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超低密度(ULW)支撑剂用改性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1 23:01
【摘要】:低渗油藏和页岩气藏在全世界的能源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然而由于油气田开发技术的限制,开发效果并不理想,使得一直以来该行业呈现综合利用性差、环境污染严重、成本高的局面,整个行业亟待向规模化、高端化、资源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己先后在这些低渗油气藏中成功的应用了清水压裂技术,结果证明,与传统的水力压裂相比,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且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清水压裂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密度较小(和水相近,约1.0g/cm3左右)的支撑剂,但传统的支撑剂普遍存在密度大(大于2.5g/cm3)的特点,导致压裂液携带能力差,而现有的低密度支撑剂在耐热、强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研究低密度、高强度、耐热性能好的超低密度(ULW)支撑剂迫在眉睫。根据上述情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ULW支撑剂材料—改性聚苯乙烯微球。首先本文通过原位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ULW支撑剂用CB/PS微球和SiO2/PS微球,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简单描述,通过红外、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证实了所得产物,研究了石墨和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对支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石墨和纳米二氧化硅用量的增加,支撑剂的密度稍微增加、圆球度变化不大、抗压强度先增加后稍微降低,耐热性能提高,且最佳的石墨添加量为2.5%,此时,微球的视密度和体积密度分别为1.048和0.598g/cm3,圆球度值为0.94,52和69MPa下的破碎率分别为2.2和3.5%,5%的分解温度为325℃;最佳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为1.0%,此时,微球的视密度和体积密度分别为1.0604和0.6137g/cm3,圆球度值为0.94,52和69MPa下的破碎率分别为1.2和3.0%,5%的分解温度高达372℃。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剂的性能,本文通过浸渍—热固化法制备了ULW支撑剂用环氧/酚醛树脂包覆CB/PS微球,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简单说明,通过FTIR、SEM、TG表征方法证实了所得产物,讨论了树脂包覆量对支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保持低密度和圆球度的基础上,随着树脂包覆量的提高,支撑剂的耐热性、强度等进一步提高,最佳树脂浸渍液浓度为20%,此时微球的视密度和体积密度分别为1.0637和0.6124g/cm3,圆球度0.9,52和69MPa下的破碎率分别为1.25和2.22%,5%的分解温度为373℃,酸蚀率为0.11%,导流能力较好。最后,本文将所制备的ULW支撑剂和市售支撑剂(传统陶粒、覆膜砂,现有ULW-1.75、1.25、1.05)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本文制备的支撑剂比市售样品具有更低的密度和酸蚀率,更好的圆球度和导流能力,更高的耐热性能和抗压强度,且自制ULW支撑剂中,树脂包覆CB/PS微球的综合性能最好。
【图文】:

页岩气,全球分布,全球,还没有


?nirt、i邋—逡逑图1.1全球页岩气储量分布图逡逑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资源,在全球分布非常广泛(如图1.1所示),而且具有逡逑巨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还没有进行广泛的勘探和开发。其根本原因在于,页岩气逡逑层的渗透率低,开采成本高,一般低于ImD的页岩气藏便难于勘探开发,即使成逡逑1逡逑

分布图,页岩气,基质渗透率,低品位


2035年,美国的页岩气总产量将增加20%,,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45%,是全球发逡逑展页岩气工业国家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而且年产量最大的国家。逡逑中国的页岩气分布很广(如图1.2所示),储量很大,合理开采和利用页岩气资逡逑源是解决当前天然气资源供应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页岩气在北美地区的开发所取逡逑得的巨大收益,激发了国内页岩气开采的热情。目前,我国己开始对部分页岩气资逡逑源进行勘查和试验性开采,并针对页岩气问题启动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调查逡逑项目,公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中指出,中国要用五年逡逑时间实现页岩气产量六十五亿立方米的目标。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批准投建中国石逡逑油长宁-威远、延安石油陆相、中国石化洁陵和云南昭通四个页岩气示范区。截止逡逑2013年底,我国己成功投建了约150邋口页岩气钻井。逡逑y盬逡逑■邋逦,bq战嫌脚巧勤粉布爵逡逑图1.2中国页岩气分布图逡逑然而,由于页岩气的基质渗透率极低,属于典型的低品位边际资源,页岩气层逡逑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57.12;O63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树良;;ULW—1.05超低密度支撑剂评价及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年09期

2 李小刚;廖梓佳;杨兆中;唐方璇;朱利勇;刘觐tD;;压裂用低密度支撑剂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硅酸盐通报;2018年10期

3 李小刚;廖梓佳;杨兆中;朱利勇;唐方璇;;压裂用支撑剂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8年06期

4 刘挺;王菊侠;曹义平;庞锐;赵爽;王超;;添加铁粉制备低密度中强度陶粒支撑剂及性能研究[J];陶瓷;2017年01期

5 董立全;吕小明;刘俊玲;孙亚莉;;支撑剂行业新标准对石英砂支撑剂的影响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7年04期

6 李占争;;自悬浮支撑剂的研发与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06期

7 侯磊;蒋廷学;李根生;曾义金;程轶妍;;复杂裂缝内支撑剂输送的关键参数及算法[J];科学通报;2017年26期

8 贾旭楠;;支撑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石油化工应用;2017年09期

9 肖勇军;郭建春;王文耀;袁灿明;陈远林;;不同粒径组合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3期

10 乔继彤,张若京,姚飞;水力压裂的支撑剂输送分析[J];工程力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盼;徐莉;许羊程;马睿;;聚苯乙烯基低密度支撑剂的制备及性能[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 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5年

2 衡海亮;沈金松;鲍孟阳;苏朝阳;王贤翔;庞国富;;基于等效介质模型的支撑剂的电性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8年

3 穆芫;付海江;李建阁;胡景新;刘莉;;酸液对陶粒支撑剂的影响评价研究[A];《采油工程》第1卷第2册[C];2011年

4 彭欢;马辉运;杨建;王良;高新平;;通道压裂中支撑剂分布规律实验研究[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崔任渠;梁永和;朱新伟;聂建华;尹玉成;;镁橄榄石质陶粒支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6 范海;王晚晴;高静;王宝山;;海滨锦葵PSⅡ耐热性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李晓锋;侯瑞贤;朱玉英;侯喜林;朱红芳;;高温处理对大白菜PSⅡ叶绿素荧光猝灭和光能分配的影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邓也;戴明艳;张慧;张晓辉;;PS下行功率控制原理及评估方法简介[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邱念伟;吴波;隋启林;;蔗糖对盐热胁迫下PSⅡ颗粒的保护作用[A];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跃军;樊克;张峰;;电火花震源在跨孔法PS测井中的应用[A];勘探地球物理2005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伟;新型自悬浮高强度支撑剂在青岛国际院士港量产[N];青岛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明毅;不宜盲目投资陶粒支撑剂[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王明毅;出口量名列同行业榜首[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记者 周军 通讯员 叶黎;攀钢高钛压裂石油支撑剂再出国门[N];中国冶金报;2004年

5 记者 王明毅;国产高强度支撑剂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1年

6 盛晓春;攀钢冶材公司支撑剂打入北美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周军 叶攀;攀钢石油支撑剂登陆世界第一大产油国[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尚行宇 柯士雨;逆势崛起写新篇[N];贵阳日报;2009年

9 李慧;废PS化身钻井护壁材料[N];中国化工报;2015年

10 林特特;画皮:PS美女的配套人生[N];中国青年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栋;复杂作用机制下的水平井压裂支撑剂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浮历沛;通道压裂用自聚性支撑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彭连伟;LPA1调控拟南芥PSⅡ组装的分子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安伟光;PS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燃烧及火蔓延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马健;通道压裂中纤维辅助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6 海书杰;油页岩渣制备石油支撑剂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林学明;过渡金属的非均相材料活化PS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8 黄新杰;不同外界环境下典型保温材料PS火蔓延特性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林蔺;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响应高效算法及正电子碰撞亚稳态氢的Ps形成[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李景新;纳米Al_2O_3粉末及其增强PS粉末激光烧结成形基础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小兵;超低密度(ULW)支撑剂用改性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成武;压裂气井生产过程中支撑剂回流及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3 冯真;页岩气水基钻屑制备低密度陶粒支撑剂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袁振河;压裂裂缝中磁性支撑剂分布规律监测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郑林会;煤矸石基陶粒支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6 董朋朋;低密度压裂支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王臣君;低密度高强度水力压裂支撑剂的制备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8 李祥;一种高强度聚氨酯覆膜支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9 袁嘉欣;深层致密气压裂水平井支撑剂回流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0 查尔斯(Charles Jacob Sungura);LPG压裂过程中支撑剂运移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256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6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