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绞吸式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管道水力输送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1 10:11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是目前发现非常具有开采与使用前景的清洁新型能源,足以满足消耗超过一千年。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海底,而海底表层的天然气水合物采用绞吸式方式开采更为合理。由于水力输送系统中的垂直管道是极其关键的部分,并且深海粗颗粒水力输送理论研究得比较少,所以以4000m长的垂直管道为对象,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浆体在垂直管道内的流动规律。根据液固两相流理论,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浆体垂直管道的水力输送参数、压力分布、提升泵的扬程和有效功率,并探讨天然气水合物粗颗粒的受力情况,同时建立其运动方程。然后,基于FLUENT软件和两相流模型,仿真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浆体液固两相的流动状态,总结出颗粒密度、颗粒直径、管道内径、输送速度和体积浓度对流场、阻力损失、压力损失和系统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遗传计算方式对水力输送系统的能量消耗进一步优化。考虑到天然气水合物在临界点处便开始分解生成气体,气体体积不断增加并将超过30%,对系统的影响不可忽略,则基于分解动力学与压力分布的关系,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临界点的位置、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质量、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生成的气体质量、气体体积和气体密度与海深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水力输送参数对气体形成的影响规律。另外,阐述了气体减小阻力的机理。最后,选择RNGk-ε湍流模型和群体平衡模型仿真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浆体气液固三相流,总结出三相分布和速度分布规律,以及水力输送参数的优选值,并讨论了气相对水力提升系统的排距、扬程和有效功率的影响,得出气体的存在使排距增加了 64m~491m,气液固三相流所需要的扬程和有效功率在液固两相流的基础上分别减小了 1.8%~51.2%和0.9%~26.4%。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垂直管道内的浆体处于液固两相和气液固三相的两种流动状态,使得流场变得很复杂。通过理论与仿真相结合方式,可总结出流场规律,为深海开采海底表层的天然气水合物提供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芙蓉,王胜杰,张文玲,李海国;冰-水-气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2 许红,刘守全,王建桥,蔡乾忠;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技术构成[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11期

3 方银霞;;可燃烧的冰 天然气水合物[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0年06期

4 程思海,张欣,赵祖斌;天然气水合物专题研讨会简介[J];岩矿测试;2001年04期

5 ;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J];焊接技术;2001年04期

6 ;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J];化工建设工程;2001年01期

7 吴川;21世纪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年04期

8 金翔龙;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提纲)[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1年Z1期

9 王胜杰,韩小辉,郝妙莉,刘芙蓉;冰点以下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1年Z1期

10 史斗;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第160次香山学术讨论会评述[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锡武;;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雷兴林;何丽娟;;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聚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卢振权;;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前景浅析[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吴应湘;;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勘探及开采[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雷怀彦;王先彬;郑艳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战略与“西气东输”相关的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韩月旺;苏现波;;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7 许红;刘守全;吴琳;蔡乾忠;闫桂京;孙和清;吴志强;李刚;龚建明;;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实践与资源经济战略对策[A];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矿产地质勘查论文集[C];2003年

8 陈多福;L.M.Cathles;;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及对海底天然气排放的控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淑红;颜文;;天然气水合物的三大环境效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张永勤;孙建华;赵海涛;刘秀美;王汉宝;;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的试验研究及施工方案研究[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利与弊[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张卫东;天然气水合物:一朵带刺的玫瑰[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记者 安丰;国家应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记者胡创伟、张勇;台湾西南海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记者 江书程;天然气水合物将走进我们生活[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张浩;俄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7 赵艳霞;青岛所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扩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记者 张立;我国成功申办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通讯员 杨惠晴 特约记者 曹雪晴;青岛所建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少勇;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终身成就奖和青年奖揭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uhammad Irfan Ehsan;巴基斯坦近海莫克兰增生楔含水合物地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广才;地震叠前AVO反演与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程传晓;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传热特性及对开采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朱一铭;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静动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元;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数值模拟及绳索取样钻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邬黛黛;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早期成岩作用和地球化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马立杰;利用卫星遥感探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8 郭威;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方法的室内试验及传热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贾瑞;天然气水合物热管式孔底快速冷冻机构及蒸汽法试开采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志远;含天然气水合物相变的环空多相流流型转化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杰;绞吸式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管道水力输送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2 杨梦瑶;升深气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及预防措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3 高伟;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及其表面张力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张凌;天然气水合物钻进时井内温度分布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5 盛堰;水深通信技术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环境监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健;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保真器结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邹常伟;青海南祁连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评价方法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陈晓庆;置换结合降压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栾奕;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识别及成因机理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10 李攀峰;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海水溶解甲烷地球化学特征和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2578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78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