张永慧;职务评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陆文楷;大庆杏北区块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地质评价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付艳双;吉林油田老井复查评价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魏汝岭;深层砂砾岩储层测井产能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