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柴东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与分布规律

发布时间:2020-02-29 06:00
【摘要】:针对柴东地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复杂、原始沉积分布认识不一等问题,充分利用侏罗系野外露头勘查、钻井(孔)、地震等成果资料,通过露头引层、钻井(孔)标定地震以及地震相、低速异常识别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分布规律;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岩心描述,系统研究早、中侏罗世地层沉积特征和充填演化规律,结合中新生代盆—山演化关系,恢复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古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柴东地区下侏罗统仅分布于红山凹陷,分布面积约为640 km2;中侏罗统分布于红山—小柴旦、尕西—鱼卡、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残留凹陷,尕丘、大柴旦、欧南等凹陷不发育中、下侏罗统。柴东地区早侏罗世表现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主要物源来自北方的祁连山,次要物源来自南侧的柴南隆起;中侏罗世处于拗陷沉积阶段,表现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的水进半旋回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锡武;刘凤;孙钿奇;李晓芸;;渤海构造收缩与沉积充填[J];现代地质;2011年03期

2 邱燕,陈国能,解习农,吴庐山,刘晓峰,姜涛;南海西南海域曾母盆地新生界沉积充填演化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5年05期

3 黎明碧,金翔龙,李家彪,初凤友,方银霞,唐勇;南海中北部中新世陆坡凹陷沉积充填与古陆坡形态演变[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3期

4 杨明慧,刘池阳,赵红格,郑大海;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英文)[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田崇鲁,李德同,刘铁铨;冀中古盆沙二期、沙三期沉积充填特征探讨[J];沉积学报;1990年04期

6 康永晓;张国军;冯于恬;黄静;;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沉积充填演化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9期

7 陈安清;陈洪德;侯明才;徐胜林;张成弓;王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及富气规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S1期

8 陈安清;陈洪德;徐胜林;林良彪;尚久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与兴蒙造山带“软碰撞”的耦合[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陈建文;一个大型弧后裂谷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以松辽盆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0年01期

10 陈建文,王德发;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沉积充填序列[J];地球科学;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庄新国;;右江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对微细金矿成矿流体循环的控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章倩倩;三江盆地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D];长江大学;2012年

2 甘志红;惠民北部地区沉积充填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3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83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