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新场须五气藏分层体积压裂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0 14:58
【摘要】:新场须五段储层厚度大、物性差、孔渗性极低,致密砂岩与页岩储层互层,具备多层分层体积压裂合采的地质条件。但前期储层改造效果不理想,有必要研究建立适应新场须五气藏的分层体积压裂工艺技术体系。 针对须五气藏分层体积压裂技术难点,本文从射孔参数优化、诱导应力场模拟、裂缝暂堵转向技术和工程参数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 (1)建立了综合考虑原始地层应力、井筒内流体压力、压裂液渗滤作用、温度变化和射孔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场计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螺旋射孔下射孔间应力干扰情况,结合岩石破裂强度准则分析射孔参数对破裂压力的影响,从降低破裂压力角度提出新场须五气藏的优化射孔方案。并建立基于脆性指数、天然弱界面和影响压后产量的地层因素的射孔位置优选方法。 (2)建立了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分别模拟分析了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间距、裂缝条数、缝内净压力对诱导应力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优化孔眼摩阻来实现多簇裂缝同时起裂、延伸,达到分层体积压裂的目的。 (3)通过室内实验,对纤维暂堵剂开展了暂堵效果、溶解性能和储层伤害评价,分析纤维长度、纤维浓度、支撑剂浓度、缝宽情况下对暂堵效果的影响,形成了适应新场须五气藏的暂堵转向技术。 (4)按砂泥岩厚度比例、天然裂缝条数为依据,将储层划分为三种储层类型,采用Meyer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压裂裂缝参数与施工参数优化,可用于指导分层压裂方案设计。 本文研究获得的应力干扰认识和裂缝暂堵转向技术,有助于提高新场须五气藏分层体积压裂效果,并具备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图文】:

页岩气,天然裂缝,川西,非常规储层


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1研究目的及意义新场须五气藏埋深2500-3500m,沉积厚度385.1-630m,平均厚度500.6m;为滨一浅积的泥页岩、粉一细砂岩多层系叠置的特低孔超致密非常规储层。主力层系有利区784.7亿方(上中亚段510.85亿方,下亚段273.85亿方)。岩心、扫描电镜、测井和资料显示,,新场须五非常规储层局部发育天然裂缝。

示意图,坐标系转换,斜井,示意图


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P,一井底压力,MPa;一岩石泊松比,无因次;0—{x, y, 中某一点与轴的周向夹角,rad。标系(;ir,F, z)中应力分量CT?、<7、,.、CT〃可根据原地主应力坐标系)中的应力cr?、CTh、(Tv 进行相应换算。cr,.、CTe、¢7,、为柱壁各应力分量。坐标转换如下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琴;张士诚;陈浩东;;限流压裂工艺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纪宏博;李贵长;光新军;陈勉;张旭东;卢运虎;;页岩气储层改造有效性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3 刘岩;;高强暂堵剂在吉林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08期

4 程万;金衍;陈勉;侯冰;刘铭;王迪;;页岩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间距设计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5期

5 李新景;胡素云;程克明;;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4期

6 杨丽娜,陈勉;水力压裂中多裂缝间相互干扰力学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罗天雨;郭建春;赵金洲;王嘉淮;潘竞军;;斜井套管射孔破裂压力及起裂位置研究[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8 周健;陈勉;金衍;张广清;;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机理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7年05期

9 李传亮;射孔完井条件下的岩石破裂压力计算公式[J];石油钻采工艺;2002年02期

10 陈守雨;刘建伟;龚万兴;潘竟军;何骁;修书志;;裂缝性储层缝网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578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78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